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760)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關于茶相關詞匯的辨析與研究
朱 莉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760)
英語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基礎環節,也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項目,英語詞匯的學習辨析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另外,中文是我國基礎教育過程中所使用的母語,而英語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輔助語言。由于大學生缺少英語學習氛圍,在英語相關詞匯方面存在阻力。近年來,茶相關詞匯在茶葉進出口過程中地位舉足輕重,而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越來越貼近生活,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茶葉相關的詞匯,這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重視。茶葉相關英語詞匯的復雜性直接影響了學習的效果,需要進一步對茶葉相關詞匯的詞義進行探討、辨析,以滿足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的要求。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茶詞匯;詞匯辨析
英語與漢語雖然屬于不同語系,有諸多區別。但是由于語言之間的互通性,英語與漢語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英語中同一單詞對應不同的含義,漢語中的漢字也有不同的讀音與含義。基于此類問題,在英語詞匯考試中,對于有復雜含義的詞匯需要認真辨析。茶相關詞匯在近些年的等級考試中出現的頻率較高,需要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加以關注,并在日常的詞匯學習中提高警惕,同時提高自身對于茶葉相關詞匯辨析的能力。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簡稱CET,即College English Test。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主要是針對高等教育的學生,目的是為了測評大學生對于英語應用能力的一項考核,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主管單位是我國教育部,在高校英語范圍內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標準測試。另外,目前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考核主要分為兩個等級,分別為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大學英語六級測試。近些年來,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詞匯為了更加的貼近生活,所選取的詞匯類型多為社會熱點問題的相關詞匯。如2010年的專利問題的相關詞匯,以及2012年的茶葉貿易相關詞匯。關注當下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對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的詞匯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
茶葉相關詞匯并不是我國特有的詞匯,為了方便茶葉貿易,英語詞匯中也引進了諸多“外來詞匯”來幫助對茶葉的理解。如,茶葉中較為典型的普洱紅茶在英語中翻譯為Pu'er tea,這一詞匯便是中文拼音與英語詞匯相結合的產物,中英結合而形成的新型“外來詞匯”,并不是英語詞匯中本身的固有詞匯,這類詞匯在英語中還有很多。由于我國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葉貿易的主要貨源地,更是茶葉詞匯應用最廣的地區。因此,英語中的許多茶葉相關詞匯均由中文拼音演化而來的。
大學英語針對茶相關詞匯的學習應用,并不是最初就有的,而是通過茶貿易的逐漸發展起來的。某些高校的外語系專門開設了茶葉相關詞匯的選修課,其中的選修內容,不僅僅是對不同茶葉名稱進行學習,更多的是對茶葉文化相關詞匯的學習。比如,茶葉文化中所夾雜的如茶舞、茶藝等相關文化活動,以及茶葉相關用品的詞匯。這種模式下,可以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對于茶文化人才的培養,從而為我國的茶葉貿易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進一步促進茶貿易發展、茶文化傳播。
良好的語言氛圍是學習語言的前提。縱觀英語培訓機構,主要有“李陽瘋狂英語”、“新東方”等等。很多英語培訓大咖都曾經提出了英語詞匯的學習方式。對比發現,主要都是圍繞反復記憶,但不能夠死記硬背,根據不同的語境、情景下,將詞匯放置于適合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記憶。長此以往,既能屬性詞匯的用法,還可以強化自身的口音。除此之外,高聯創始人周勇也曾經在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課堂中,提出詞匯的記憶方式——利用文章記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單詞書。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所使用的茶葉相關詞匯一般專業性較強。有時候考試的閱讀題中,會出現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的詞匯情景。比如,有的是圍繞茶葉中的化學成分及應用,提出了很多同茶葉相關的專業詞匯,此時就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功底;有的是圍繞茶文化、茶葉貿易而展開的情景對話。面對這類詞匯,就需要大學生平時多了解當下的熱點話題,在熟悉閱讀題的背景下,通過其他方法對詞匯進行理解。對比CET-4與CET-6來看,CET-6的茶學英語詞匯的專業性更強,所以學生在準備等級考試的過程中,將為自己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可以結伴完成語言的學習,通過結對子的方式來創造語言環境。
