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靜 趙娜
[摘要]青年強則國強。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是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的成型期,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鑄就良好的理想信念,為他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首先要客觀、詳細、透徹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并努力探尋科學的培育方法措施。本文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價值觀、學習觀三個方面分析我國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現狀,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索提供一定的基礎根據。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價值觀;學習觀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21-007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3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價值觀是人們判定是非、好壞、美丑、對錯的一種思維或取向,是一切行動的準則與態度,決定了人們對世上一切事物的認知、理解、判斷與抉擇。大學生的價值教育是培養青年學生的價值認知與態度、價值判斷與抉擇、創造價值能力與行動等的工具性價值以及培育學生的價值信念與信仰、價值情感與意志、價值理想與精神等終極性價值的綜合性和基礎性教育。
一、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及培育意義
學術界認為,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趨勢表現為健康、樂觀、積極、向上。改革開放40年來,大學生價值觀由理想主義向求真務實轉變,與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基本吻合。大學生處在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人生活躍度最高階段,他們在追求自由、平等和張揚個性過程中形成了個性化、多元化的價值觀。目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激發和展現大學生個性和內驅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集體意識淡漠的個人主義,以金錢論英雄的拜金主義,在優越環境中滋養出來的享樂主義,過度張揚個性時對傳統道德的叛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
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迎來了人生最大的際遇,同時也面臨著最大的人生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問題曾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并把“理想信念”作為“靈魂”在立德樹人任務中一再強調。價值觀則是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石,價值觀培養關系到“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知識教育的引領作用。盡管各高校已經在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問題仍然嚴峻。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僅要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價值觀教育的特點,通過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引導青年學生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讓其在學習、模仿、行動和反思上下功夫,還要融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知識邏輯、教育邏輯和生活邏輯,貫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于大學生的符號世界、價值世界和實踐世界。
目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發著手。在理論知識培養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務。同時,在“三全育人”的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責任。大學生從專業課程中獲取對專業教師的專業認同和感知,使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要通過高校校園文化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兩種方式。
三、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培育現狀
生命觀,是人類關于如何對自然界生命物體的一種態度,是世界觀的一種,包括對人類自身生命的態度。大學生處在人生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時期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將會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關注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我自己”,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
目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課程教育主要通過課程教育、主題活動和校園文化三種途徑。其一,高校關于價值觀教育的課程主要有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教育課、職業生涯規劃課。通過開展一系列圍繞生命意義的探索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命認知、生命態度和生存能力,即能理解生命的共性,義尊重不同生命的個性,樹立科學的生命價值觀。其二,關于生命教育主題活動主要是圍繞大學生關心關切、渴望探索、迷惘困惑的問題,開展相關主題團日活動、班會、社團活動、實踐探索等活動,以情景模擬、角色體驗、實地訓練、志愿服務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感知、理解、分析中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感悟生命的價值,培養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其三,積極優秀的高校校園文化也是大學生價值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培養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以踐行生命意義的行動。校園文化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
四、大學生學習觀培育現狀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學”,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依然是人才的競爭。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大批高質量的人才。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身體最健碩的時期,但在現在的大學校園里卻不時看到松散的課堂,懶散的學生。甚至有些學生理所當然地以為,走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就到了可以輕松度日的象牙塔,再不用刻苦地學習。尤其是現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讓一些自制力較弱的學生更容易分散學習注意,學習意志不堅定,也動搖了刻苦努力求學求知的學習觀。
目前各高校在改善大學生學習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生存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第二,開拓新的學習路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創新能力。利用學生現在熟悉且喜歡的現代信息技術,把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應用到絕大多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甚至有些高校已研發出專業課程教學相關的App,為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個性化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能給學習帶來巨大的動力,能使學生滿懷熱情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白主學習能力,鉆研能力,提升創新和創造能力;第三,通過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業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第四,加強師德教育,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引領學生。課堂是大學生求知求學成長成才的主陣地,教師良好的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和行為,教師對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真誠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改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價值教育既對學校整體氛圍改善、教師與學生的幸福指數提升以及學校教職員工精神面貌的改善有著積極影響,義具有匡正教育航向、引領價值走向、提升社會文明等教育本體功能。在“知識主義”綁架的現代教育中,我國大學生價值教育還較弱,除了提高教育重視程度,更需要進一步探索科學的、有效的、與時俱進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法和措施。
參考文獻:
[1]崔振成.價值教育的生命眷顧與倫理庇佑[J].教育理論研究,2018(6):56 -61.
[2]李向軍.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綜述[J].高教論壇,2008(5):67 -69.
[3]翟小滿,楊宗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論——機理、過程與路徑選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15 -223.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自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涂亞峰,劉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J].江蘇高教,2018(6):83 -87.
[6]趙霞,周圍.大學生生命觀現狀的調查與教育反思[J].現代教育論叢,2009(4):2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