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億鴻 鄭鵬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國南海漁民生活狀況發生顯著的變化。通過實地調研海南瓊海潭門鎮和長坡鎮漁民,就漁民的年齡和學歷構成、收入及收入來源、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權利保障、出海捕魚與海上安全等情況進行了解,并分析其特征。今后,完善南海漁民的生活保障應當重視南海漁民群體特征、重視南海漁民教育水平提升、完善政府補貼制度的科學性和健全南海漁民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南海漁民;生活狀況;社會調查
2017年6月29日至8月25日期間,我們在海南瓊海潭門鎮、長坡鎮等地進行了南海漁民生活狀況調查,旨在通過問卷調查、交流訪談、實地考察等形式,對我國南海漁民的“收入來源和生活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漁民教育醫療衛生情況”、“漁民風俗習慣”、“漁民出海捕魚安全”等問題進行了解。
研究背景與方法
研究主要背景
南海是我國南海漁民的“祖宗海”,然伴隨著南海爭端,我國南海漁民生存狀況面臨巨大的威脅和挑戰。據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不完全統計,單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至2010年,周邊國家在南沙海域襲擊、搶劫、抓扣、槍殺中國漁船漁民事件達380多宗,涉及漁船750多艘、漁民11300人。2013年0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海南瓊海市潭門漁港走訪漁民,仔細了解漁民的生活狀況和出海捕魚安全,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提升南海漁民生活狀況、保障南海漁民合法權益被納入成為海南省和國家政府重要內容。2013年以來,以瓊海潭門為代表的南海漁村發生重要的變化,南海漁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
研究采取的方法
根據項目內容和研究目的,我們在該項研究中,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和實地參觀的方法收集資料,對訪談資料使用NVIVO編碼軟件進行統計,并將訪談資料中相關信息匯總分類,把部分編碼結果輸入excel表進行數據解讀以對結果進行補充說明。此外,為進一步從全面、系統、歷史的角度了解南海漁民生活情況變遷,我們還適當采取文獻分析法。充分運用當地各級政府機構、民間和學術研究資料、報紙等文獻,從生活秩序、生活方式、生活情景、生活觀念、生活關系、生活環境等角度對南海漁村社會生活的變遷狀況進行研究,進而更加客觀、真實地了解當前南海漁村和漁民生活情況。
抽樣方法及樣本分布
為使得本項目研究更具有代表性,今年我們選取海南瓊海潭門鎮和長坡鎮作為分析樣本,分發調查問卷600份。瓊海潭門鎮,地處海南省瓊海東部沿海,潭門漁民是世界歷史上唯一連續開發西南沙的特有群體,當地有將近150艘船,60%到70%的船都去過黃巖島,經常去的有20艘。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瓊海市潭門鎮考察。瓊海長坡鎮,地處瓊海市東北部,東臨南海,南接龍灣、潭門港口。素有漁鄉、椰鄉、僑鄉和革命老區之稱。明初漸成集市,稱鎮安市,又稱長安市。2002年鄉鎮撤并時由長坡、煙塘兩鎮合并而成,長坡鎮是當前現代化漁村建設較好的村莊。
我國南海漁民生活狀況及特點
通過對瓊海潭門鎮、長坡鎮漁民的調查,課題組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聆聽了不同漁民和政府人員對“南海漁民生活現狀”這一議題的理解與看法,初步了解了目前我國南海漁民生活的情況及主要特點。
漁民的年齡和學歷構成
根據調查得知,堅守在漁船上堅持捕撈作業的漁民年齡41.03% 在30歲到50歲之間,而17.94% 的漁民年齡在50歲以上,30歲以下的年輕漁民占41.04%。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南海漁民“老齡化”趨勢愈顯,在漁港我們觀察到,大多數漁民都處于中年或老年,年輕人的較少。一般來說,傳統漁民行業對學歷要求并不高,但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的過程當中,有一定知識和文化水平的人充實到漁民隊伍中,更有助于增強南海漁民的整體素質。不過,當前從學歷來看,我國南海漁民們的學歷普遍偏低。從調查結果來看,初中及以下水平的人群比例高達60.71%,而本科以上學歷僅占0.89%,其中不乏有大學生暑期在漁船幫工兼職的情況。在我們有一次登上漁船,意外發現有一艘船上竟然有4個20歲左右的小伙兒在整理漁具,交談之中得知,他們都是幫助家里出海捕魚,兄弟4人都是初中畢業之后,甚至有初中還沒畢業,迫于生計便到船上做漁民,捕魚補貼家用。根據漁民們反映,一般漁民中的小孩,讀書之后都希望在陸地發展,不愿下海捕魚。而且在大部分漁民觀念中,也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在陸上生活,認為打漁太苦太累收入又不穩定。
漁民的收入及收入來源
根據調查,針對2017年家庭凈總收入,低于4萬元的人群比例高達45.92%,4~9萬元收入的為32.65%,9~15萬收入的為9.18%,年收入15萬以上的僅占12.24%。通過調查了解,高收入的漁民依靠的并不是捕魚,而是從事工藝品銷售。也就是說,單純的捕魚并不能給漁民帶來高收入。關于這幾年收入增長情況,49%的漁民表示近幾年收入水平持平,僅有23%的人群認為近幾年收入有所增加。而且,當前漁民收入存在差距拉大的趨勢,調查期間不少漁民提出,城鎮漁港和農村漁村收入水平差距太大,靠近大港口的地區經濟發達,而在交通不方便的漁村,很難發展別的產業,加上捕撈海域有限,人群生活水平較低。從這可看到,地緣的差距,也是導致南海漁村之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有關南海漁民的收入來源,我們也做了調研和了解,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捕魚、海產品加工、外出務工、農業和旅游業等。調查結果顯示,41.70%的漁民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漁業活動,而高達48.21%的漁民收入來源是通過本地經商和外出打工,這表明漁業活動在當前并不是南海漁村的最大收入。