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巖
(呼蘭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500)
1.1.1 水霉病
水霉病通過霉菌引發感染,魚類的主要癥狀是在傷口處存在白色絮狀的細菌絲,發病后魚的食欲減退,水中游動會顯示焦躁,魚會主動和其它固體磨擦,患病處肌肉發生腐爛。隨著病情的加重,魚的游動會變得非常緩慢,最后會導致死亡。常規的治療方法可以采用濃度為4%~6%的鹽水對魚體進行浸洗,也可以使用食鹽和小蘇打混合劑液潑灑到全池。
1.1.2 豎鱗病
豎鱗病是于池塘的水質較差,魚體表面受傷后容易被細菌感染,魚的鱗囊內會存在積液,鱗片發生豎立。此類病多發生于冬春季,發病后死亡率較高。典型的癥狀是魚的鱗片會豎立,魚體表面粗糙,鱗片會向外發生擴張。按壓魚體有液體從鱗下溢出,鱗片容易脫落。可在發病期間使用0.4~0.6ppm二氧化氯潑灑入全池,連續潑灑3d。
1.1.3 赤皮病
赤皮病主要是由于魚體受傷后表面發生感染,病菌從傷口處侵入。魚體表面會發生出血,鱗片會大面積脫落,鰭莖常伴有充血,鰭條的末端會發生腐爛。可以采用濃度為0.06ppm的溴氯海因或濃度為0.25ppm超碘季胺類藥物潑灑入全池,連續3d。
1.1.4 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體主要是柱狀屈撓桿菌,魚體和病原菌發生接觸后引發。發病后魚體變黑,特別是頭部,魚鰓變得腫脹,有粘液產生,鰓蓋表面發生充血和發炎,中部常伴有糜爛。可以使用濃度為0.6ppm硫酸銅和濃度為2ppm的漂白粉進行混和后浸洗。還要使用濃度為0.25ppm的苯扎溴銨溶液潑灑全池,連續3次。
1.2.1 魚波豆蟲病
此種寄生蟲可見于魚的體表,發病后魚的寄生蟲部位會發生充血或發炎,有表面糜爛現象,皮膚表面的粘液增多,鰓組織細胞發生壞死,病魚伴有呼吸困難。顯微鏡檢查可以有波豆蟲存在。可用濃度為0.7ppm的硫酸銅溶液進行浸洗。
1.2.2 斜管蟲病
斜管蟲病的病原體會寄生于魚的鰓和皮膚表面,此病無典型癥狀,容易發生在水質差和面積小的池塘,北方地區在開春后常發生。可以采用濃度為0.4~0.5ppm 硫酸銅或高錳酸鉀合劑實施全池潑灑。
1.2.3 小瓜蟲病
小瓜蟲可以發病于魚的皮膚或鰭條部位,可見有小點狀白泡出現,鱗片會發生脫落,鰭條部位發生開裂或腐爛,病魚游動比較遲鈍,常會漂在水面,有魚體和固體會發生不摩擦。可以采有濃度為3ppm的亞甲基蘭實施全池潑灑,連續3次。
池塘要定期進行清整,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后,由于投餌的作用,池底會沉積多種物質,如殘餌、肥渣、糞便等,池底有大量的淤泥存在。池內的水質變差,所以結合池內的水質定期進行清整。魚種出池以后,要全部排干池內有存水,挖掘出池底的污泥,并要經過曝曬,可以消除病蟲害。還要注重清除池邊的雜草,去除病蟲的產卵地。
塘底內滋生多處致病菌,因此藥物清塘可以有效去除病原蟲。藥物清塘通常采用生石灰,視塘底的污泥情況配制生石灰水溶液,投入到池內。要保證生石灰水的均勻噴灑,噴灑要全部到位,特別是池塘的邊緣部位不要忽視。此種方式簡單易行,防治效果好,但是由于使用生石灰的量較大,因此防治的成本較高。
魚體消毒要注重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在魚苗分塘前要實施魚體消毒。魚體要放入一定濃度的藥液內浸洗一段時間,以實現滅菌的作用。魚體消毒可以使用食鹽水、漂白粉、硫酸銅等。魚體消毒要結合魚體的大小、體質、水質等綜合考慮。但要控制好浸洗時間,以免浸洗時間過長影響魚的健康。
餌料在投放前要先進行消毒,餌料要保證清潔和新鮮。植物性餌料可以采用漂白粉溶液浸泡的方式;動物性餌料可以加入少量的土霉素,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長。