根據語言學家的不完全統計,英語單詞的總量約為十七萬個,且在十七萬中不包括人名、地理名稱等專有名詞。其中,目前仍在投入使用的英語單詞約為十萬個,其余七萬個英語單詞,已經廢棄不用或是即將消失。學生在對十萬個英語單詞進行掌握時十分的困難,常用的英語單詞數量約為四千個,這也是CET-4對高校學生提出的要求,CET-6為了解決一些學術性用語,所以學生需要掌握的英語單詞數量約為八千至一萬個。在對于這些詞匯的理解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理解偏差,尤其是對于我國傳統的茶學詞匯來說,理解偏差更容易發生。由于許多傳統茶學詞匯,并不是傳統英語中的固有詞匯,而是融合了中國、日本等茶葉高產區,以及茶文化較為豐富地區的民族語言而產生的新興詞匯,所以理解相對更為困難。這就更需要大學生在掌握常規詞匯的前提下,平日里多下功夫。以茶文化相關中文書刊、文集為基礎,查缺補漏,自己進行漢英語意的轉化和學習。
在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學生的成績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所以更離不開高等院校英語老師的教學指導,其中老師的教學模式是最為關鍵的。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存在教學一元化的現狀,即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圍繞課本進行簡單地教授,學生在課后利用教師課堂中所使用的PPT,或是其他教學材料進行復習來滿足英語學習的要求。此種老舊的英語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發展,當今茶葉貿易大肆拓展,所需要的專業性交流人才增多,而古典的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大多更加適應應試教育,而不能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面對CET-4、CET-6,甚至是就業來說,調整教學模式刻不容緩,也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推進的一項基本過程。
因為中國人的母語是漢語。所以正常情況下,缺少一定的英語交流氛圍,只能通過其他方法來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對于茶學相關詞匯的學習,還需要提供茶學的相關輔助模式來建立語言氛圍。基于此,我國的高等院校可以通過組建“英語茶學社”、“茶學英語角”的方式,以茶學為交流基礎,將茶學與英語相結合。比如,在每周組織的英語活動中,通過交流茶葉相關理論營造的英語氛圍中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除此之外,可以立足于CET-4、CET-6中關于閱讀、翻譯、詞匯等模塊,加強“英語茶學社”與“茶學英語角”中英語的聽、說兩個方面的氛圍。
由于茶學詞匯的復雜性,所以對于詞匯的精確理解是首要條件。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查閱相關詞匯書籍,還需要學生對于詞匯的理解進行精準的記憶。另外,還要將詞匯放置于其相應的語言環境中。詞匯的精準理解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詞匯的精確把握,以最高的教學標準來嚴格要求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準理解茶學詞匯。
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元化,限制了學生對茶葉詞匯的理解興趣。高校教師可以將茶葉詞匯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例如,通過帶領學生完成采茶、品茶、參觀茶博物館等相關活動,在活動中掌握茶學詞匯,提高學生對茶學詞匯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加深學生的記憶。高校教師還可以利用物聯法,即利用所記憶的單詞與其相對應的事物想聯系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于茶葉詞匯的記憶。
茶葉詞匯的頻繁出現,為了與社會環境相適應,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加入茶葉相關詞匯,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對詞匯運用和學習能力。另外,語言氛圍、詞匯的理解、詞匯教學模式是影響茶葉相關詞匯學習的重要方式,從這三個角度入手,創新學習思路與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1]董燕萍.交際法教學中詞匯的直接學習與間接學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186-192.
[2]董燕萍,周彩慶.多義熟詞的理解性和產出性詞匯知識的習得[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6):49-52
[3]吳旭東,陳曉慶.中國英語學生課堂環境下詞匯能力的發展[J].現代外語,2010,(4):349-360
[4]吳靜,王瑞東.詞塊———英語教學中有待開發的資源[J].山東外語教學,2012,(3):66-70.
朱 莉(1982-),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語用學、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