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展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賀州546815)
馬鈴薯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是指在未經開墾的土地中,有序的擺放好馬鈴薯薯種,然后覆蓋上稻草,遮蔽陽光,定期定量的施肥,待成熟后,直接翻開稻草,拾撿馬鈴薯,其工作原理為利用稻草覆蓋滿足馬鈴薯苗生長馬鈴薯所需的唯一條件,根部避光。
相比于傳統的馬鈴薯種植方式,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不需要開墾土地、移栽樹種、施肥除草、挖掘采摘,取而代之的是,僅僅需要分畦開溝、擺放薯種、覆蓋稻草、等待馬鈴薯成熟后,翻開稻草拾撿馬鈴薯,不需要挖掘,這樣一來,采用新的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不高,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工作量,提高了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減輕馬鈴薯種植的時間成本。
采用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生產出的馬鈴薯產量比傳統種植方式提高30%左右,而且免耕種植出的馬鈴薯個頭均勻、無破損、品質佳,比傳統種植出的馬鈴薯能賣更好價錢,大大的提高了馬鈴薯種植工人的收入;采用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種植馬鈴薯,種植周期短,所需工時短,而且不需要使用除草劑和農藥來防治雜草和害蟲,降低了生產成本。
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種植馬鈴薯時,采用將晚稻收割后所剩下的稻草覆蓋在馬鈴薯根部遮光來實現馬鈴薯的生長,等到馬鈴薯成熟采摘時,所覆蓋的稻草基本腐爛在泥土中,變成春季早稻田種植水稻所需的原料,改良土壤的同時,提高土壤有機物的含量,實現了稻草在農田生態圈的循環;同時采用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種植的時候不需要噴灑農藥,除草劑等化學肥料,降低了農田的污染,實現了農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薯種選擇及預處理時,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所選取的薯種,因為高產量,高適應性的優良品種,選取好薯種后,使用高錳酸鉀或其他消毒試劑進行根部消毒,并在種植前,通過切塊,催芽等手段,保證每一個薯種,上面有一根強壯的芽,根據催芽情況,將薯種分批種植;分畦開溝時,在收割完晚稻的稻田中分畦開溝,保證畦面平整,間距合適馬鈴薯生長即可;移栽時,保持馬鈴薯芽眼朝上,品字型種植,用手稍向泥土中按壓,有助于馬鈴薯扎根,以珠距25~30cm為最佳;施種肥,采用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種植的馬鈴薯,后期追肥較少,主要肥料來自于種植前的種肥,所以施種肥非常重要,施種肥前,最好用草木灰稍微覆蓋馬鈴薯種,然后使用不含氯的復合肥料均勻的灑在薯種附近,以5cm為宜,距離過近馬鈴薯容易根部壞死,影響整體生長;覆蓋稻草時,可以選取全稻草覆蓋或者半草半泥覆蓋2種方法,全稻草覆蓋時,選取晚稻收割后剩余的稻草吸收充分的水分,但不滴水,用適宜的厚度,與畦面垂直,均勻的覆蓋在馬鈴薯種上,保證馬鈴薯根部避光,保濕防凍,稻草覆蓋厚度必須適中,覆蓋過薄或者過后都將影響馬鈴薯生長發育,稻草覆蓋過薄,稻草下的土壤不避光,馬鈴薯根部不避光,容易造成馬鈴薯不生長,或生長為綠薯,品質大打折扣,稻草覆蓋過厚,馬鈴薯發芽時所需突破的稻草過厚,容易導致馬鈴薯芽根據軟弱,存活率低,所以,采用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法種植時稻草覆蓋厚度以8~10cm為好,半草半泥覆蓋時,采用同樣的方法用稻草覆蓋5~8cm,然后在稻草上覆蓋1層濕潤的泥土;蓋膜,覆蓋稻草后,并在稻草上加蓋1層塑料膜,以提升膜下地表溫度,并定期檢查保證膜下土壤濕度,等到馬鈴薯成熟到一定階段,可以撤掉塑料膜。
引苗,馬鈴薯移植程序完成后20d內,大部分馬鈴薯種都將突破稻草,長出新芽,但仍然有一定的幾率存在馬鈴薯苗由于泥土卡在縫中,無法正常的生長出來,因此在種植后的20d內,人工檢查馬鈴薯苗的出芽率,對于卡住的嫩芽,進行人工引芽,撥開卡住嫩芽的泥土,但又不破壞嫩芽,等到所有馬鈴薯苗全部長出,達到相同的高度,適當的減去相對弱小的,只保留壯碩的馬鈴薯苗,保證后期馬鈴薯的出薯率和馬鈴薯質量;水分管理,采用免耕覆蓋稻草種植法終止后的前期和中期,應該保持土壤濕潤,不滲水,如果缺乏雨水,則應人工灌水,但灌水量不宜過多,若遇大雨,則應人工清理溝渠,排水落干,保持土壤濕潤不滲水為原則,到了中期后期,覆蓋的稻草開始腐爛,吸水性增強,土壤濕度增大,揭去塑料膜后,接近空氣層的稻草濕度過大時容易引發病蟲害,所以采用免耕覆蓋稻草種植法的種植后期或者采摘期,應嚴格控制土壤濕度,保證馬鈴薯干燥,防止病蟲,便于采摘存儲;追肥,采用免耕覆蓋稻草種植法,若前期施加足夠種肥,種植期若無病蟲害可以不用追加肥料,但如果追求更優質的馬鈴薯品質,可在馬鈴薯苗展葉后,分3次噴灑0.1%硫酸鎂和0.6%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保證馬鈴薯苗在膨大期有足夠的鎂肥,增加淀粉積累,提升馬鈴薯品質;病蟲防治,針對馬鈴薯種植常見的晚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蟲等病蟲害,免耕覆蓋稻草種植法主要在播種前從物理和化學2個角度防止病蟲害,物理的角度,選擇脫毒的馬鈴薯苗,并用高錳酸鉀等溶劑消毒,種植時保持合理的種植密度,在種肥內配比各種有機肥料,保證土壤合格的干濕度,化學的角度,在馬鈴薯苗播種前,用”拌必豐”拌種后播種,有效防治各種病蟲害,保證馬鈴薯產量和質量。
采用免耕覆蓋稻草種植法最終生長出的馬鈴薯大多生長在土地表層,等到馬鈴薯莖葉枯黃時,可直接撥開稻草拾撿,或輕輕撥開泥土,挖掘采摘,同時,馬鈴薯生長可能大小不一,在采摘時,可以優先采摘大薯,小薯仍覆蓋在稻草內繼續膨大,保證出品穩定性,馬鈴薯全部采摘后,土壤上覆蓋的稻草可自然腐壞,變成春天早稻種植的有機肥,實現生態循環。
采用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可以大大提高馬鈴薯種植的效率和質量,但其在操作過程中,有以上諸多技術要領,因此,對于一些處于適宜馬鈴薯生長發育地區,可以引進馬鈴薯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認真學習技術要緊,并根據當地現狀適度調整,可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發展高效農業,提升當地經濟實力。
[1]魏秀珍.冬種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對比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14,32(01):32-33.
[2]張念梅,寧沛恩,周新華,等.冬種馬鈴薯稻草覆蓋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13,28(03):60-61,84.
[3]張召瓊.冬種馬鈴薯免耕覆蓋稻草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0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