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歌,郭文勇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文化差異視域下的中法茶文化研究
宋 歌,郭文勇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張家口 075000)
我國是最早種植茶的國家,也是最早生產茶葉的國家,茶是我國最主要的飲品。法國也是飲茶的西方國家之一,自身有豐富的茶文化本文基于文化差異視域,對中法茶文化進行詳細的比較研究。
文化差異;中國茶文化;法國茶文化
茶葉現在已經成為世界范圍的飲品了,但它最早起源于中國,諸如種植技術、制作茶葉技術、煮茶方法等都是是通過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的。中國同其他國家開展貿易活動,茶葉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商品,隨著茶葉在世界范圍流傳,茶文化也傳播到了全世界。法國也是主要飲茶的國家之一,其年度消費的茶葉量在歐洲也是僅次于英國和愛爾蘭,因而也滋生了內涵豐富的法國茶文化。研究法國的茶文化,一定要考慮文化差異,具體差異主要包括民族風貌、傳統文化等方面。
法國的茶文化是由中國傳入的,距今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中國茶葉最早是在公元1636年通過巴黎傳到整個歐洲的。由此可見,雖然英國是整個歐洲地區消費茶葉量最大國家,但歐洲地區最早接觸中國茶葉的卻是法國。茶葉在從中國傳到法國之后,逐漸成為了重要的生活用品。也在相同時期,中國的茶文化也傳到了法國,但經歷了早期傳入、交流融合以及蓬勃發展三個階段,逐漸發展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化。
17世紀的荷蘭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其壟斷了世界的貿易,整個貿易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中國的茶葉正是在這個時期被荷蘭傳入法國巴黎的,準確時間是在1636年,直到1700年,中國和法國之間才直接開始茶葉的貿易。但這個是時候法國還沒有把茶葉作為單獨貿易的商品,直到1728年,法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茶葉貿易據點專門收購茶葉,開始了中法之間單獨開展茶葉貿易的歷史,茶文化也在這個時候在法國流傳、推廣。法國醫學界在茶葉剛傳入的時候認為茶葉中必然含有一定的醫藥成分,所以并不認可茶葉是一種健康的飲品,反對人們飲用。但這種觀點很快被“飲茶有利于身體健康”的觀點去取代,人們的對茶的喜愛與日俱增,但因為那個時候主要靠還海運,而且交通極為不便,所以茶葉傳到法國時價格已經非常昂貴。因此,茶葉在早期只是皇室貴族飲用的一種奢侈品,而且還被皇室認為是能夠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隨著中法貿易增多以及皇室的宣傳、推廣,茶葉逐漸走進了法國的上流社會,并且在上流社會層形成了一股飲茶風氣。隨著時間推移,法國人特有的浪漫情調和茶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使人們在品茶時能夠將飲茶的情調上升到精神品味,由此創造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茶文化。法國的文學作品中也開始出現了茶,進一步推動茶文化的傳播。這個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茶由中國傳入了法國,初步形成了早期的法國茶文化,但這一時期的茶文化也只是流傳于社會上層,還沒再普通民眾中大范圍傳播。
隨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大爆發,法國的君主專制也被推翻,貴族再也不是凌駕于普通民眾身上的特權階層了,以前只能是特權階層才能飲用的茶葉開始在普通民眾中流傳。法國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專門進口茶葉進行交易的商店,這推動了茶葉貿易發展,中國的茶葉開始源源不斷輸入法國,而中國的茶文化也傳入了法國。法國人喜歡帶上家人或者邀請好友去專門的茶室或者是餐館中飲茶,正是因為這一習慣間接推動了法國茶館的興起,在法國的許多藝術作品中都能看到人們在茶館中飲茶的場景。除此之外,法國這一時期也興起了下午茶。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法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因為工業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時間變長,導致人們晚飯時間也逐漸后移,而下午茶的興起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下,逐漸發展成了為一種生活潮流。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人將本民族的習俗、生活習慣融入了茶文化中,進一步擴展了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隨著中法之間文化交流逐漸增多,法國也星期了茶文化熱。新中國建立以后,中法之間的貿易逐年增長,而茶葉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品,兩國之間的茶葉貿易總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而茶葉流入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全社會興起了飲茶風,中國式的茶館也能經常在法國街頭看見。法國人將這些茶館當作放松休閑的地方,可以在這里品茶小憩,還能夠從精神上享受到飲茶所帶來的詩意和浪漫。與此同時,法國國內還成立“法國國際茶文化促進會”,定期舉辦聚會,而聚會的主題則是暢談茶事和欣賞茶藝。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也經常有法國茶文化的描寫。在法國人看來,茶不僅是產自中國的一種飲品,更為重要的是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這和中國的茶文化內涵基本是相同的,而且中國茶文化中的和諧、寧靜、淳樸都在法國得到了傳播。
