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晉宇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南陽 473000)
公共英語教學中,個性化分層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傳統的教學多是“一刀切”模式,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學習的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公共英語采用個性化分層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涉及到教學目標、方法、理念等全方位的改革。中西方茶文化是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以往關于茶文化的教學很多都忽視了中西茶文化的個性差異,導致學生學習的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在教授茶文化相關知識時,可以采用個性化分層教學方法,從差異入手,從而為茶文化教學課堂實施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學生的個性差異,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理念、意識不同,所以在學習策略上也有不同。同樣的事物用漢語和英語,所表達的意思往往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英語教學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性。
公共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是面向所有的同學,所以教學模式是相同的。但在教授茶文化及相關內容時,因為文化差異很可能給課堂帶來沖突。部分同學英語基礎較好,或者在前面的教育階段獲取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多,能夠準確掌握語言表達的內容和運用的技巧,在理解和學習茶文化的時候能夠在立足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去學習知識,這部分同學學習英文和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的同學在學習效果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很可能出現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的問題,導致出現課堂矛盾,影響學習效果。
正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所以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所掌握的西方文化和茶文化知識開展個性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取得進步。很多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明顯,其根源就在于學校并沒有在理想的情境和教學方法下開展學習活動。那種無視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的“一刀切”教學方式早已經過時,現在從幼兒園時期都提倡要開展個性化教學,充分開發學生的優點。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重點,更應該重視開展個性化教學,要做到為學生未來的需要而教學。正因為如此,課堂構成和表現方式都需要改變。
從英語課堂上的茶文化教學來看,許多課文上對獨特的文化內容和品茶習慣都有專門的描述,在一些西方文學作品中,賦予了茶更多的商業功能和社會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差異,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提升英文水平。
整體教學弊端逐漸凸顯,為了保證學生都能夠學到有用的知識,在大學英語課堂推行個性化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其意義主要體現在:第一,學習者能夠學有其所。依照社會功能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來開展教學,可以凸顯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第二,更容易貫徹教學目標。作為西方文化的介紹人,英語教師發揮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第三,師生之間的矛盾突破了單純人和人的斗爭,而是上升到要塑造學生的個性、突出特長。除此之外,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可以擺脫對基礎的要求,能夠在能力范圍之內深度挖掘歷史、宗教、人文、科技等方面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后,個性化分層英語課堂并不只是為了凸顯學生的個性,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英語語言能夠對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有更多的了解,能夠把握當前國家社會發展的最前沿,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眾多的英語茶文化著作,經常會帶給人別樣的體驗,讓人有置身茶香四溢的環境中的感覺,將西方獨特的茶文化表現出來。例如,在《呼嘯山莊》這部作品中,全書中提到茶的地方共有四十多處,還有其他的諸如《大衛·格里夫》等一些作品,都能夠從作品中體會到西方的茶文化及感知到隱藏在背后的身份。因此,教師在進行公共英語教學時,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或者信息輸入等形式,將這些小說描繪的片段播放出來,讓學生來欣賞,讓學生切身感受西方文化和中國茶文化的不同,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案例來比較中西方茶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茶文化差異,從而建立多元文化觀,讓學生體會到不同語言風格的語言體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在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基礎之上來引入新的詞匯,開展句法教學,使學生對西方關于茶文化的表達有更深的認識。這種全景文化認知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相關的語法知識和詞匯。通過對西方文化來歷的具體講解,使得學生加深對詞匯的理解,保證在進行閱讀、聽力等練習的時候,對一些相關詞匯更容易理解。
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別從中國和西方茶文化入手,并按照由淺入深的層次性原則,讓學生對與茶文化相關的詞匯以及語言結構了解得更清楚,還要詳細講解茶文化的背景知識,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系統的了解。同時,教師還應該進一步拓展文化教學領域,從茶文化教學延伸到其他的文化教學,保證學生在對英語學習濃厚興趣的基礎之上能夠進一步豐富語言文化體系。
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導入茶文化時要更加重視文化的層次性,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推進英語教學。教師要從三個方面來導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首先,教師要講解語言結構的相關知識,在掌握了語言結構之后,在閱讀相關知識或者作品的時候,才會更加順利。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把與課文所學的相關背景知識及茶文化有關的詞匯教授給學生。其次,要系統地將茶文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立足于學生的課本,加上自己的理解,保證歸納的文化框架更系統。再次,要在教學過程中廣泛引入其他文化內容,不局限于茶文化,還要拓展到其他文化領域,從而保證學生有更為豐富的語言文化體系。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分析語境以及語法知識。
盧梭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生長。教育應該保證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以及后天的學習都能夠健康生長。因此,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個性化分層次教學策略是達到教育終極目標的重要手段。雖然現在的教育帶有功利性的色彩,但這并不表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都被知識技能全部替代了。英語教學和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掌握語言和技巧,還應該重視以這個語言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歷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元素。茶文化教學只有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足夠的了解,對西方茶文化的發展歷程、茶文化知識的具體翻譯等方面了解得更加清晰,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才能夠在教學中開展個性化的分層次教學,才能夠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夠找到準確的定位。
[1]王海燕,洪婉屏,周光明.試論文化背景知識傳播的作用和途徑[J].黃石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4):82-85.
[2]申迎麗,仝亞輝.翻譯倫理問題的回歸——由《譯者》特刊之“回歸到倫理問題”出發[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2):94-99.
[3]孔德亮.論述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研究現狀與理淪思考[J].外語界,2012(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