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
茶畫對古蜀文化中的表現性特征借鑒初探
陳 剛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
通過對古蜀文化的發展狀況及表現內涵進行深層次了解,可以看到茶畫藝術作為繪畫藝術與茶文化理念之間的成熟結合,其中所集中表現的不僅僅是客觀而具體的文化思維,同時也是社會大眾的情感思維。本文擬從茶畫藝術的價值內涵和發展狀況認知入手,結合古蜀文化的特點及發展分析,通過融入裝置藝術與古蜀文化之間的有效關聯,從而探究應用茶畫藝術實施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最佳策略。
茶畫藝術;古蜀文化;表現性;特征借鑒
實踐證明,只有客觀而具體的利用相關元素內容,才能讓我們更好的對茶文化體系的具體特點及風格理念,形成重要認知基礎,從而實現文化理念的有效應用和等價傳遞,并且為古老文化的全新認知與推廣提供重要支撐和全面幫助。古蜀地區是我國茶及茶文化的發源地,該地所形成的茶畫藝術,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古蜀文化的深邃,同時也使得我們品味到茶畫藝術的價值色彩。
當然,在對茶畫藝術的必要價值內涵,進行全面分析時,我們需要對茶畫藝術具體的形成背景,以及應用的客觀訴求和條件進行了解。特別是在我國茶文化體系的多樣性和全面性,決定了整個茶畫藝術中所集中展現的藝術理念和價值思維,都無一例外的凸顯了該藝術資源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思維。茶畫是什么?只是以茶或者茶文化為基礎的繪畫元素嗎?我想并非如此,特別是我們通過對茶畫藝術的創作風格及內涵表現進行分析,我們能夠深層感悟其中所包含和展現的文化元素,尤其是要充分結合茶畫藝術的客觀表現,選擇和制定合適的策略內涵。
尤其是結合茶畫藝術的實際內涵和特點,不難看出茶畫藝術中所具有的具體文化理念和豐厚的藝術內涵,都是當前利用該藝術機制,乃至深層次內涵的重要訴求。而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茶畫藝術能夠被應用到整個裝置藝術的全面設計過程中。事實證明,任何一項具體的裝置藝術活動,如果想要實現最佳效果,不僅要做好設計元素的革新融入,同時也要注重將茶畫藝術的本質特點與裝置藝術的內涵之間,形成深度融合。當然,植根于古蜀文化的茶畫藝術極具蜀地特色,當然其作為茶葉產地的文化理念內涵,其也將巴蜀地區的民族風情和藝術元素融入應用其中,進而讓茶畫藝術中充分而細致化的詮釋了古蜀文化的具體內涵。
結合當前已有的資料和相關考古研究活動,我們認為茶葉是一種發源于巴蜀之地的作物,其中所具體包含的應用元素及文化氛圍,不僅向我們展現的是茶文化的悠久應用歷史,同時也向我們集中表達了與茶相關的的綜合化內涵,其中茶畫藝術就是古蜀茶文化的重要展現與詮釋,茶畫是基于茶文化和茶活動等為基礎的重要繪畫藝術,其中所集中展現和表達的是與茶相關的繪畫藝術內涵。就茶畫藝術的本質特征看,其中所具有的藝術理念和風格,都是目前彰顯裝置藝術設計者自身的情感認知,并且表達相關文化內涵特征的關鍵性影響的藝術思維,尤其是茶畫藝術作為一種以文化理念為基礎的藝術機制,其在進行具體、客觀的藝術創作與內涵表達時,通過整個茶畫藝術的繪畫造型和藝術風格,乃至文化屬性的集中表現與傳導,從而表達合理完善的情感思維。
古蜀地區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其土壤肥沃,氣候濕潤,在古蜀地區,其形成了茶葉生產的天然環境。而古蜀地區不僅形成了全面而優質的茶葉產品體系,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該地區還有成熟而悠久的飲茶歷史和文化內涵。所以,在整個悠久的古蜀文化中,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而關鍵的內涵所在。結合茶畫藝術中對古蜀茶文化的集中表現,其所讓我們集中認知古蜀文化,而在這一地區,其更是蓋碗茶文化的世界發源地,其深刻而成熟的向我們展現及詮釋了不同文化的價值所在。
探究裝置藝術與古蜀文化之間的關系特征,其不僅能夠深厚發揮古蜀文化的應有文化應用價值,同時也是當前我們在實施具體的裝置藝術活動時,所必須注重考慮的發展方向與具體特點。事實上,對于裝置藝術活動開展來說,其實際上是對自身情感理念和價值思維的應用和表達,其中所凸顯的整體特點就是“場地應用+素材篩選+情感氛圍”等集中融合的效果。因此,結合古蜀文化中的茶畫藝術,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所集中表達的就是濃厚而成熟的情感理念,因此,應用好茶畫藝術,其能夠為裝置藝術活動的集中開展,融入成熟而完善的文化理念和價值思維。
事實上,如果我們想要有效應用古蜀文化中所包含的茶畫藝術,并且使整個茶畫藝術的內涵與特點,能夠得以全面展現,其所實現的價值,將不再是簡單的素材豐富,更重要的是滿足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時代化訴求。當然,結合茶畫藝術和古蜀文化的深厚淵源,以及兩者藝術中所詮釋和表達的理念思維看,應用好茶畫藝術,其能夠為設計者展現和詮釋自身對整個裝置藝術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訴求提供基礎支撐,同時這也是基于當前這一客觀時代,我們所作出的整體性探索。
