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容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300)
茶道音樂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創新思維的啟發性思考
伍建容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300)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茶道音樂,可以讓學生在創新思維上得到增強。本文首先對音樂藝術與茶藝文化的結合進行闡述,表明茶道音樂的歷史和特點,然后結合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從引入茶道音樂的作用和引入茶道音樂教學的方法這兩個角度,進行茶道音樂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創新思維的啟發性思考。
茶道音樂;高校音樂教育;創新性思維
茶道包含了煮茶、泡茶、品茶的方法,也包含了泡茶、茶湯的境界,現階段,茶道已經成為了一種世俗生活的載體,而與之相配的茶道音樂,也在不斷地發展中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更為多元的種類。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對其進行利用,可以讓此資源實現發揮作用最大化的目的。
音樂藝術與茶藝文化是各自獨立的,但結合在一起時,它們可以散發出別樣的魅力。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自古就有將品茗和聽琴予以結合的例子,如在唐代名畫《調琴啜茗圖卷》中就繪畫了宮廷婦人品茗聽琴的場景,與之類似的還有《宮樂圖》等,在近代,早年間共曲藝人演唱的茶樓,同樣是音樂藝術和茶藝文化結合的代表之地。從文化本身來看,茶文化精神包含了平靜、和諧,而我國古文化中儒家講究和諧,道家強調天人合一,在一定程度上,茶文化和文人的信仰是相符的,這也就有了“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也就有了“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種茶文化在唐代以后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茶歌、茶畫更是因此誕生,這些品茶的文人多對音律精通,這也就更加促進了音樂藝術和茶藝文化的結合。
在高效音樂教育中,引入茶道音樂可以讓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茶道音樂身為一種藝術,它可以反映出社會的生活與一個時代的風貌。學生會從茶道音樂表演的不同作品中認識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生活場景,進而使自身生活視野得到拓展,進而使得高校音樂教育課堂更為有趣,對學生可以更具吸引力[1]。如引入一些茶道音樂中古代的箏曲,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其中心如止水、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和熱烈奔放的現代箏曲存在著明顯不同,對于古人文化、思想和生活都具有明顯的體現。以茶道民樂為例,它包含了上百首曲目,在古今中外的多個方面都有所涉及,可謂資源豐富,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茶道音樂資源時,可以對這上百首曲目按照類型進行分類,然后結合教學課程,進行合理安排,讓茶道音樂與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結合效果。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就必須要將傳統的授受型教學轉變為創造和授受相結合的教學,在引入茶道音樂之后,可將其模式分為三種。
2.2.1 形象模式
在形象模式中,教師需要設定情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內容。在引入茶道音樂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作品的氛圍與情景,進而使得學生更容易去體會作曲者的意圖,感受作品的風格以及彈奏時的手法。以茶道音樂中引入湖南民歌的《瀏陽河》為例,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先對湖南地區在當時情境下人們的生活情境進行介紹,可以設計出農民在金黃色的田埂上推送糧車,遠處的河水在夕陽的照射下波光蕩漾、微微泛紅的場景,然后讓學生聽此曲目,學生在聽取作品時,可以發現第一段為引子,節奏十分自由,雙手琶音十分流暢,在聽到第二段時,又可以發現使用了揉、滑、吟、按的指法,在聽到第三段時,可以發現雙手的交替演奏,速度也同時得到了提升,而到了第四段、第五段,那連綿的下行琶音再次轉化為主旋,讓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國湖南地區人民對于家鄉的熱愛之情。在聽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發言,發言的內容包括了感受、技法等多個方面,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評,并作出補充,以確保學生可以占據主導地位[2]。
2.2.2 探索模式
探索模式可以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創造性因素,教師可以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通過茶道音樂作品來讓學生獲得啟發,在思考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再次探索。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思考更為積極,讓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到提升。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廣陵散》這一茶道曲目,教師首先需要介紹背景,在播放完畢之后,讓學生去討論自身的感受,學生依照這感情激昂的曲調自然能想到聶政的憤慨、怨恨之情,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思考問題如“與之類似的曲子還有哪些?”“這樣的曲子都具有哪些共同特點?”學生便可以聯想到《陽關三疊》、《關山月》等曲目,可以看出古琴與箏曲之間較為明顯的差異。而整個過程都是一個創新性思維得到利用的過程。
