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東月 王恰恰 王攀 吳有志
(河北省館陶縣農牧局,河北 館陶 057750)
依據河北省農業廳,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河北省20種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農業部NY/T2409-2013有機茄果類蔬菜生產質量控制技術規范,提出溫室黃瓜越冬長季節無公害種植技術方案。
在每年7—8月清除上茬作物后的高溫空閑期,每667m2施入1000kg粉碎秸稈,深翻土壤30cm左右后起壟,每667m2溝灌30000~40000kg水,地面覆蓋塑料膜,密閉日光溫室1個月左右;定植前10d,進行整地、作畦后,每667m2再澆20000kg左右的水,再密閉溫室5~7d,進行二次消毒后定植。溫室悶棚能夠有效地殺死室內土壤、后墻、山墻殘留的病原菌、蟲源、雜草等有害生物,為黃瓜栽培提供良好的環境。
平衡施肥關鍵技術是增施有機肥,提倡控釋肥,添加生物肥,補施中微肥,巧施葉面肥。各種養分同等重要,不可替代。農家肥必須提前備好并發酵腐熟。一般每667m2撒施腐熟發酵好的糞肥4000~5000kg(牛羊糞最好,館陶多用雞糞)。有機肥必須充分發酵腐熟,以免造成燒根、燒苗和氨氣危害等。同時,每667m2施硫酸鉀型N∶P∶K三元復合肥50kg或緩釋肥50kg,生物菌肥40kg,過磷酸鈣或硫酸鈣50kg,硫酸鎂5~10kg,硫酸亞鐵5~10kg,硫酸鋅2kg,硼砂1~2kg,硫酸銅1~2kg,硫酸錳1~2kg。預防土傳性病害用50%多菌靈粉劑2~3kg,預防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顆粒2~4kg。連作時間長的溫室,中微量肥料適當增加,有機肥、復合肥、中微肥與土壤充分混合。
增施秸稈既可以增加地溫,緩解土壤板結,降低棚室濕度,又可以增加棚室內的CO2濃度。尤其是粉碎秸稈施入土中,還可在較短時間增加土壤有機質,是既經濟又高產高效。
1.3.1 粉碎秸稈增施方法
將秸稈粉碎成3~5cm長碎屑,按1500kg/667m2施入土壤。
1.3.2 秸稈反應堆的施入方法
按溝寬40~60cm(單行栽培溝寬40cm,雙行栽培溝寬60cm)、溝深30cm進行開溝。然后將固體菌種(秸稈生物降解專用菌種)在麥麩培養基上活化(水劑不需活化),活化方法是菌種:麥麩:水=1∶15∶13混拌均勻培養,培養料含水量為70%(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水懸而不滴),活化時間為10~12h,菌種活化后須在48h內用完,667m2用菌種量為8~10kg。之后把硬質秸稈放入底層,漸次放入軟質秸稈,溝兩頭秸稈露出地面10cm以利通氣,秸稈達半溝深時踩實,撒入第1層活化好的菌種,用量為每個溝用量的1/3,而后再放入第2層秸稈,踩實后撒入剩余2/3菌種,每畦大約用秸稈50~60kg。最后在秸稈上蓋25~30cm左右土(覆土厚度必須為澆水沉實后的厚度),并結合覆土施入底肥和農家肥,再于定植前15d澆1次透水(覆土和秸稈都濕透),找平后再澆1次小水。
1.3.3 栽培壟覆蓋秸稈
在黃瓜覆蓋地膜后,往栽培壟上直接覆蓋1層玉米秸稈,整碎均可。覆蓋好后噴灑1次殺蟲、殺菌劑,以防治病蟲害。
起高壟,壟高20cm,壟寬40~60cm(單行栽培壟寬40cm,雙行栽培壟寬60cm),壟間距100~120cm。
選擇耐低溫、弱光、連續結瓜能力強、抗病、商品性好的津優35、津美8-2、津美8-3、津優307、津綠21-10、精品綠源等品種。砧木選擇抗病性、親和性較好的金媽媽519、寒美9及津優砧木等南瓜品種。
2.2.1 采用插接育苗
方法是:選用50孔育苗穴盤裝好基質,先播砧木南瓜(白籽或黃籽南瓜),待砧木南瓜長到子葉展平(浸種催芽后播種的一般10d左右,浸種不催芽的一般12d左右),再播黃瓜種子。黃瓜子葉展開(子葉由黃轉綠,一般情況下2~3d)開始嫁接。嫁接前,將砧木南瓜穴盤澆透水,選晴天嫁接,需2人合作完成,即1人削接穗,將接穗黃瓜苗從子葉下0.5~1.0cm處自上向下切約30°角斜面;另1人去掉砧木南瓜生長點、插孔,和1人削接穗插接,即用拇指和食指將南瓜生長點及第1片真葉去除,隨后用鋼簽在南瓜子葉基部向另一側斜插1孔,深度要扎破砧木下胚軸表皮,先不拔出鋼簽,而后將接穗黃瓜苗隨鋼簽插入接孔中。“插接法”育苗,操作簡單,嫁接方便,易管理,可以提早定植;又可有效避免黃瓜產生次生根,對枯萎病、蔓枯病等土傳病害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與傳統 “靠接法”相比,成活率更高,產量提高10%,且嫁接效率是靠接法的3~5倍。