結合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具體訴求和實施內涵看,我們在進行具體的藝術設計活動時,需要做到不僅僅是裝置風格的確立,以及裝置藝術理念的全新融入,同時也要在對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各項要求進行全面分析的前提之下,通過具體內涵思維的深度分析,我們發現在開展裝置藝術活動時,其需要做到藝術創造與元素應用的全面深度融合。當然,在當前人們生活理念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整個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內涵與價值理念也實現了全新變化,特別是社會大眾自身設計思維和具體需要的變化,而這對裝置藝術的實施與應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對茶畫藝術對古蜀文化中的具體表現狀況的內涵進行分析和有效探究,我們不難發現,古蜀文化所向我們展示的絕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理念,其同時也是一種情感認知。裝置藝術本身就是基于文化與情感理念層次化認同的重要內涵和思維要素,因此,我們在開展該活動時,如果能夠從文化背后的驅動性和導向性出發,其必然能夠實現古蜀文化的最佳應用效果。
裝置藝術是一項將室內元素與室外文化整體融入的藝術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內涵在于該藝術體系中所具體融入的情感理念和價值思維等等,如果我們想要做好裝置藝術設計,其需要做的就是創造出能夠引發社會大眾成熟認知的具體環境,特別是要做好室內環境的有效建設。實際上,裝置藝術活動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價值情感的有效延伸。因此,我們在做好該藝術設計活動時,必須從社會大眾的情感理念與情感性元素相結合,通過整體融合和全面創造,從而幫助整個裝置藝術實現精準展現。客觀來看,我們想要開展好裝置藝術設計活動,我們所能具體實施的,不僅僅是茶葉產業的時代訴求,同時也要充分注重將傳統文化與茶畫藝術等整體結合和有效融入,全面結合。而做好裝置藝術的設計工作,將是整個茶文化資源創新發展和具體應用的關鍵所在。通過融入茶畫藝術的風格特點,以及其中對古蜀茶文化的重要內涵和表現狀況看,該藝術體系所具有的價值內涵和思維特點,將為我們有效傳承整個藝術的價值作用,提供重要幫助和全面、用力的支撐及應用。
對于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具體實施與應用來說,目前其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其所面臨的不僅是實踐內涵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藝術設計活動具體開展過程中,其所具體融入和應用的理念思維,不僅僅是一種藝術理念和價值思維,同時更重要的是基于情感認知這一前提所做出的客觀變化。所以,對于整個茶畫藝術在整個裝置藝術設計活動具體開展來說,其需要注重融入的不僅是設計理念和價值細節上的優化,更重要的是提升整個藝術活動的水平,特別是通過構建現代化的設計機制和思維內涵,從而打造極具影響力和生產力的設計體系。當然,茶畫藝術是整個茶文化體系成熟發展的重要表現,其中所具有的藝術理念和文化底蘊更是我們在利用和認知茶文化過程中的關鍵內涵,而對于古蜀文化來說,其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屬性和價值底蘊,通過對該文化體系中所表現的價值內涵進行精準分析和認知,我們不難看出應用好這些文化,將為我們當前開展各項活動提供深層次借鑒。
隨著當前我國整個茶葉產業轉型發展的訴求不斷提升,茶畫藝術中所具體包含的內涵和藝術理念更為全面,當然在現代文化的沖擊和影響西啊,整個茶畫藝術在傳承過程中,其具體面臨的形式也更加復雜,因此,整個茶畫藝術想要做好成熟完善的傳承與發展,就必須對整個茶畫藝術的具體內涵,進行優化分析,通過構建健康合理的傳承機制,結合各項合理元素的集中融入,從而為裝置藝術活動的精準實施和有序推進奠定重要基礎,當然,古蜀地區有著自身環境的特殊性,并且在這一基礎上所形成的文化藝術理念,也具有本地區特色內涵。茶畫藝術是茶文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元素內容,其中所能彰顯和表達的是與我國茶文化密切相關的內容理念,同時我們在濃厚的茶畫藝術中,也能看到社會大眾自身的情感思維和價值特點,因此,認知和了解茶畫藝術的價值內涵,將為我們成熟全面應用古蜀地區的茶文化理念思維提供重要而全面的支撐。
具體而言,想要在整個裝置藝術設計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實現整個茶畫藝術發展應用的最大價值,就需要我們在準確立足和探究茶畫藝術與裝置藝術之前所具有結合點的基礎前提之下,所實施的具體方案及思路內涵。當然,多元化的設計概念,以及完善的古蜀元素,將是整個裝置藝術設計活動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內涵及訴求。
[1]沈冬梅.透視中國畫“斗茶圖”及其茶文化內涵[J].茶葉科學,2014,(17):112-116.
[2]郭藍.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上的應用研究[J].美術大觀,2014,(21):178-181.
[3]張紅梅.淺談產品設計中的民族特征——傳統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2):127-129.
[4]解榮昌.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在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浙江工藝美術,2015,(19):126-131.
[5]徐小平.工藝美術的視覺符號銅裝飾在建筑裝飾和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12):182-186.
課題基金:本文為綿陽師范學院科研課題“古蜀文化與表現主義繪畫的比較研究” (課題編號:MYS2014YB07)研究成果。
陳 剛(1980-),男,四川綿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油畫藝術、裝置藝術與古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