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 閱讀肩負著拓展視野、培養技能、提升能力的重任,但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目標制定、解讀方面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肩負著開拓視界、培養能力、提升素養的重要任務。但在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目標設置隨意化、抓不住重點、學生自讀時間短等問題,使閱讀理解尚停留于最膚淺的階段。教師是閱讀教學的主導,但不能牽著學生鼻子閱讀,不能將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身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感知世界、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師、生、本之間的對等方面,也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教師要引領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去暢游知識的海洋。
一、開展有效閱讀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只有高效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部分教師為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用講授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能少讀的就少讀,能不讀的就不讀,以自己的思考替代學生的理解。長期以往,學生會養成只聽不說、只記不讀的習慣,出現厭讀的癥狀。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教學的追求是在40分鐘內要質量,語文閱讀力求在短時間內完成既定的目標,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前提,只有充分閱讀,才能從中獲得深刻感悟,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3.有利于情感的完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借文本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接受與消化知識,同時也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教師要將情感教學融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將知識的情感調動起來,以情育人,使語文教學更富有生命活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受教學習慣、動機等因素的影響,難以科學合理地設定三維目標,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主要表現在:一是目標設定過大,如在情感上會選擇“培養愛國主義”,這些目標太大、太空,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二是缺乏深入的鉆研。教師未深入分析教材,對重難點問題把握不準,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合理設定目標,才能發掘學生的學力,讓他們得到可持續的發展。三是教學過程不以目標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預先設定的目標,使目標形同虛設。四是忽略了課文與單元的聯系,對單元目標視而不見,導致教材目標孤立存在,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知識。
2.內容引導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學沒有重點。教師對內容過度追求,忽視了閱讀重點,影響了文本深度的挖掘。部分教師急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內容,導致學生不能扎實地掌握知識。二是內容泛化。教師致力于多學科的融合,而閱讀思想卻沒有吃透,使教學中心與閱讀重點未得到有效的關注,丟掉了閱讀教學任務與目標。三是忽視言語訓練。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重情感體驗而逐漸忽略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思維培養與提升的機會逐漸減少,學生的情感體驗也難以達到深刻的程度。
3.教法方面選擇的問題。部分教師重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了教法的指導、技能的培養,較少去關注學生起點、關注智力水平的差異,以致語文教學與實際接受能力相脫節,優等生與學困生的發展不平衡。教師忽視了閱讀方法的指導,未能根據學生的“趣點”選擇材料,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多媒體教學能豐富教學內容,但不能影響目標的實現與知識的傳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過于關注課堂的氛圍,導致“喧兵奪主”的現象產生。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科學合理制定目標。課標為教學活動提供指引,讓學生走著既定的目標前行。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提出要求,在知識維度,要求能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增長見識,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在能力維度,要求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創新思維、知識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在情感維度,要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養成健康、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教學過程是三個維度的結合體,要服務于閱讀教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將三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如在《但愿人長久》一課教學中,教學目標可以這樣表述: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教師在確立目標時,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狀況,目標定的過高,就脫離了學生的發展實際,導致目標難以實現;如果目標太低,就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要及時調整,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適度的調整。教師要將教學目標層次化、具體化,對認知生字詞、理解課文、體會情感、提升能力等方面都有具體的目標節點,這樣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要根據學情而制定,避免低年級出現“賞析詞句”、“揣摩生詞”、“記憶偏旁”等目標,脫離了教學實際。
2.正確解讀文本。教師只有精準解讀、透徹分析文本,才能使課堂教學得以順暢,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僅能知“字面意”,還要體會“字中意”,實現生本之間的深入理解、互動,才能使閱讀材料煥發應有的活力。一是要選擇精準的內容。教師要依目標定內容,要根據三個維度識字、讀句、培養情感,使閱讀教學更加高效;教師要細讀文本,了解大意,推敲重點段落、句子、詞匯,逐詞逐句推敲,進行斟字酌句的解讀。教師要運用多元手段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將教學文本加以延伸與發展,讓學生將知識移情到自己的情感世界,能有所思、有所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知識的情感調動起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使語文教學變得富有生命力。如在《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朗讀、默讀、品讀,了解林沖謙遜低調、忍勇兼具有品質,實現眼中有文字、腦中有畫面、口中有情感。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發展過程,教師要運用多樣教學手段提升活動效能,對目標、內容、方法、情境等進行優化,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駱舒洪.有效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