趙 莉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064)
黎族是史書上所記載并且現存的歷史最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白沙的老古舞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在明朝的農耕中,黎族人民在男性外出耕作、打獵的過程當中得到靈感,根據這些古老的勞作動作來創造除了老古舞的雛形,一開始只有簡單的幾個動作組合在一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黎族人們開始不滿足于簡單的動作以及有限的表現形式,因此在老古舞中加入了宗教、祭祀等元素,將整個舞蹈的動作編排與難度增強,并且加入許多故事性的元素例如對角色扮演、著裝要求、背景故事等等。以這些優秀的舞蹈背景為核心就能幫助老古舞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持續不斷的傳承下去,這一點作用于傳統茶文化發展之中也同樣如此,傳統茶文化恪守自身的核心理念,然后融合其他文化、產業來包裝自身才能更好的在現代社會發展下去。
老古舞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生著改變,最終才形成了我們現今看到的老古舞版本。老古舞發展主要是從舞蹈背景與人物的造型上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舞蹈背景上,老古舞最初的產生就是黎族人們在勞作的時候用作為休閑,因此這樣的老古舞表演內容較為單一,舞蹈背景也并沒有明確的說明,僅僅將黎族自古以來的一些耕種習性轉化成獨特的動作來進行跳舞。然而隨著老古舞在黎族人民群眾中傳播得越來越廣泛,人們開始對老古舞的內容進行改進,黎族地區的長老、族長等具有豐富經驗與知識文化的人士,將黎族的民族特征、風俗、宗教、先祖等文化融合進入了老古舞當中,從此老古舞從原本簡單的民間娛樂變成了正式的民族舞蹈,其中舞蹈背景也轉變為了先祖農耕、打獵時的情形。由于舞蹈背景的變化,人物造型也開始出現了轉變,老古舞的舞蹈背景故事當中開始出現“茍之”的角色也就是黎族先祖,一人身穿粉紅色的民族服裝,其主要功能是主持表演活動,而周圍的舞者則是身穿藍色布衫搭配黑色農褲,腹前捆有一尺余長并用紅布包頭的草把,這也顯示出古代老古舞的農耕文化。老古舞表演內容的發展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正是因為老古舞內容的豐滿,才更能夠彰顯出其歷史價值。
老古舞的表演形式最開始只是在農作閑暇之余,男性們聚集在一起圍繞成一圈開始跳舞,其內容簡單、形式單一。經過漫長的發展,老古舞的表演形式也發生了轉變,在表演場地上會選擇更加開闊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其中,在場地上還會在四周插滿長短不一的竹竿,每根竹竿上還會點上香烘托出祭祀的氛圍,竹林氛圍兩側,一側用來表演舞蹈前奏,另一側則是埋伏了另外的“祖先爺”扮演者,當舞蹈前奏跳完之后,“祖先爺”扮演者會紛紛入場,這個時候之前的舞者就會停止,讓“祖先爺”入場。
除此之外,老古舞原本只是代代相傳的彝族舞蹈,并且只傳男不傳女,但是這樣導致了老古舞的逐漸消亡,為了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老古舞的表演當中,如今老古舞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加入其中,跟隨著社會的變遷靈活的應變這就是老古舞持續不斷傳承至今日最重要的因素。
老古舞的表演動作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技巧性,由于老古舞本身是想要表現出農耕時期的文明,因此主要動作是曲膝抖身,象征著古時候人們在插秧耕作的情形,小碎步并進,搖頭晃腦,左右跳動。這也表現出黎族的人們在古代艱苦的環境下播種時期期待著豐收的興高采烈之情,以此對于自然萬物的古老崇拜。除此之外還有“打露水”、“圍獵”、“獲獵慶勝”、“掃進掃出”等,這些動作全面并且具有層次感,生動的還原出黎族祖先生活農耕的形象。老古舞的舞蹈動作古老質樸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中歷史文化的價值,也體現出黎族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風采。
老古舞的動作從古至今有了較多的變化,這主要是由于社會的變遷導致了彝族人民從原本的農耕社會逐漸開始城市化,農耕文明的變少,現代文明的增加讓老古舞的動作也開始變得更加現代化,逐漸向著現代舞蹈進行融合,但是老古舞依然恪守著其表演的核心理念,這樣才是正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道路。
由于茶葉醇香的氣味、略帶苦澀的口感讓人們將茶文化與人生聯系在了一起,例如“天人合一”“苦盡甘來”“心平氣和”等理念。當傳統茶文化脫離了原本的茶葉元素而融合了古代人們的價值觀時,其就變得格外的具有包容性,幾乎任何的理念都可以加入到茶文化當中,這也就讓茶文化不斷的傳承與發展。從古至今,茶文化的發展并沒有任何的停止,尤其是到了近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鮮的文化與理念層出不窮讓茶文化出現的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傳統茶文化只有適應這樣的改變才能更好的發展。
