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靜 李瑩
據韓國“EDAILY”網站18日報道,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當天表示,虛擬貨幣并不具備貨幣性質,還警告稱虛擬貨幣交易的投機性過于強烈。
報道稱,李柱烈認為現在很多虛擬貨幣交易都是非理性投資,投機性很強,這已經成為韓國社會的一大毒瘤。不少觀點認為,李柱烈的上述觀點實際上與現政府的觀點基本一致。韓國《中央日報》18日報道稱,從高中生到軍隊士兵,再到公司職員,韓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爭先恐后地加入“幣童”(新進入虛擬貨幣市場的投資者)隊伍。他們24小時都在關注虛擬貨幣的漲跌。首爾地區的一位大學生表示,父輩認為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但現在時代不同了。有專家指出,韓國年輕人熱衷投機虛擬貨幣與當前韓國社會通過教育和就業通向上層社會的階梯不再不無關系,這反映了他們的集體焦慮心理。韓國圣公會大學教授劉哲奎表示,階級固化導致希望憑借短期投資翻身的“幣童”大量出現。
韓國《世界日報》18日報道稱,韓國金融委員長崔鐘球表示,韓國政府正在考慮包括全面關閉虛擬貨幣交易所以及只關閉涉嫌非法交易的交易所等方案。
目前亞洲地區對比特幣的態度呈現出較豐富的多樣性,日本屬于對比特幣持最開放態度的國家之一,承認比特幣作為法定的支付方式,新加坡采取的則是在鼓勵區塊鏈的大前提下對數字貨幣采取適當監管的態度,越南和印尼都不承認比特幣的支付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