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說過: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幼兒園算是龐大的學校范圍中最小的一支了,特別是面積并不大的老城區幼兒園更是袖珍型的典范,但是只要用心,小小的校園也能打造出精致的校園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認真學習《綱要》后發現:在學校里,沒有一處無用的環境,教師要跟著幼兒的需要而變化,讓幼兒與環境互動。
關鍵詞:發現作品;環境布置;區角設計
一、 善于發現孩子作品的美
在環境布置中我們最常用到的是什么?就是幼兒的美術作品,如何指導幼兒完成美術作品在環境布置中更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藝術領域的指導目標寫得非常詳細,以《指南》對各年齡段幼兒藝術要求為參考,教師可以指定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評估和反思教育活動的效果,并有針對性地改善教育活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所以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孩子會把海水涂成紅色,太陽涂上綠色等等不合常理的情況,其實,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窮其一生都想畫出和5歲孩子一樣的作品。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告訴他該怎么長,而是給他澆澆水,讓他自己發芽!
以小班上學期的《一串葡萄》教學活動為例,以前一般我們會上成繪畫課或者只是涂色練習,因為剛開學孩子們的能力并不強,沒有足夠的繪畫經驗,但是有一些作品出來后我們會發現,顏色比較單一,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更多的問題是這樣的作品不好布置。其實針對孩子繪畫能力弱的階段,我們可以適當給予一些其他方面的輔助:繪畫材料、背景設計。
(一) 繪畫材料
葡萄不一定是平面的,可以是用皺紋紙揉搓成的,也可以是用一些瓶蓋子印出來的。這既降低了繪畫的難度,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更多的可以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觀察葡萄的造型,大部分的孩子通過活動能夠理解葡萄是上面多下面少的排列規律的。
(二) 背景設計
除了給孩子們準備一張紙上有兩片葡萄葉的半成品背景外,我們可以將孩子們的作品沿外框剪下,貼在一個葡萄架下,這也是我們在布置作品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我稱它為后期再創造,就是利用孩子們繪畫的部分,剪下,然后用邊框加粗等裝飾方法,在另外一張彩色紙上添畫出其他背景。這個方法就是要突出孩子們作品的主體,千萬不能老師的添畫過于精美而掩蓋了作品的主體;也不能選取的孩子作品過小,主次層次不分(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盡可能的鼓勵孩子畫得大一些,也是鍛煉他們對線條的控制力量)。
二、 教室環境的布置
幼兒園的環境和其他學校不同,不管是外環境還是教室環境,走進去要給人童趣、親切、色彩鮮艷的感覺。特別是每個教室都是老師的心血和心思,處處體現了每個老師的獨具匠心,因此在環境布置上老師需要從大體入手,從小處細心,要讓班級環境不僅新穎還要整體協調,充滿童趣。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哪些呢?
(1)過于沉悶單調,不夠生動;(2)老師在創設班級環境時雖然做到了童趣,但是有時會給人零亂的感覺;(3)環境過于花俏,裝飾作用大于實用性。那如何讓環境具有整體性又協調呢?
(一) 創設適合年齡段孩子的風格
我們創設班級環境除了要整體協調外也要充滿童趣,很多時候我們給班級墻面上布置了一塊小動物啊、小花小草等就覺得是童趣了,但是這只能是裝飾的一部分而已,不能構成為風格。風格與家裝的理念是一樣的,它包含色彩、材質以及主題。如果你一定要裝飾小花小草加上一些動物的內容,那么整個教室的風格就可以定為活潑可愛的大自然風格,除了上面布置的內容以外,墻面上加一些小木屋外形的版面,配上一些樹枝畫框、懸掛下藤編花籃等元素,相信你的教室一下子就能亮起來。例如小班班級的主題可以選擇“hello kitty”主題,大大的kitety頭像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然后整個教室的墻面用深粉色格子貼紙裝飾,拉上粉粉的花邊,教室感覺像重新裝修了一般,而且暖暖的色調給小班的孩子一種安全和溫馨感。班級教室要想形成一個風格,教室的主色不宜過多,選一些不太濃烈的淡色或者相近色為主比較好,墻面用了黃色和白色條紋,那么加上一條黃色系的腰封就OK了,不要再出現其他顏色的大面積版塊,這個跟我們穿衣服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 創設一個連貫性、完整性的教室環境