魚池要有發病現象,使用的工具要其它魚池使用的工具分開管理,防止發生交叉感覺。工具消毒可以使用濃度30 mg/kg的硫酸銅溶液進行浸洗,待完成曬干再使用。
使用藥物進行全池噴灑,這種方式先要計算出池水體積,以確定用藥量。可以使用2mg/kg漂白粉,或0.5mg/kg優氯凈,或0.3mg/kg強氯精,或0.8mg/kg硫酸銅以有硫酸亞鐵(5∶2)配成合劑,或使用80%晶體敵百蟲0.3~0.4mg/kg以及30mg/kg生區域石灰等。藥物的選用種類和濃度還要考慮到常見病的種類。可以使用藥物在池塘區域形成消毒區,達到預防病情的目的。細菌性魚病的防治可以采用漂白粉的方式,定期向池內灑入一定濃度的漂白粉溶液。
采用藥物的方式可以預防魚發生體外病,應要注意合理性,要掌握池內魚的健康狀況,注意藥物濃度的合理性。施藥不能在下雨或大風的天氣下進行。食場周圍區域的藥物濃度要能保持一段時間,通常不能少于2h,為了保證效果可以多次進行。藥物在投放前要停止投餌1~2d。用藥階段要投放魚其最喜吃的餌料,這樣可以減少投餌數量。如果魚平時不到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要先培養魚養成習慣后再實施用藥。
可以將藥物拌入到餌料中,通過藥餌的方式進行投喂。用藥的數量、種類、次數要結和常見病的種類。要餌料要碾成粉末狀,還要保持一定的浮沉性,還要考慮到魚的密室習性。比如草魚偏愛米糠,青魚偏愛菜餅。如果黏性不足,還要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劑,以免進入到水池后很快發生散失,但是注意不能過于黏。常使用的黏合劑有榆樹粉、山芋粉等,一般情況下每公斤米糠要加放榆樹粉300g,每公斤菜餅要入100g山芋粉。藥餌的大小和藥量要結合病魚的體重,如小魚有發病,可以不計入大魚的體重,但是在投放喂藥餌時要在周圍放置柵欄,間隙大小要控制好,方便小魚進出,投餌量要比日常 少30%~40%。
有些病原體是將魚作為中間寄生體,比如一些陸生動物存在寄生體,通過間接作用會侵入到池內。對于中間寄主體,比如椎實螺類,要注意徹底清除塘內雜質。在魚的養殖期間,可以在傍晚放入一定量的草把,通過草把可以吸附到大量的椎實螺,次日早晨在草把上可以誘捕到大量的椎實螺。
魚體疾病通過藥物預防固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長期使用藥物必然會產生多種副作用,有些藥物會殘留在魚體內,而且采用藥物防治魚病存在時間限制的缺陷,不利于藥物的長期作用。近年來光合細菌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應用于魚病的預防,并取得了良好的預防效果。光合細菌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并可以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物,因此繁殖迅速,可以加快水中和池底有機物的循環利用,水中有害有機物的分解可以加快,水中的營養鹽得以增加。使用光合細菌不僅可以凈化池內的水質,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增加池內的溶氧量,為魚類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降低魚的病發生率。
在北方的水產養殖中,常見有多種魚病,對于魚病重在預防,要結合所在區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地預防措施,保證養殖的質量。
[1]李前剛.春季常見魚病防治[J].漁業致富指南,2016(3):183.
[2]張文彬.防治魚病的常用給藥方法[J].新農村,2017(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