2.2.2 工廠集約化育苗
運用四高四低變溫管理,即高溫浸種、低溫儲種;高溫催芽、低溫煉芽;高溫催苗、低溫煉苗;高溫緩苗、低溫蹲苗的變溫管理技術。
定植前3~5d澆水浸溝,定植在一條水平線上,深度一致,以基質上1cm,周圍直徑10cm都能滲透水為宜。
當秧苗2~3片葉,株高15~20cm,苗齡30d左右定植。
單行定植,按株距22~26cm左右進行定植,每667m2保苗3500~4000株(大葉片品種宜稀植,小葉片品種宜密植)。
采用秸稈反應堆栽培時,待植株栽植后秸稈開始發酵時,進行畦面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以利于通氣,促進微生物降解秸稈。
在具體管理上掌握:平衡施肥,生態防病,科學治蟲,合理調控,按需澆水。
定植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為宜,緩苗后白天保持溫度在26~28℃,夜間保持12~14℃,定植后,用惡霉靈+生根劑或亮盾1000倍液灌根,并注意勤通風并散濕。進行2~3次深中耕鋤劃,促使根系下扎。
定植后10d左右進行松土,此后5~7d中耕1次,第1次淺耕,使苗坨與周圍土封嚴,第2、3次適當深耕,深度在2cm左右,盡量不要傷到根系。
緩苗松土后覆蓋地膜。
4.3.1 定植緩苗后到始收期
11月中旬—12月中旬,外界光照足,未到嚴冬季節,所以適宜溫度掌握在白天28~32℃,夜間15~20℃,早晨掀簾時 10~13 ℃。
4.3.2 寒冷期的管理
每年的12月—翌年2月為最冷的季節,這段時間的溫度管理為黃瓜生長季的重點,所以在12月中下旬開始施行高溫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30~32℃之間,32℃時開始放風,根據自身棚體條件25~28℃關風,下午20℃時蓋草簾,前半夜適宜溫度為15~20℃,后半夜適宜溫度為10~13℃,最低溫度不能低于6℃,當出現連續陰雪天和嚴寒天氣,室溫無法保證時,可臨時補溫。增溫保溫措施如下:建緩沖間; 使用滴灌;加覆蓋物;補光增溫:可用植物節能生長補光燈進行補光增溫,每667m2使用補光燈20盞; 注意天氣變化:降溫前不能澆大水,以免降低地溫,加重低溫冷害。 天氣久陰時間超過3d乍晴時,室溫不能驟然升得太高。否則,地溫低,植株弱,根系吸水不足,地上蒸騰太快,易使植株萎蔫。連續陰天易發生病害,可葉面噴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加高硼金鈣葉面肥600~800倍液預防。此時如已出現凍害,要采用緩慢升溫的辦法,如中午出現萎蔫嚴重時應注意遮蔭。
4.3.3 氣溫回升期管理
當春季氣溫回升后(每年的3月份以后),溫度恢復正常管理,即白天28~32℃,夜間15~20℃。
黃瓜生長期長,產量高,所以對水肥需求較多。一般在定植緩苗水澆足澆透后,黃瓜根瓜長至15cm前不需要補水補肥,當根瓜長至15cm時進行第1次隨水施肥。
冬季澆水后要注意保溫降濕。在肥水管理上秋季10d左右1次,冬季15d左右1次,春天7~10d 1次,夏天5~7d 1次,每次沖施肥用肥量10~20kg/667m2,如用水溶肥每次5~10kg。合理施用葉面肥對于維持黃瓜瓜秧長勢,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作用明顯,尤其在冬季,效果更好。
