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琳
(衡水學院,河北衡水 053000)
從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
孟 琳
(衡水學院,河北衡水 053000)
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茶文化從中國傳入日本后,與日本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文化。本文通過對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研究日本茶道文化的特征,以及其對我國茶文化的影響。
中日茶文化;不同點;茶道文化
我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也是茶葉的發源地和最大的茶葉產區。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奉獻給世界的一項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在世界茶文化發展歷史過程中,中國茶文化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茶葉種植、發展到茶文化的推廣,每一項內容都與人民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縱觀歷史,從最早的《本草綱目》《茶經》到后來的唐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中國茶文化思想無處不在,滲透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隨著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日益壯大,中國茶文化也傳播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吸取了中國茶文化的思想,并結合本國的歷史發展變遷,大力發展茶文化,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茶文化特征。本文從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入手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研究日本茶道文化的特征,以及其對我國茶文化的影響。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造就了中國璀璨的茶文化,使其成為世界茶文化發展中的一顆明珠。茶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傳承文化,從最初的藥用價值到現代的飲用價值,茶文化的精神價值也被不斷挖掘出來。我國的茶文化自古就有著獨特的思想內涵。在古代,文人墨客與茶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在品茗閑談之余,以茶為題,創作了大量的茶文化作品,其中包括茶詩、茶畫等,許多優秀的作品流傳至今,成為我國茶文化發展的見證。在這些獨特的文化藝術作品中,寄托了文人的思想情感、家國情懷,茶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審美價值。中國茶文化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在我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彰顯出不同的特色。尤其在唐宋時期,無論社會經濟還是政治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時期茶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人們通過飲茶交流溝通、抒發情感,人們對茶寄予了豐富的情感,茶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中國茶文化傳到了世界多個國家,其中,日本對中國茶文化充滿了好奇,他們從中國引進茶葉,開始飲茶、研究中國茶文化,隨著茶文化逐漸在人們生活中普及,日本茶文化的發展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他們將茶文化與本國文化融合起來,將茶文化滲透到禮儀規范當中,開始重視茶具擺放、茶道禮儀等內容,由此逐漸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從中日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來看,二者的起點差別較大。在中國,茶最早被發現是作為藥運用到人們生活當中,古人在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后又挖掘了其飲用價值。茶發展到唐宋時期,才真正形成了較豐富的茶文化特色。可以說,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盛唐時期,人們豐衣足食,對于茶的需要也不斷提高,不僅以茶飲用,更挖掘出了茶的精神價值,從飲茶中找到了更豐富的思想內涵。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從最初的藥用價值到后來的飲用價值,兩千年的發展歷史使中國茶文化從最初的物質范疇逐漸轉化為精神范疇。茶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代表。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文化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鑒真東渡,在這一歷史時期,日本從中國引進了唐代的飲茶文化,由此可見,日本茶文化也十分注重其精神價值。由于當時交通條件有限,日本引入中國的茶葉數量較少,這也造成茶葉的價格較高,能夠接觸到茶葉的人少之又少,茶文化也成為一種貴族文化的代表,具有較強的文化色彩,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體現。
由于最早進入日本的茶葉數量很少,日本茶道文化在最初發展時期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狀況,由于接觸茶葉的人很少,只有日本的貴族階層才有資格品嘗和接受茶文化,這也使茶葉的價值不斷提升,飲茶也成為當時日本一種身份的象征。相比之下,當時的中國已經有著成熟的茶葉種植方法,飲茶也已經在全國普及,飲茶不再是少部分貴族階層的習慣,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飲用的產品。由此可以看出,中日兩國的有著不同的群眾基礎,中日茶文化的等級存在一定差異。
中日兩國茶文化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也與兩國的民族性格差異有所關系。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形成了和諧中庸的性格特點,這與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不謀而合。日本人有著嚴謹傳統的性格特點,兩種不同的性格也對兩國的茶文化發展造成了影響。在中國,人們更傾向于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茶文化中,茶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茶余飯后、休閑聊天,都能夠看到人們飲茶的情景,這也使中國茶文化更具多元化和精神內涵。在日本,人們更傾向于將傳統習俗融入茶文化中,這也使日本茶文化更具傳統特色。盡管日本發展到今天,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但日本茶文化仍然延續著傳統習俗,從日本茶道文化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日本傳統習俗的影子。
從中日茶文化的不同點可以看到,雖然日本茶道文化最早是由中國傳入,但是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本國獨特的茶文化特色。相比中國傳統茶文化,日本的茶文化被注入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于本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做得很好,其中更多地體現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色彩。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拋開自己的傳統文化獨立存在,傳統文化就仿佛一張巨大的網,影響和滲透到一個國家的發展當中。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但是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也應當吸取更多優秀的茶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的文化理念當中,這樣做不僅是對茶文化更好的尊重,同時也能夠將我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我國在茶文化發展中應適當日本茶道文化的特色,即尊重傳統、保持傳統等特點。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的茶文化始終與人們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更多地關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思想,而忽略了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滲透。相比之下,日本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非常到位,茶道文化更進一步提升了本土文化的傳統特性,使日本茶道文化更加豐富、深刻,從日本的茶道文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國家的文化特征。雖然日本茶道文化是從唐代引進,但是始終堅持與本國文化相結合,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茶文化當中。隨著日本的不斷發展進步,很快就脫離了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由此來看,中日茶文化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才能更長久地發展。
此外,中日茶文化也有著一個共同點,即二者的核心思想都是和諧。隨著時代的推移,我國的茶文化發展越來越注重其生活特點,對于其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漸弱化,這也導致我國的茶文化沒有形成獨特的思想理念,茶文化的發展也進入一個瓶頸期,沒有得到有效突破,對于有著幾千年歷史發展的茶葉大國來說,這勢必會給未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我國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應當向日本茶文化學習,從中找到更適合于自身發展的特征和方向,以進一步推動我國茶文化的發展,使中國茶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
綜上所述,我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印記。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國精神文化的寶貴財富。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應當繼續將傳統茶文化發揚光大,同時加強對茶文化的精神價值加以挖掘和保護,將茶葉的實用特點和審美價值達到平衡和統一。此外,還要不斷地關注茶文化的發展,吸取其它優秀的茶文化內涵,使我國的茶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1]吳春巖.茶文化與中華傳統修身文化的品德共性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
[2]陳曦.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
[3]柯慧俐.通過中日茶文化的對比看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道文化的影響[J].文學界(理論版),2011(08).
[4]周卓鵬.淺析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區別[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5).
[5]姜天喜,鄧秀梅,吳鐵.日本茶道文化精神[J].理論導刊,2009(01).
[6]施由明.自由的性靈舒放與刻意的精神修煉——試析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的根本不同[J].農業考古,2009(02).
[7]李榮林.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較觀——讀《日本茶道文化概論》《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有感[J].農業考古,1997(04).
[8]陳文華.論中國的茶藝及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兼談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發展方向[J].中國農史,2005(03).
孟 琳(1982-),女,河北省衡水人,燕山大學畢業,衡水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日語語言與文化,商務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