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彥,劉瑞鵬
(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萬里茶道”對醫學生人文醫學教育的啟示
王 彥,劉瑞鵬
(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后又一條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國際文化通道,包含著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它是一條文明交融、思想交流、文化傳播之路。而人文醫學核心思想是人文精神,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寧,是醫學科學本質特征和醫療執業的理性直覺,是醫學科學和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價值目標理性提升。借鑒在萬里茶道戰略中的茶文化,整合資源、協同推動人文醫學教育的創新能夠促進卓越醫生成長應有的人文品格養成服務,能夠提升我國的人文素質。
萬里茶道;人文醫學;人文精神
歷史上的萬里茶道始于18世紀初,是一條以運輸茶葉為主,聯系中蒙俄之間的重要文化通道,是“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13年,習近平賦予了萬里茶道開展沿途經濟文化交流新的時代內涵和使命,指出萬里茶道是我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藍圖的重要構成部分,是聯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在構建“萬里茶道”期間,教育的成敗直接關乎著“萬里茶道”相關建設最終的成敗,而人文醫學的創新關系著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夠促進醫生成長應有的人文品格養成,滿足萬里茶道對醫學領域人才的需求,能夠提升我國的人文素質和在國際上的文化軟實力。
“萬里茶道”綿延1.3萬公里,途徑大小兩百多座城市,涉及多種民族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中亞、西亞、南亞通道相互連接形成網絡。2014年,習近平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稱為對接俄羅斯跨歐亞之路,在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中,倡議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其中的“萬里茶道”就是中蒙俄草原之路。2015年,中俄創建了對接協調工作機制,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合作對接聯合聲明”。2016年,為了促進中俄蒙“一帶一路”的對接,中蒙俄三國元首就《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達成共識,指出三國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合作,這充分彰顯了萬里茶道的重要作用[1]。
萬里茶道以茶葉為載體,以晉商為代表,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尤其晉商的誠信合作精神。茶文化集中體現了東方的生命倫理和生態哲學,是世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一的產物。同時以茶為載體的茶文化,使我國成了能見度很高的國際話語權體系,包含著豐富多彩的人文精神。我國是茶葉的故鄉,茶來源于大自然,本是自然之物,當茶超越了實用層面而進入到藝術層面、精神層面之后,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萬里茶道快速興起和發展,推動了三國國家關系的長遠發展,擴大了我國對外開放、深化交流合作。
對于醫學價值來說,以人為本是主要體現方式,充分地表達了對人生命的敬畏和關愛,也是自古以來將醫學視為仁術的原因[2]。從本質上來說,人文精神主導醫學方向、引領醫學發展,醫學是人文的科學,醫學科學失去人文屬性就如同人失去精神一樣。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近代實驗醫學的誕生,加強人文關懷、重構醫學人文精神成了當代醫學倫理理論和實踐的核心問題,人們對技術產生了更大程度的依賴。但是由于當今醫學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悄然淡漠了醫學的人文情懷,人文醫學教育未得到重視,淡化了醫學本身所固有的人文色彩,再加上醫學文化價值的缺失,技術至上、忽視人文、科學與人文的斷裂。目前,為了治療疾病和增強人們的健康,只有創新、轉變醫學模式,調整醫學目標、重視預防和人文、生活方式等的作用,才能走出對健康及醫學領域的許多困境,從而從最廣闊背景和思路上來理解當代醫學。
當代醫學發展面臨很多問題都依賴于醫學模式的創新,為了改變和影響現代醫學教育,培養滿足萬里茶道對醫學人才的需求,人文醫學教育要以系統的方式、整體的觀念,深化對人文醫學目的的認識,完整把握和豐富健康的概念、內涵,促進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等的相互融合、滲透、促進、發展[3]。