2.2.3 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是為了獲得共識,在獲得共識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誘導。在基礎知識之上,教師可以提出更具深度的問題,可以與學生形成討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夠讓合作更為融洽,進而提升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這也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在引入茶道音樂之前,自身對茶道音樂具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清楚茶道音樂的發展歷史,茶道音樂的演奏特點等,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個人知識去引導學生,才能幫助到學生。如教師在講解茶道音樂中的古箏、二胡合作的《二泉吟》時,就可以利用自身知識,結合學生問題,引入同樣為古箏、二胡合作的《敖包相會》、《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之夜》等,并對學生講解它們之間旋律線、和聲配器的差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吸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2.3.1 提供演奏平臺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為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要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讓學生在實際表演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擴散自身的思維。對此,學校可以和當地的茶藝館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演奏的平臺。茶藝館具有的音樂藝術教育功能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音樂活動中的樂趣,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可以讓學生的音樂才能得到發揮。同時,這種課堂之外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具有責任意識,將要演奏的學生會因為演奏的場所為公共場所,演奏的對象為陌生人,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希望自身的演奏效果可以達到最佳,而在多次演奏之后,學生的現場演奏能力也無疑會得到提升,以此為基礎,學生會更有資本去進行求異創新,以演奏效果最佳為目的,學生會進行自主創新。
除此之外,茶道音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以觀眾、聽眾的客觀評價而進行不斷改進,進而作出創新。在茶藝館中,很多聽眾都是老顧客,即使不是音樂專家,也可以根據演奏音樂的節奏、音準、音色、速度、旋律等元素得出自身的感受,并給予評價。這些評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讓學生更為嚴格地要求自己,如學生在茶藝館演奏茶道音樂《戰臺風》的時候,有一組模仿風聲的捋弦搖指部分,此部分的節奏和速度是忽遠忽近、忽快忽慢的,這是茶道音樂中的典型曲目,如果演奏恰當,那么老顧客就可以輕松體會出臺風肆虐的感覺,如果稍有失誤,這種感覺就會大打折扣[3]。
2.3.2 開發想象能力
同樣,組織學生去茶藝館中欣賞音樂也可以對高校音樂教育創新思維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作用。科學思維是緊張的,在高校學習過程中,數學、英語、物理等多種課程都需要學生保持良好的科學思維,大腦皮層會因此變得高度集中,興奮中心會逐漸麻木,漸漸變得疲憊,想象力也會因此受到禁錮。茶藝館中的茶道音樂是極為豐富的,在其他人演奏時,學生進行欣賞可以讓興奮中心得到轉換,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進而開發想象能力,提升包括音樂在內各科的學習效率。如在聽茶道音樂《春江花月夜》時,學生在優美的曲調中可以得到放松,也可以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更為了解《春江花月夜》這首唐代名詩,仿佛自身穿越回唐代,在大河之中蕩著一條小舟,能親眼看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
綜上所述,將茶道音樂引入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讓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可以讓音樂教學方法得到良性轉變,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求異創新,進而使得高校音樂教育更為高效,讓高校音樂課堂更具魅力,以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音樂素養。
[1]高偉健.茶道中民族音樂的藝術表現[J].福建茶葉,2016(5):397-398.
[2]閆飛.從藝術角度談茶道文化中民族音樂的重要性[J].福建茶葉,2016(5):311-312.
[3]楊桂蘭,王立寧.茶道文化中民族音樂的變異及發展[J].福建茶葉,2016(8):309-310.
伍建容(1974-),女,重慶巫山人,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