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問卷調查法對鄭州大學2013級籃球專修學生裁判能力培訓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是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籃球裁判培訓工作不系統,學生執裁能力比較薄弱,很少學生參與高水平比賽裁判。針對以上的情況,筆者給出合理化建議,為籃球專修學生專業能力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籃球;裁判能力;調查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本文選擇鄭州大學2013級籃球專修學生。
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利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登錄《中國知網》官方網站查閱和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總結和整理并歸納分析,作為本文研究的參考依據。
(2)問卷調查法 針對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設計一套執裁和培訓的調查問卷表,共計8個問題并征求專家人士,對問卷中的相應的問題,專家給出意見并及時修改80%以上,專業人士認為對研究此問題“有效”的問題最終編入問卷。對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發放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問卷45份有效率90%。為確保問卷的信度,在時隔半個月后進行重新抽測,經鑒定,信度和效度較高,符合要求。
(3)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所搜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運用EXCEL軟件將調查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課余時間參與籃球裁判的數據進行統計。
(4)邏輯分析法 通過數據分析,歸納演繹的方法得出結論,并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
二、 結果與分析
1. 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同學執裁參與調查
籃球專修學生參加籃球比賽執裁次數能體現出籃球專修學生籃球裁判的水平和能力。沒有參加籃球比賽執裁的同學說明對于籃球裁判知識技能掌握的有所欠缺,參加比賽執裁的同學對于籃球裁判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掌握的更扎實,同時能夠利用時間發揮自己特長,參加籃球比賽裁判次數越多,執裁能力和經驗越豐富,對未來晉升更高層級的裁判級別更有利。表1是我校專修學生參加籃球裁判執裁情況調查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有20名籃球專修同學參加過籃球比賽執裁工作,占總調查人數的44.4%,有25名籃球專修的學生沒有參加過籃球比賽的執裁工作,占總調查人數的55.6%。從表1可以看出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參加籃球比賽裁判的人數不足半數,這說明他們對籃球裁判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掌握的不夠扎實,同時也能體現出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總體執裁人數不容樂觀。他們欠缺籃球裁判的各項技能。
2. 我校體育教育籃球專修學生參加籃球比賽執裁次數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共有20名同學參加過籃球比賽執裁工作。從表2中可以看出有12人執裁次數在10次以下,占總調查人數的26.7%;有5人執裁次數在10次~20次,占總人數的11.1%;有3人執裁次數在20~30次,占總人數的6.6%;有1人參加執裁次數在30次以上,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參加比賽執裁的同學集中在10次以下,有少數同學參加過10次~20次的比賽執裁;有個別同學執裁能力比較強,參加過20上以上。從數據可以得出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有個別同學執裁才能力很強,但是大部分同學對于裁判這方面的鍛煉還是很少,總體來說籃球專修的同學中欠缺執裁能力。
3. 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同學參加比賽執裁最高級別調查分析
調查最高級別比賽執裁情況是對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同學執裁能力體現的重要指標,執裁過高水平的比賽說明執裁能力過人,有豐富的執裁經驗與能力,獲得了老師、同學、社會、球迷的認可,執裁相對較低的籃球比賽的同學說明執裁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裁判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從表3可以看出鄭州大學籃球專修學生參加業余比賽和省級及以上級別比賽執裁的人數為0,占總數的百分比為0%。院系級別比賽執裁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4.4%,學校比賽執裁的有18人,占總數的40%。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我校籃球專修同學執裁場次大部分都是在學校內,校內的籃球比賽給他們提供了大量實踐機會,對他們的籃球裁判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僅僅局限于校內的比賽裁判,是完全不夠的,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裁判水平,努力做到更好。利用課余時間執裁更高級別的籃球賽事。
三、 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1)籃球專修學生參與執裁太少,并且有執裁經驗的同學缺乏大賽鍛煉。
(2)籃球專修學生對專業能力還需要加強,執裁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2. 建議
(1)學生應該加強籃球裁判能力的培訓
(2)學生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參加高級別的籃球裁判培訓,提升自身本領和技能
(3)學生應該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黃輝.高職院校學生籃球裁判能力培養實驗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4):146-147.
[2]張華,胡銳.高職院校籃球裁判員培養途徑構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7):37-38.
[3]黃周平.談中職生籃球裁判員的培訓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2(10):58-59.
作者簡介:湯鑫磊,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