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萍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在當代中國的傳統體育教學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理論大于實踐。雖然有很多教材在大學公共體育訓練,但是它只是作為運動的指導工具,而不是一個真正的老師。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公共體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體育教學不應該僅僅用來訓練專業技能,而應該加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由于體育教學有限,學生對公共體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弱。
運動康復實踐基地是體育教學和運動康復練習的主要場所。傳統體育教學作為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嚴格按照運動要求進行教學工作。運動康復實踐也是同樣的。然而,現有的運動康復實踐基地和體育教學的個體實踐理論的研究性學習,不是運動康復專家的基礎理論模型的實踐推廣,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
運動康復實踐基地建設的基本目標和理論的發展方向是整合一切可用資源,促進和幫助運動者進行運動康復,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達到康復目的。有必要指出,運動康復目標和運動康復實踐基地的發展方向是一致而統一的,總的目標是要加強對運動者的運動康復的理論知識,以提高實踐技能,運動康復技巧,以提高學生的運動康復綜合素質,最終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獲得有效的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夯實了運動康復理論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運動者、學生。教師都從中受益的共贏局面。
采茶舞是一種結合歌舞的傳統民間舞蹈。這種民族出身的舞蹈簡單大方,具有幽默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在漫長的變遷過程中,塑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征。首先采茶舞精神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生命和熱愛。其次采茶舞不僅與簡單的舞蹈有關,也與戲劇有關。最后采茶舞的舞蹈動作中有很多是模仿動物的動作。例如“公雞啄米”,“花貓洗臉”,“小狗伸腰”等。這些行為不僅有趣,而且有益于身體鍛煉。采茶舞的動作很多,主要可以歸集為三種:矮子步、扇子花和單筒袖。矮子步主要講述的是采茶舞的步法。它的主要動作是半屈膝,俗稱蹲身舞蹈。在半蹲的狀態下,通過前后左右或原地踏步的形式表達日常生活中的上坡、下山等行動,這種蹲身舞蹈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所謂的“扇子花”和“單筒袖”是指采茶舞的手部動作,左手舞動袖子,右手舞動扇子,兩者互相配合。一般的舞蹈左右手一般是對稱的,協調的,而采茶舞是不同的,不僅舞動的輔助設備不同,動作也不一樣,這樣就能極大地鍛煉人的左右協調能力,對于體育教學及運動康復來說,這一點極為重要。
同時,由于采茶舞,沒有位置要求,你可以隨時隨地跳,所以對場地的要求簡單;其次,采茶舞的動作很容易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調整。這種模仿動物、模仿日常活動的舞蹈動作容易學習,趣味性強,非常容易在人群中推廣,對健康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文化移植”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的培訓中包含了許多豐富的民族文化,在這種教育背景下,不僅限于體育專業技能的教學,也要體現的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發展。體育與文化相輔相成,相互支持,才能真正實現傳統體育和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在培養學生的運動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還能夠朔本追源,仔細思考很多體育精神、體育技巧的由來,進而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運動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運動的配置是由各種動作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這其中就包括民族傳統文化的,也包括新時代新文化的,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包容這些新舊文化。在新舊文化產生沖突時,可以去蕪存菁,針對不同的身體情況、教學目的制定不同的策略。這些傳統文化和新文化,不僅僅是體現在體育動作上,在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場地等多方面都有體現,甚至體現在很多體育規則、體育制度上。同時,民族傳統文化,生產文化,生活文化包括各種時代流行文化可以作為體育文化知識來學習,這些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在體育知識和精神文化領域的共同發展。
運動康復以康復為主要目的,如何通過對采茶舞的練習達到強身健體、身體康復的效果,是體育教育者和運動康復專業人士一直重視的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采茶舞舞蹈技術,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體運動科學知識。采茶舞是民間舞蹈出身,他的主要的作用是休閑娛樂和宣泄感情,與我們現行的康復體育和教學體育有較大差別。要使這一民族舞蹈能充分挖掘運動者的運動潛能,幫助運動者康復治療,就需要更加關注動作力度和動作幅度,使他們更能適合運動者。運動量的大小以及運動動作的連貫性、美觀性和可推廣性,以及針對不同運動者的微小調整都至關重要。同時,還要遵循體育教學及運動康復的規律。民族傳統文化與體育教育、運動康復融合的目的,就是成為一種為運動者服務的、適用的一種體育形式。所以必須以體育教學、運動康復的規律為基礎。作為運動康復手段的一種,運動的內容必須與運動者年齡、身體素質、知識水平等相適應,要注意空間環境、當前的康復任務、運動者年齡層次、運動者整體素質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與調整。在采茶舞的具體運動中,將部分動作難度大的舞蹈動作進行適量的調整,有針對性的讓運動者適應。例如,在采茶舞的舞蹈動作中,“矮子步”這一步法動作,就需要根據不同運動者的不同特點來設計動作難度。“矮子步”的運動難度可大可小,可以全蹲、半蹲或虛蹲。這就需要教師和運動者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這些動作的掌握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需要教師與運動者協商練習。在運動康復過程中,依據運動者自身素質、性別、年齡等不同情況,對舞蹈難度進行適量的調整,將動作編排合理化,康復效果實際化,培養運動者運動康復的興趣,提高運動康復的效果。在運動康復過程中,以運動者自身情況為中心,實施個性化的康復方法,整合運動技術、運動文化及民族傳統等多元化內涵,不僅使運動者在身體上進行康復鍛煉,也在精神上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對體育教學,運動康復實踐基地建設的總體發展思路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手段過于保守和落后,而新興的運動康復實踐基地建設一直遲滯不前。此時,需要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入新鮮的民族文化內容,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增強體育教學的興趣度,加大體育教學與文化傳播的密切配合。運動康復實踐基地建設遲滯不前,也可以在其中加入類似采茶舞這種民族氣息,加大文化氛圍,使運動者身體和精神同步全面康復。
[1]溫曉妮,張葆欣,尤勇,等.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實踐性教學研究與改革[J].價值工程,2011,30(1):263-264.
[2]劉洋,張振軍.民族體育元素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新疆刀郎舞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96-100.
[3]賴丹.贛南采茶舞蹈風格的六大特征 [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2):110-115.
[4]張波.采茶健身操在高校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