進入到嚴冬季節(12月中下旬),黃瓜也已進入采收期,但是這個季節的低溫、弱光對黃瓜生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所以這段時間的黃瓜田間管理以控水為主。管理時要注意:地溫必須保持在13℃以上時澆水,并且旱時澆水; 遇到特別寒冷的天氣,不要急于澆水,推遲2~3d等氣溫稍有回升,地溫上來時再澆;當第1個瓜長到15cm左右時,結合澆水追1次肥,這段時間的肥料要施用腐殖酸、酵素菌類的生物肥料,每15d追施1次,既能保證地溫又能促進根系的發展。春季氣溫回升后(每年的3月份以后),黃瓜的產量也到了高峰期,此時需要增加澆水量和施肥量,剛開始每10~15d澆1水,結合澆水追高鉀肥,每667m2每次可使用鉀肥如以色列海法保力豐8~10kg或含量相當的水溶肥8~10kg。當溫度繼續升高后每7~8d澆1次水,隨水追施高鉀型水溶肥5~8kg,不澆空水。
到初花期時秧苗已甩蔓,用聚乙烯塑料繩吊蔓,每壟植株應進行兩行吊蔓,也就是一壟雙蔓,增加植株的通風透光。及時摘除側枝、老葉、雄花、卷須和多余的雌花,以減少養分消耗。瓜秧長到1.8m左右,采用落蔓方法進行整枝。落蔓前,打掉下部老葉,落下莖蔓盤在植株的基部。提倡勤落秧,瓜秧高度保持在1.3~1.6m范圍內,因為后期溫度高,棚室上部分在中午時溫度過高,不利于黃瓜生長,而高度1.3~1.6m以下范圍內與上部溫度相差2~3℃。這段高度適合黃瓜生長溫度,所以要勤落秧,使秧苗高度不超過1.6m。每次落秧30~50cm,保證有效葉片數達到13片葉以上,不要落的過矮。
將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綜合防治病蟲害。懸掛黃藍板:每667m2用20張黃板10張藍板,交替懸掛,對溫室中的白粉虱、斑潛蠅、薊馬等蟲害進行誘殺;風口處安裝防蟲網:阻止外界害蟲飛入溫室內;使用殺蟲燈:可殺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菜青蟲等;推廣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技術;化學藥劑防治病害: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的農藥,如甲霜靈錳鋅、農用鏈霉素、醚菌酯、嘧霉胺、睛菌唑、烯酰嗎啉等綠色黃瓜生產允許使用的農藥,交替輪換使用,每10~15d 1遍,遇陰雨天,棚內濕度大時,在注意放風降濕的同時,適當調整用藥次數和數量。用藥時間在棚內溫度25℃以下進行為好。并優化集成農藥的輪換使用、交替使用、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
保持棚膜清潔。
一般667m2產量2~2.5萬kg,最高的可達3萬kg。一般667m2產值5~7萬元,最高的超過10萬元。在冬季不加溫情況下,越冬溫室黃瓜,生產成本低,產品供應元旦和春節市場。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種植模式,是廣大菜農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出的一種高效種植形式,充分利用了冀南地區冬季光照較為充足、日光溫室保溫、增溫效果好;嫁接黃瓜生長周期長、產量高;黃瓜盛產期正處元旦、春節,價格處于高位等多種優勢。同時,溫室栽培充分利用了冬季光熱自然資源、勞動力相對充裕的有利條件,在冬季不加溫情況下,實現越冬一大茬溫室黃瓜無公害生產,生產成本低,產品供應元旦和春節市場,效益顯著。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和良性發展。
[1]王振莊,郄東翔.河北省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C].中國科協年會,2012: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2409-2013有機茄果類蔬菜生產質量控制技術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2013.
[3]河北省農業廳,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河北省20種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S].2015.
[4]陳全興,靳清太,顏金龍,等.館陶縣設施蔬菜生產實用技術調查與技術規程[J].農業與技術,2017,37(0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