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旺堆 胡 萍 朱彥濱 拉巴次仁 俄廣鑫
(1.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西藏 850000;2. 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西藏 400415;3. 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西藏 850007)
我國的高原地區如西藏青海等地的自然環境、氣候、牧草條件等對于牦牛養殖來說,擁有先天的優勢,使得原始的放牧養殖對環境產生巨大的依賴。為了有效提高牦牛的出欄率和商品率,需要最大程度利用現有的資源,采用更具整合性,更全面周到的手段和方法,以提升牦牛的飼料轉化率,進而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近年來,高原上許多有條件的地區, 越來越多的牧民選擇將牦牛的飼養方式從傳統放牧改變為舍飼與半舍飼養殖。本文將闡述我國高原地區進行舍飼與半舍飼養殖的牦牛相較于放牧牦牛的優勢以及現有的舍飼養殖情況,分析影響牦牛舍飼養殖的生態學因子,以期改進現有的舍飼與半舍飼技術,促進牦牛養殖業的發展。
傳統的放牧牦牛存在飼料轉化率低、生產率低、商品率低等問題。細究其原因,生產模式較為單一,多數牧民養殖戶都是散養,規模較大的集體養殖較為少見;牛群結構不夠合理,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1]。采用舍飼與半舍飼養殖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集約化的養殖,同時運用先進的養殖理念,加強牛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建成現代化的養殖場,還能夠節約養殖成本,提高牦牛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牦牛常有冬季掉膘嚴重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高寒草甸草地上的牧草返青期短暫,枯黃期漫長,而枯黃期的牧草不利于反芻動物消化,將會導致牦牛的營養轉化率低,在冬季嚴重掉膘,甚至死亡,造成牦牛總增率和出欄率低、死亡率高的情況。舍飼養殖的出現恰好能夠減小這種季節性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實驗證明,冬季時在舍飼條件下,成年母牛體重下降幅度相較于放牧條件明顯減少,并且公牦犢牛和母牦犢牛的體重和體尺比之于放牧養殖皆呈增長趨勢,還有舍飼牦牛的日產乳量也高于放牧牦牛[2]。不僅如此,經過冬春季拴系舍飼肥育的牦牛相比于傳統的放牧飼養的牦牛除了增重速度有顯著提高外,每千克增重的飼料成本也明顯降低[3]。
研究表明,放牧牦牛瘤胃Firmicutes類細菌所占的比例比起舍飼牦牛來高出很多,而Bacteroidetes類細菌在放牧牦牛瘤胃中占的比例則比舍飼牦牛要低。這就說明放牧牦牛與舍飼牦牛瘤胃中纖維降解菌的種類和數量差別不大,都是優勢菌群,但舍飼牦牛瘤胃內的蛋白降解菌和淀粉降解菌都更為復雜和豐富[4]。由此可見,舍飼養殖能夠有效提高牦牛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從而提高牦牛的增長速度,節約飼料成本。
牦牛生活在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區,低溫環境會引起牦牛的冷應激。冷應激對動物的生理機能和生產性能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當冷應激產生時, 動物體攝入的那些原本用作生產消耗的能量將不得不用來維持體溫,即使過后適應了冷應激, 動物的飼料攝入也會增加, 基礎代謝率將隨之加快, 使得動物體內的儲備能量降低。一些反應劇烈的冷應激甚至可能導致動物的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生產性能降低甚至出現死亡的現象。因此,在高原地區進行舍飼養殖需注意改善牦牛的飼養環境條件,做好牛舍的保溫與通風工作,加強牦牛冷應激基因的篩選,以及進行牦牛冷應激的相關營養調控[5]。
對于整個牦牛養殖業來說,寄生蟲病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它是影響牦牛健康生長、生產的主要因素,而且隨著我們對牦牛的利用率越來越高,牦牛的生產時限也越來越長, 隨之而來的是寄生蟲的病感染幾率也在逐步遞增。高原地區的牦牛感染上寄生蟲病后的癥狀一般為貧血、營養不良,繼而出現消瘦的情況, 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系統的功能損壞, 導致消化道出血引起死亡,嚴重影響了舍飼牦牛的出欄率和商品率。因此,一旦牦牛出現感染寄生蟲病的現象,為了避免牦牛產生對藥物的耐藥性, 降低使用藥物后的副作用, 牧場獸醫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藥品的品種和劑量[6]。并且牦牛給藥的途徑主要是將藥物摻雜在牦牛的飼料或飲水中。為了降低因為藥物使用不當而導致副作用產生的幾率, 要注意在給藥的過程中藥品和飼料必須攪拌均勻, 防止因為攪拌不均勻而導致牦牛死亡。為了防止牦牛肉受藥品的影響而造成肉的品質下降, 管理人員應該嚴格控制藥品的休藥期[7]。
