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開封 475001)
隨著近些年社會對傳統文化越發重視,大家將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了江西采茶舞上。江西采茶舞主要以鋼琴曲作為背景伴奏。江西采茶舞最初是江西茶農采茶勞作的姿態中提煉而來的。江西采茶舞是對采茶茶農勞作的再現,對于江西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江西采茶舞是對茶農在鄉間采茶姿態、種植茶葉、烘焙茶葉時的姿態提煉,這個舞蹈帶有濃厚的地域特征,是一種特殊的、動態的展示江西地域文化的方式,對于展示和宣揚江西客家地域文化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江西采茶舞起源于江西南部的山歌小調、民間流傳的戲曲,這個類型的戲曲主要在民間燈會的時候播放。采茶舞的舞蹈動作主要來源于江西茶農日常采茶活動。在茶農們采茶勞作的過程中,為了打發時間,茶農們一般會聊天、哼歌。因此,在采茶舞排練形成后,最初始時采茶舞蹈的背景音樂是茶農們哼的歌。茶農們哼的歌根據茶田勞作時工作的內容而命名,哼的歌有順采茶、倒采茶、四季采茶歌等,茶農們哼的歌的內容大致與大家的日常生活相關,例如:做飯、洗衣、茶葉烘焙、趕集等。但是由于茶農們哼的歌大都是一句兩句,歌詞不清晰、詞句不完整。因此,后來大家決定運用輕快的鋼琴曲代替茶農們哼的歌。除了引入鋼琴曲為江西采茶舞伴奏之外,江西采茶曲還融入了舞獅元素。舞獅主要在民間節日時舉行,是一種動態的、有聲音的、熱鬧的民間活動,江西采茶舞中加入的舞獅元素,使江西采茶舞成為了區別于其他舞蹈的特別民間舞蹈。
鋼琴伴奏是江西采茶舞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運用鋼琴伴奏已經成為了江西采茶舞的顯著特征。鋼琴伴奏具有輕快、感染力強的特點。鋼琴伴奏能夠在情緒、感情基調、意境等方面提升江西采茶舞的感染力和特征,增強觀眾對江西采茶舞的視覺和聽覺沖擊。舒緩、輕柔的鋼琴伴奏曲適用于柔美、輕柔的舞蹈,正如江西客家茶農們在烘焙時的姿態狀態,而輕快、明亮的鋼琴伴奏曲則更能夠表現客家茶農們在采茶季忙活時的動態狀態。選擇鋼琴曲作為江西采茶舞的背景音樂,對于表現客家茶農在采茶的各個階段的工作狀態十分重要。而不同時期的采茶狀態正和采茶舞的肢體動作的幅度有著巨大的練習,所以,選擇鋼琴曲作為江西采茶舞的伴奏音樂,是十分恰當的。根據鋼琴伴奏曲的類型,觀眾可以從聽覺上去感受江西采茶舞,同時為觀眾想象客家茶農在茶田間采茶場景的空間。總而言之,選擇鋼琴曲作為江西采茶舞的伴奏音樂,在一定程度上鋼琴曲發展了江西采茶舞,對于觀眾感受江西采茶舞有著積極的作用。
目前多所舞蹈教學機構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直接教學的方式,忽略了伴奏音樂的作用。江西采茶舞蹈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和提煉,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三藝三絕”的舞蹈動作,即:扇子花、矮子步、單水袖,這幾個動作是江西采茶舞中十分常見的舞蹈動作,是江西采茶舞中的基本動作,涵蓋了豐富的地域特色,讓觀眾們能夠一眼就辨別這是江西采茶舞,這幾個動作十分靈動、避免了整個舞蹈的僵硬和死板。例如在矮子步舞蹈動作中,矮子步舞蹈動作的融入綜合了江西采茶舞動作刻板、僵硬、貧乏的局限之處。在江西采茶舞的教學過程中,直觀教學,不采用音樂伴奏,會使舞蹈學員出現無法把握節奏感,陷入刻板學習、機械化學習江西采茶舞的誤區當中,無法感受江西采茶舞的美感和韻律感。這無疑加大了學員學習江西采茶舞的難度。在學習江西采茶舞的過程中,即使學員記住了所有的舞蹈動作,也難以掌握江西采茶舞特有的內涵與文化韻味。
采用流行歌曲作為江西采茶舞的伴奏音樂是現在江西采茶舞面臨的又一現象。流行音樂具有節奏快、歌曲辭藻反復重復、結構短小、內容通俗易懂、與大眾日常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多以情愛內容為主。流行音樂由于其內容簡單、形式活潑、內容通俗易懂,因此被大家廣為傳送,備受青睞。但是,相較于民族歌曲,流行音樂的藝術性較低,流行音樂強調的是歌曲的商業性,藝術性是其次的。因此,二者相比起來,選擇流行音樂作為江西采茶舞蹈的伴奏音樂是不大恰當的。選用音樂作為江西采茶舞的伴奏是十分常見的事情,但是選擇恰當的音樂類型卻容易被大家忽略。就流行音樂而言,節奏明快的歌曲類型節奏過于快速,與江西采茶舞舞蹈動作完全無法協調、統一,這樣類型的音樂完全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為舞蹈伴奏,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會對舞者的對于舞蹈的闡釋和理解造成消極影響。