傳統茶文化的審美價值其可以說就是代表著我國古代的傳統審美,是一種道家哲學思想的體現。這樣的審美引導人變的更加成熟,并且用博大的心胸與寬廣的眼界來看待其他的人和事物,因此在許多的武俠電影、小說中我們經常都能看見,許多的大俠、隱者往往都是粗茶淡飯、看破紅塵的樣子。通過這些元素就可以從側面看出傳統茶文化中的一種道家精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生命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值取向。傳統茶文化更像是一種自命高清的象征,以至于目前許多的茶館、茶樓當中其裝飾審美風格都傾向于一種“圓”的感覺,這也就代表著傳統茶文化中人們對于大自然循環的崇拜,剛柔并濟,內斂而奔放,高貴而自然。
民俗價值使傳統茶文化成為了我國最普遍的飲品,民俗是人們長期生活在同一環境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慣、情感、信仰等,茶文化的民俗價值主要是體現在無論是我國的哪個民族、哪個區域都有著每個地方所獨具特色的茶葉飲品。在白沙地區主要就是白沙綠茶最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價格便宜,并且口味出眾,成為了白沙人待客時所必不可少的飲品,尤其是在節假日,白沙地區還會推出特別的白沙綠茶葉,這種茶葉經過層層的篩選與靜心的炒制,專門用來迎接貴賓。從白沙綠茶上就可以看出傳統茶文化的民俗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其口感、香味等外在的物質上,并且成為了一種待客的理解,一種對人的尊重。人們將自身的感情、信仰、生活習慣融入到了傳統茶文化當中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民俗價值。
如今,老古舞成為了白沙地區彝族人民的一個象征,相對于老古舞這樣具有鮮明特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講,傳統茶文化則顯得并沒有那么出彩,但老古舞依然對于當地傳統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茶文化個性就像是每個地區不同的外殼一般,有的地方茶文化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在白沙彝族人民就通過老古舞來表現出當地的茶文化。舞蹈是信息的載體,只有讓受眾準確地接受舞蹈,吸引其興趣,才會出現接下來對其內容的興趣。老古舞的舞蹈語言讓人們理解到白沙茶文化具有優雅、熱情的個性。老古舞的舞蹈語言對于傳統茶文化的指導,將舞蹈節奏表現出彝族人民的生活緊湊氣息,這樣觀看者的思維理念和審美方式都會出現改變。
在傳統茶文化環境下,老古舞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體現出茶文化的內涵,大量的舞蹈動作都影響著茶文化理念同樣也作用于自身,老古舞的主要功效不只是讓人看起來覺得好看,還要對數據龐大的生活信息進行整理和挑選組合,并且將其改編為舞蹈動作。在白沙地區傳統茶文化內涵的發展由于老古舞的原因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向著憶苦思甜的方向發展,通過老古舞來回憶祖先辛勤的耕種、打獵情形,結合茶文化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內涵理念,要求彝族人們去了解茶文化的來龍去脈,然后遵循茶文化的本質去創新發展,幫助茶文化建立更多時代發展的理念。
傳統的茶文化與傳統民俗舞蹈都經過我國歷史長河中的沉淀,兩者都具備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白沙老古舞與茶文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夠再現老古舞這種具備深厚歷史文化氣息的舞蹈風采,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其舞蹈價值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傳統茶文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勢必會受到許許多多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有好有壞,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下老古舞對傳統茶葉文化發展的影響分析我們可以發展,好的影響往往是與茶文化理念互相貼合的,這就表明了我國傳統茶文化今后也會向著積極健康的一面發展。
[1]胡麗艷.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影響因素及活化保護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老古舞[J].文史月刊,2014(3):-F0002.
[3]張素霞.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效果評價模型構建和保護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4]王靜,于偉慧.白沙老古舞[J].新東方,2012(5):83.
[5]劉敏,劉愛利,袁夢.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廟會的傳承與運營——以北京地壇廟會為例[J].企業經濟,2011(1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