青藏高原地區的草地屬于高寒草甸類型,牧草生長期較短,可栽培的牧草品種有限,并且人工草地的數量也不足,隨著生活在牧區的人數增加和畜牧動物數量的擴大,草畜矛盾,尤其牧草的季節性供應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牦牛養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8-10]。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通過 20a的不懈努力,經馴化野生牦牛、建立種公牛站、大面積地人工授精,獲得了具有高生產性能,特別是產肉性能、環境適應性能、繁殖性能、穩定遺傳性能的牦牛新品種——大通牦牛[11]。
這幾年來,青藏高原上的草場退化嚴重,除了植物的總量和牧草所占比例的減少,植物的群落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優質牧草原本的優勢地位被新長的雜草所代替。雜草發達的根系滿足了鼠兔的食物需求,使其大量繁衍,又進一步加劇了草場的退化[12-13]。不僅如此,草場的嚴重退化還導致禾草和莎草比原先更加低矮, 拓寬了鼠兔的視野范圍, 更有利于鼠兔的繁殖;對此,生產者可以基于牦牛生長發育的特點采取集中育肥的措施, 從而提高牦牛的生長速度和增重率[14]。比如,牦牛主要在春季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 因此, 根據牦牛的春季后補償性生長規律, 對牦牛進行春季補飼, 可以在保證牦牛的增重率的基礎上最大化節省牧草[15-16]。
結合來說,我國的牦牛養殖產業仍處于較為落后的時期,急需大力發展。舍飼養殖牦牛相較于放牧養殖的優勢十分明顯,由放牧形式向舍飼與半舍飼養殖轉變是發展牦牛產業十分關鍵的一步。未來關于影響舍飼養殖的生態因子的研究將會對整個牦牛產業提供巨大的幫助。
[1]李永華.牦牛養殖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7(24):69-70.
[2]娘杰吉.冬春季牦牛半舍飼養殖試驗[J].山東畜牧獸醫,2017,38(11):9-10.
[3]鄧由飛,王建,侯文峰,等.斯布牦牛冬春季舍飼肥育與放牧飼養的生長性能和經濟效益比較[J].中國畜牧雜志,2013,49(17):77-81.
[4]曹連賓,崔占鴻,孫紅梅,等.全放牧牦牛與舍飼牦牛瘤胃細菌多樣性比較[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3):242-248.
[5]曹涵文.牦牛冷應激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7(31):105-107.
[6]尕才仁.牦牛寄生蟲病及其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02):86.
[7]龍林林.高原牦牛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7,38(08):26.
[8]俞聯平,高占琪.牧區放牧牛羊冬春季補飼效果評價[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5,35(4):40-42.
[9]俞聯平,孟祥君,李新媛,等.高寒地區甘引1號黑麥生產及放牧綿羊補飼效果評價[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5,35(6):26-30.
[10]李新媛,俞聯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J].甘肅農業,2016(21):20-23.
[11]陸仲璘.中國牦??茖W技術發展回顧與展望[J].中國牛業科學,2007,33(4):3-13.
[12]陳樂樂,施建軍,王彥龍,等.高寒地區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結構特征研究[J].草地學報,2016,24(01):210-213.
[13]嚴作良,周立,劉偉,等.江河源區天然退化草地生態防治鼠害的研究[J].四川草原,2004(11):8-10.
[14]羅惦,柴林榮,常生華,等.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牦牛草地放牧系統管理及優化[J].草業科學,2017,34(04):881-891.
[15]董全民,李青云,馬玉壽,等.放牧率對牦牛生產力的影響初析[J].草原與草坪,2003(03):49-52.
[16]楊什布加.高原牦??茖W飼養管理技術淺談[J].湖北畜牧獸醫,2013,34(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