這里說到的有特點的江西采茶鋼琴伴奏曲目是指能夠與采茶舞蹈產生契合的音樂,它對于展示舞蹈、詮釋舞蹈、幫助觀眾理解舞蹈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選擇能夠展示江西客家人民族風格、特色、文化底蘊的伴奏曲目類型。就民族風格這點而言,在江西采茶舞蹈伴奏曲目的選擇上,選擇富有民族風格特色的曲目是個較好的選擇。就傣族舞蹈舉例,傣族動作大都婀娜多姿、節奏較慢、以鼓伴舞,主要有跳擺舞、象腳舞、孔雀舞、蝴蝶舞等。傣族舞獨特的舞蹈動作和風格成為了傣族舞最顯著的特征,蘊含了傣族歷史發展的悠久底蘊。驚喜采茶舞蹈也不例外,只有擁有自身獨一無二的舞蹈動作,將舞蹈動作與江西采茶文化相結合,才能形成獨一無二的江西采茶舞。選用擁有豐富和聲的音樂類型,在探索過程中去尋找最適合江西采茶舞的伴奏音樂,實現將江西客家文化從江西采茶舞蹈中淋漓盡致展現出來的效果。
江西采茶舞的文化基底來自與江西客家文化。江西客家人主要聚居在我國東南贛南地區,由于發展的時間長,客家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江西采茶舞蹈就是其中之一。江西采茶舞蹈與贛南地區的地域文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贛南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飲食習慣、種花采茶的愛好在江西采茶舞蹈中都有體現。因此,在為江西采茶舞蹈選擇鋼琴伴奏曲目時,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深入的去了解舞蹈中涉及到的與客家人生活習慣、語言文化、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內涵,去感受和體會客家文化的厚度與底蘊,才能把握贛南地區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輔助舞者理解和體會江西采茶舞蹈,更好地呈現江西采茶舞蹈。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贛南文化,才能完全的理解江西采茶文化,這對于舞者去詮釋江西采茶舞蹈,向觀眾表達江西采茶舞蹈具有積極的意義。
鋼琴伴奏曲目與采茶舞蹈在風格必須是基本一致的。簡單來講,即采茶舞的整個節奏是輕快的,那么鋼琴伴奏曲目也必須是輕快地、激昂的;如果采茶舞蹈的節奏是輕柔的、緩慢的,那么鋼琴伴奏曲目也必須是輕柔的、緩慢的。利用鋼琴伴奏曲目的節奏和曲調,實現帶給人們想象、精神享受的目的。就《采茶撲蝶》這首伴奏曲來說,這首曲子節奏輕快,單聽曲子,觀眾都可以想象出茶農們在田間采茶時嬉笑聊天的場景,十分的靈動、歡快,能夠帶給觀眾們積極、樂觀、愉快的精神享受。將鋼琴曲《采茶撲蝶》與江西采茶舞相結合,其中的和聲能夠表現出茶農們采茶的場景與氛圍,是十分恰當的結合。
江西采茶舞是贛南地域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保證江西采茶舞的流傳和發展是當代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在新的時代,在傳統江西采茶舞蹈的繼承中,注入現代元素,推動江西采茶舞繼續先前發展。在伴奏曲目的選擇上,為江西采茶舞選擇恰當的、風格一致的曲目是基本準則。舞者只有了解地域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將其呈現給觀眾。
[1]周正昌.鋼琴改編曲《采茶撲蝶》的民族特征[J].音樂大關,2014,04:119.
[2]朱瓊.鋼琴改編曲《采茶撲蝶》的民族特征[J].福建茶葉,2016,02:242-243.
[3]陳志強.試探閩西民間歌舞《采茶舞曲》之“撲蝶”[J].福建商業學院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3:16-119.
[4]吳紅葉,龍巖.“采茶燈”藝術特征及其文化內涵探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2,06:118-119.
[5]秦杰.《采茶撲蝶》音樂特點及美感體驗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6,24:2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