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娟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 201808)
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實質上是對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反映。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由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組成的的多元融合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悠久的文化背景。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讓中國人民在追求精致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注重精神世界的發展,他們更加向往回歸自然的質樸生活。茶本身只是生長在山上的綠葉,醞釀只需要平常的清泉水,卻有一股苦澀的香氣,這一切都與中國人民對恬淡生活的追求完美契合,人們對茶的熱愛本質上是對高尚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現實中浮躁的我們也應該充分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在茶文化的引領下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做一個道德高尚的當代大學生。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大部分高校學生對學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學生參與的實際效果和理想的教學目標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思想政治工作與其理想效果之間存在較大偏差的原因,從根本上來看在于沒有找到適當的文化體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沒有把合適的文化要素融入其中。我國有著豐富而完整的茶文化,不僅具有系統的茶文化內涵概念,還有整個社會對茶文化價值的高度認知和廣泛地應用,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的思想內涵。因此,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綜合文化內涵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這樣才能取得學生培養的理想效果;通過將茶文化內涵系統地運用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傳統茶文化的認識,引導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一個正確的、完善的文化理念。
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具體狀況中不難看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對外國文化和網絡文化有極大的興趣和熱衷,因而忽視了對傳統茶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沒有充分認識到傳統茶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在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觀念中,不僅具有豐富而完整的物質文化,而且融合了各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內涵。更為重要的是,傳統茶文化中豐富而深厚的精神理念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實質性的指導,而這正是目前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要求[1]。
當前時代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新鮮事物涌現。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各種新信息不斷刷新著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和是非觀,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價值觀的沖擊,讓我們的社會朝著多元化、信息化的趨勢發展。對比較年輕、思想比較開放的高校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活躍,對各種新興事物充滿好奇,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價值觀。可以說,這個年齡段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然而,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作用,一方面,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可以使大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充滿創造力,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意識到,一個價值觀多元的社會必然會存在很多負面和錯誤的觀念,如奢侈風,攀比風,懶惰風等等。長此以往,這些不積極的價值觀會讓大學生變得思想消沉、行為懶惰、失去活力[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至關重要。
但從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教學內容陳舊、不現實等,這使得這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這不僅造成了現有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使得思政教育應有的效果大幅下降,難以發揮其對學生積極正面的教育的引導作用。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手機等智能通訊工具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使得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過去的休閑娛樂方式主要是電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主要花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上,這些電子產品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很多新鮮的信息和價值觀念。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美國電視劇、好萊塢電影等西方文化內容。雖然這些內容雖然有其突出的優點,但也存在如色情、暴力、享樂至上等不健康因素,這些消極的價值觀對思想不成熟的大學生會有潛在性的不良影響。另外,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也使得很多思想不端正的人能夠無所顧忌地表達一些錯誤的、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言論,這會使一些自我判斷能力不強的大學生對我國的制度、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錯誤的判斷。
首先,許多高校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校的主流課程和總體規劃中。原因是很多的學校在安排課程時首先考慮的是功利方面的問題。從現實情況看,高校的大量招生使人口增長高峰期轉變為現在的就業高峰期。這就使得高校學生面臨就業困難、就業競爭壓力大的問題。因此,許多高校把提高學校學生的就業率放在第一位,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這種做法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也要意識到,這方面的投入太多必然導致高校無力將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這也加劇了高校輕視思想政治教育而只重視學生職業化發展的現狀。
茶在中國本土大陸生長,只能靠種子萌發種植,移栽就不能存活。茶葉本身平淡無奇,生吃會略帶苦味,經過大火的炒制和反復的揉搓后泡出的茶水香氣襲人,入口回甘,茶具有保健、入藥、食用等多種功能,但始終保持低調。茶本身的這些性質,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這個人人只想要回報而不想付出的時代下,大學生“寬以待己,嚴以待人”,只關注自己獲得的回報而不想為大家做貢獻的行為是十分不恰當的。為此,可以向學生推廣茶葉的本質:不怕吃苦、默默奉獻的高貴茶性。茶樹不蔓不枝,無黨無偏,對大學生來說也是有很強的啟迪作用[3]。
茶文化是指在整個茶葉發展史中有關茶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而茶道是茶文化的精髓,它對茶葉、茶水、茶具等的使用都非常講究。在發展中,茶道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表現出精益求精的追求本質。將其應用于高等學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激勵學生形成追求卓越,志存高遠的專業精神。與此同時,茶道中蘊含的佛學、道學理念也有其獨特的情趣和生活意義,對生活節奏快,性格浮躁的大學生來說,學習茶道可以使人們享受慢慢泡茶時的愉悅、靜坐飲茶時的閑適、與人面對面交流時的親切....這些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著極好的作用。
茶德是中國茶道精神的升華,在茶文化的精神中,茶德是整個茶文化的核心。茶有八德:“康樂甘香 、和清敬美”,在這種茶德的熏陶下,學生的思想精神和思想感染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國是生產、出口和飲用茶葉的大國,茶文化已在中國傳承數千年。在鼎盛時期,中國一度是世界茶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下,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工匠精神的理念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高職院校青年學生的培養模式和知識結構在滿足社會職業技能工作需要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大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念的教育,德才兼備才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因此,高職院校要一手抓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一手抓思想道德素質的建設,培養素質高、水平高的中國工匠。如何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改革、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還需要我們一起去努力。
[1]黃亮.茶文化內涵引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結構分析與運用.福建茶業.2017(9):363.
[2]田穗.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福建茶業.2017(9):162.
[3]蔣艷.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思考·探索.2016(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