學校管理層要提高對人文醫學教育地位與作用的認識,在人文醫學的教育中,要重視人文精神的教育,從頂層設計上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如:成立獨立的人文醫學教學機構,對學校的人文醫學教育教學、學科建設進行統一管理,整合全校人文醫學教學資源,促進人文醫學教學的發展。成立全校性人文醫學教學機構,能夠培養更多的醫學卓越人才,能夠滿足“萬里茶道”和“一帶一路”對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同時,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積極主動承擔起協調與管理的職責,構建以課程而非教研室為單元的課程管理方式,并且各分散的教學機構也應積極主動溝通與配合,實現課程的最優化管理,充分調動與整合各方資源,促進人文醫學教育的成效。另外,醫學終極關懷是醫學人性化境界的實現,醫學服務于生命,是醫學人文精神的精髓,對病人生命的終極關懷是醫學關懷的最高層面。而對于人類的悲傷、疾病和死亡來說,學生僅僅從醫學科學教科書中,根本無法理解和感受。因此人文醫學教育應該引導學生從多維度角度從體認生命,如:從萬里茶道中感受人的偉大,從換位體認中深入了解病人及其病苦,尊重和敬畏先輩們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給予病人人性化的醫療。
人文醫學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而空洞地說教,應該培育學生的敬業精神,使學生明白在萬里茶道戰略下,只有具備一技之長,熟練掌握醫學技術,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和生存。如:對于人體的生理結構來說,作為一個醫學畢業生如果不了解神經血管走向腹部胸腔的各種組織分布和功能,就難以勝任醫師這一職業,也難以為“萬里茶道”和“一帶一路”的建設作出貢獻。而萬里茶道以茶葉為載體,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尤其是以晉商為代表的誠信合作精神。因此,人文醫學應將萬里茶道中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教育中,培育學生具備一種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培育學生敬業精神和一種客觀理性的科學精神。就醫學行為規則來說,西方醫學倫理學強調醫務人員必須遵循醫學行為規范,而我國的儒家則強調醫務人員個人的道德修養,“醫乃仁術”,這一點與萬里茶道中的茶文化具有互通之處。茶文化自古以來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蘊含著很多儒家文化。因此,為了使醫學生生成具有“仁者愛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就要引導醫學生把醫德原則和規范內化為內心信念,從而外化在醫藥實踐過程中,為萬里茶道建設作出一些貢獻。同時,人文醫學教育還要培育學生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因此,為了使學生具備一種“為他者”的價值理念,人文醫學教育可以借鑒萬里茶道中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明白醫學是因為人是為了人而存在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他們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是崇高的,實現自身利益和實現自我價值。
“完整人”是在體力、智力、情感、倫理等各綜合因素完善的人,是處在社會關系中的具體現實的人。人文醫學教育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先要做人然后再做某種人,為了滿足“萬里茶道”和“一帶一路”對人才的需求,就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精熟的醫學技術和謀生的道德操守,使其成為“完整人”。人之為人的“人”首先超越了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是具有精神向度的人,人的情感、思想構成了這個獨特的世界,凡是健全的人都應該有精神生活,沒有精神生活的人是單純生物性的人。從本質上來說,人的現實性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為了實現達到真、善、美的統一,就要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因此,要克服成就“某種人”的單向度性和片面性,才能成為人之為人的“人”,達至生活于發展的目的。而萬里茶道包含豐富的茶文化,茶來源于大自然,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也品評這山水之靈、自然之美,茶超越了實用層面而進入到藝術層面、精神層面,從而最大限度地透露出人文精神來。由此人文醫學教育可以借鑒萬里茶道中豐富的茶文化,使人托事于物,比喻聯想,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溫柔敦厚的性情,使學生學會洞察社會動向,培養與人和諧相處的品格,教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引導學生學會生存、生活、發展和做人,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楊永生,李永寵,劉偉.中蒙俄文化廊道——“絲綢之路經濟帶”視域下的“萬里茶道”[J].經濟問題,2015(04).
[2]王成磊,程樂森.醫學教育改革視閾下關于強化醫學生人文醫學教育的思考[J].社區醫學雜志,2013(03).
[3]張宗明.整合資源,協同推動人文醫學教育再上新臺階[J].醫學與哲學(A),2015(09).
王 彥(1984-),內蒙古武川人,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醫學、意識形態安全。
劉瑞鵬(1973-),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