中國茶文化流傳到了各國,但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所以西方茶文化和中國茶文化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下文將詳細比較中國和法國茶文化。
茶葉在中國不僅是可以泡了飲用,還能夠作為一種吃食,早在春秋時期的《大金國志—婚姻》中就有提及,及時發展到現代社會,很多地區將一些糕點也稱之為“茶食”。傳統的茶食中,都是利用糕點來烹制食物的,比如說茶葉蛋、茗菜等,這些食物不僅味道好,而且種類很多。除此之外,還有茶凍和茶花等一些食品。茶食在法國的茶文化中也有體現,比如說下午茶就是和其他食物一起,相當于進餐。
中國和法國在消費茶葉的目的上是完全不同的。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關于飲茶的記載,此后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幾千年。中國人在飲茶的時候,一般都是將茶看作是一種藝術品來欣賞的,通過自娛自賞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從而展現了中國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使得茶文化境界進一步升華。但在法國卻不是這樣,法國人更重視茶葉所具有的功效,所以注重研究茶葉的藥用和商業價值。早在17世紀,茶葉都是作為貢品給貴族享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這種消費目的一直延續到普通民眾身上,他們也非常認可茶的藥用價值。尤其是到了當代,法國人更加重視茶的減肥和護膚的功效,以茶為基礎,研制了帶有茶味的香水、牙膏和洗發水等,使得茶業的商業價值進一步凸顯。除此之外,中國飲茶還有先苦后甜的意味,但法國人沒有這種意識,只是將飲茶作為一種消費和時尚,還會在茶中加入各類作料,達到調制各類味道的目的。
以茶為主題作詩詞歌賦是古代文人的一大愛好。比如說《詩經》作為中國的第一步詩歌總集,里面就有關于茶的詩歌記載。隨著茶葉成為一種普遍飲品,飲茶習俗也流傳開來。唐朝時期是我國茶文化興盛時期,各種關于茶的詩作不斷涌現,有代表性的比如說白居易的《琴茶》、《睡后茶興憶楊同州》等,白居易自號“別茶人”,堪稱“茶癡”。除了白居易之外,劉禹錫也有多篇著作是以茶為主題的,比如說《西山蘭若試茶歌》、《嘗茶》等。在唐代之后,以茶為主體的品茶、斗茶活動更多,比如說北宋著名的文豪、政治家王安石、范仲淹等人,都喜歡以茶入詩。范仲淹曾經寫過《斗茶歌》等一些作品。明清時期主要盛行小說,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作品——《紅樓夢》中就有多處提到了茶,也有關于飲茶和茶的一些活動的描寫,這些都成為了作者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的重要工具。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法國的茶文化形成的是最早的,這主要是跟法國的浪漫主義情懷有重要聯系。法國人在享受茶葉所帶來的味覺享受的同時,一直以來都試圖從茶葉中尋找他們認為存在的神秘文化跡象。法國許多文人都喜歡在一起飲茶聊天,他們在討論文學的時候都會彼此之間傳遞著與茶有關的信息,從而拉開了以茶為主題的創作序幕,比如說彼得·安托萬·蒙武、皮埃爾·達尼埃爾·休武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法國也有“茶食”的說法。米菜羅比納夫人在1845年出版的《貴婦的鄉間別墅》一書中就有關于“茶食”的描寫,隨著茶在法國的盛行,法國廚師也在探索利用茶葉制作各類餅干、點心。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其他國家的茶文化都是源自茶文化。法國茶文化形成相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更早,這主要得益于其當時其發達的國力和先進的文化,使巴黎成為歐洲的文化聚集地。茶文化經中國傳播到法國,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融合了法國本土的浪漫情懷,使得法國茶文化呈現多元式發展。研究法國茶文化必須立足于文化差異的背景,在此基礎之上對比中法茶文化,能夠對法國茶文化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及衍生的意義有更為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還有助于我們認識中法茶文化的差異,加深對法國茶文化理解,也有利于推動中國茶文化在新時期的傳播。
[1]何麗麗.中國茶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9.
[2]劉曉非.淺析法國現代飲茶藝術[J].魅力中國,2014(16):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