我們在創設環境時,很多老師會借鑒一些網絡或者書籍上的圖片,覺得這個版面挺不錯的,那個也很可愛,于是就會出現一個教室里面一個版面是海洋世界的版面,旁邊是七星瓢蟲的版面,單看一塊塊版面,是沒有問題的,制作很精美,但是你走到遠處看,會不會覺得哪里不對勁?整個教室如果都是這樣單獨割裂開的主題版面,那么這個教室就會給人很凌亂的感覺。如果教室里需要布置一些板塊來展現孩子們的作品或者教學內容的,我們可以先簡單的設計一下:注意版面的大小,因為這些都是為了展示孩子們作品的,太小了實用性就不大了。然后可以運用一些相關的裝飾素材,制作的盡量風格統一。例如:“海洋世界”主題,整個教室肯定是以藍色為主色調,找一些淡藍色的裝飾紙貼在墻面靠下的位置,或者只是拉一圈藍色的邊框,然后上面貼的主題版就可以制作成藍色的版面,水草、珊瑚做邊框裝飾,有一些框加上一些色彩鮮艷的小魚顯得更加靈動,我們的空白墻面、懸掛物或者游戲區域中還可以用圓形的泡泡作為裝飾元素,這樣裝飾出來既色彩突出,又富有情境。
(三) 注意用環境劃分教室的功能區域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我們經常會出現的,就是忽略了環境的功能性。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環境就是用來觀賞的,美觀程度是最重要的,但是幼兒園的環境有其特殊性,我們的教室本身就是一個多功能室,它具備了課堂、餐廳、游戲室甚至是午睡室的功能,孩子們根據一日活動安排表在同一個教室里進行著不同內容的活動。在《綱要》中也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有些教室會用裝飾性的腰線將教室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因為從孩子的視覺習慣看,他們主要的視覺范圍是平視的這個高度,所以我們教室以1米左右為界,上面布置一些主題版塊,用于展示教學內容和成果;下面分割成一個個小的區域,用于孩子們的區域活動或者角色游戲,下面的墻面都是面向孩子們的,所以選用的是他們最舒服的視覺高度。endprint
最好的環境是能做到每面墻會“說話”,每個角落會“唱歌”。對孩子來說,他們在幼兒園更多的時間是在活動室里。因此,墻飾就成為幼兒耳濡目染、形影不離的朋友,讓幼兒與墻飾互動,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就顯得極為重要。
三、 游戲區角的設計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最常見的游戲活動,孩子按興趣意愿,分散到每個不同的區域中,進行一些游戲。在區角的設計上有它的原則性:
(一) 考慮到區域之間的互不干擾
在設置活動室內的區域時,首要考慮的就是區域的劃分,要避免互相干擾,比如很熱鬧的音樂區或表演區,就不能設置在需要安靜的手工區旁邊。或者娃娃家盡量要設置在交通暢通的地方,這樣避免孩子們擁擠,也不安全。
(二) 要有變化多樣的隔斷
有老師說我要隔斷就一定要用到柜子,其實不然。柜子比較笨重,并不靈活,而且外觀是固定的,不利于裝飾。我看過很多比較好的區域布置,用的隔斷五花八門,上海的幼兒園大多數都很小,在玩好游戲后需要及時收起游戲區域,所以他們喜歡用PV管和KT板這些輕盈的材料自制,這些隔斷顏色豐富、收放自如,而且這樣的隔斷可以布置成區域的背景或者操作墻,一物多用。還有就是萬能的牛奶盒,牛奶盒可以制作成墻面,還可以做成可以擺放區域材料的柜子,用即時貼包裝一下,或者附上一塊KT板,挖空、抽屜幾乎都能制作出來,這樣的隔斷擺放方便,又不占地方,也很結實。
(三) 立體層次的區域環境
《指南》最強調的一點就是反對小學化傾向,所以現在我們基本不采用語言區、數學區、科學區這樣的區域名稱了,而是結合角色游戲的情境,將各領域的內容融入到情境氛圍中去,例如花店,結合數學的游戲內容。那么相應的花店的區域環境就可以布置的更豐富,墻面上設置一些花瓶,或者做個小屋檐等,都可以讓小小的區域生動起來。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的感知覺和思維都是建立在具體客觀事物的基礎上,所以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他們才能了解一些抽象概念。不管是教學還是環境的布置,都離不開幼兒這個主體,我們說環境就像一位默默無聞的老師,靜靜地發揮著他特殊的、潛在的教育作用,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指導以及環境創設中都思考一下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歡的、真正需要的,讓我們的學校環境更加精彩一些,讓小小的幼兒園散發更多美麗的風景吧!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 鄢超云.低成本有質量的幼兒園環境創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顧柯,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市泗港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