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茹娜 蘇雅拉圖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作為就業大軍中的一葉方舟,若想在競爭的大潮中脫穎而出,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增強就業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核心,它通過人文知識的滲透,人文方法的引導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成為既掌握醫學技術又有較高人文素質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就業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民族醫藥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現代醫學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的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這是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級民族醫藥人才的客觀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1]。
1.1職業道德品質醫乃仁術,醫學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飽含著人道和博愛的意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的核心或者說是職業精神的核心就是“仁”[2]。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首先就是恪守職業道德。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決定著個人的成長方向。
1.2人文素質為醫者素質如何,不僅會影響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更能折射出我們的民族精神。只有提高在校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使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在臨床實踐活動中關注他人,尊重患者,自覺地為患者服務,才能發自內心地去關愛患者,體現為醫者“人道、博愛、奉獻”的崇高理念。
1.3專業素質這里的專業素質是指專業態度、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性質不同于一般崗位,工作中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將為患者帶來巨大的傷害。嚴謹、慎獨和責任心是每一個從醫者必備的專業態度,同時也要求為醫者應該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嫻熟的操作技能。
1.4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檢驗學生知識運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實現角色轉換的重要基礎。培養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職業、崗位適應性,增強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是順利就業的前提條件。對于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來講,服務對象的多元化,更 要求他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滿足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社會、行業、崗位和患者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1.5就業技巧筆者在進行學生就業問題分析中發現,不能順利就業的學生中85.3%的同學并不是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是由于缺乏求職面試的技巧和人際溝通的能力。包括:如何進行就業前的準備、如何遴選就業單位信息、面試前應做哪些準備、如何進行自我介紹、如何設計自己的簡歷、如何提高溝通的效率等。
2.1注重在專業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內容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而絕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人文知識。
專業課教師應該注重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將專業學習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正確地引導學生把做事和做人結合起來。克服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人為分割。將知識性和思想性有機結合起來,寓素質教育于知識傳授之中,使學生在提升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人文素質。
2.2將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納入人文素質教育體系,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的基礎。
教育過程中要讓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他選擇了醫學院校便選擇了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神圣職業,而醫學職業道德是醫學實踐中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因此,在人文素質教育中要特別強調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
2.3加強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臨床實習階段隱性人文教育。
臨床實習階段是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精神養成的重要時期,適時的隱性人文教育內容的熏陶,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除了定期組織規范化的人文教育內容外,要特別注意帶教老師的作用,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受好奇心和首因效應的驅使,榜樣的力量會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一生的行為方式。因此,在進入臨床之前要進行周密的人文教育內容的安排,強化法律意識、規范意識、倫理道德觀念,注重帶教老師的正確引領,形成實踐能力與職業精神并駕齊驅。
2.4加強教師的示范引領師者,了解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特點針對性的傳授。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敬業精神、授業水平、儀態風貌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臨床實踐,教師應注重體現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外在形象上要體現出教師較高的審美修養和優雅的氣質風范[3];在與人交往方面,體現出高超的表達能力、熟練溝通能力,體現出教師優雅的舉止和禮儀;在語言表達方面,要體現出語言的準確和高雅,能將人文知識與專業技能有機地融合,將人文精神流露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上。教師加強自身的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的了解,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自主對比自身的行為方式,從而修正自身的認知方式與價值觀,提高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增強職業認同感和職業信念,從而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
2.5提供全過程的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全程就業指導是指從學生入學時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就業過程中的心理疏導以及就業后的反饋的全過程指導。隨著學生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呈現出逐漸深入的特點。一年級,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現狀、前景和就業形勢,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二年級,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職業準入標準,引導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提高綜合素質。三年級,進行面試技巧和求職技巧方面的指導。全過程的就業指導為學生提供立體的提升空間,讓就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螺旋上升。
民族醫藥孕育發展于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并與之相輔相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因此,我國民族醫藥除了體現出自己的醫藥科學與醫藥文化特色之外,本身也蘊含著中國先進文化中特有的豐富的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與其醫藥科學和醫藥文化的發展不離不棄。民族醫藥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民族醫藥傳承者中的高級人才,除了學習積累豐富的民族醫藥專業知識,掌握好精湛的民族醫藥技能技術外,還應該學習掌握好這一醫藥內在之豐富的醫學人文知識,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繼承發展好我國民族醫藥精華,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實現我國民族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總之,加強民族醫學專業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各個民族醫學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面,也是當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高等學校要積極探索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建設,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培養高尚、文明、健康的社會人才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