在調研中,因為海南是旅游大省,近年來海南省政府在“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主要著力實施旅游業,并推出“全域旅游”建設,為此我們在調研中也想了解海南旅游業給漁民帶來的改變實際情況如何,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并不樂觀,有高達46.23%的漁民表示旅游的發展對他們的生活并沒有造成任何影響,認為旅游的發展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的漁民僅占53.77%。至于旅游業給南海漁民收入增加的情況,認為旅游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的漁民占58.18%,認為旅游的發展讓他們的生活更有人氣的漁民占36.36%。不過,有高達20%的漁民認為旅游的發展讓他們失去了傳統的生活氛圍,12.73%的漁民認為旅游的發展對他們所處的環境造成了污染。
作為南海漁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漁業,也是我們此次調查的重點。當然我們想了解的并不是漁業給漁民帶來的收入是多少,而且漁民從事漁業活動為何不能帶來高收入,各種關鍵在于南海漁民漁產品加工水平和技術并不高。調查結果顯示,38.30%的漁民出海打魚得到的漁類產品主要用于自食自賣,有55.32%的漁民選擇把魚類產品賣給批發商,僅有9.57%的漁民將出海打漁得到的漁產品用于制作工藝品,9.57%的漁民選擇諸如將漁產品加工成干貨再進行販賣等。
漁民對形勢政策的了解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南海漁民確實相比其它群體來說,對形勢的關心較高,而且更多關注與南海爭端相關的話題。比如在采訪中我們發現,80%以上的漁民對菲律賓仲裁案有所了解。不過,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南海漁民對國家形勢的關心相對較低。在調查中,我們特意選取了“一帶一路”作為調查,結果顯示,僅僅只有10.28%的漁民表示了解 “一帶一路”這個國家新政策,不是很了解“一帶一路”政策的漁民高達49.53%,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一帶一路”的漁民甚至有40.19%。至于造成南海漁民對國家政策不太了解的原因,起初我們認為是漁民自身的緣故,主觀臆斷認為漁民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才導致對形勢不了解。但調查結果改變了我們的想法,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漁民對國家政策不太了解的原因在于政府宣傳不到位、或者說宣傳方式不恰當。根據調查顯示,有20.93%的漁民選擇想要去了解和希望了解“一帶一路”的漁民所占比率高達62.79%。在問及漁民們如果去了解一帶一路,希望看到什么樣的宣傳方式的時候,有31.71%的漁民選擇通過政府部門宣傳的方式了解,39.02%的漁民表示更愿意通過新聞網絡等播報宣傳的方式了解到關于“一帶一路”的問題,還有29.27% 的漁民選擇學校或者其他組織宣傳這種方式了解。
漁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以來,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南海漁民之后,南海漁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前所未有。調查發現,基本上每個漁村都通了水泥路,而且路面比較寬闊。尤其是潭門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調查顯示,91.74%的漁民對于住區附近商業購物方便程度表示滿意,80.18%的漁民對現有的公共活動場所基本滿意。這說明,這幾年政府加強南海漁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得到漁民的支持。不過,我們也對剩下19.92%對現有的公共設施不滿意的漁民群體做了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73.08% 的人認為數量不夠,活動內容單一,規模小的原因。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發現漁民們比較不滿意的是道路和住房條件。比如對于道路交通問題,只有38.74% 的漁民表示很滿意,有41.44% 的人表示交通條件一般,有19.82% 的人認為道路交通條件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而對于漁民們的住房條件,表示很滿意的人群比例為32.73% ,認為條件一般的占50.91%,而有16.36% 的漁民人群比例對于住房條件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調查中,對于公共場所的建設問題,也有不少漁民反映,國家下發資金給漁村完善健身器材等設施,但是,相關部門在實施的時候考慮不完全,隨意指定空地就開始施工,距離漁民居住地較遠,使用不方便。
漁民的教育醫療等社會性保障
在本次社會調查中,漁民們的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性保障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教育保障方面,86.24% 的漁民對現有的教育條件及教育水平基本滿意,當然也有13.76% 的漁民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漁民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不高的共性問題。一方面體現在在南海漁民并沒有很好的中學、小學,另一方面在訪談過程中大部分居民都以不識字、不懂文化為由拒絕填寫調查問卷,而且多以女性為主。
關于醫療保障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8.07%的漁民認為現有的醫院診所的數量、位置及條件能完全滿足居民需要,大部分的漁民對現有的醫療條件和設施表示不滿意或者基本不滿意,有18.42%的漁民明確表示當前漁村的醫療條件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當問及到就醫時,漁民們普遍反映的問題是規模小,距離遠,設施條件差,而且反映最強烈的是藥價太貴。對此,我們在調研中和漁民談到醫療補貼問題,漁民表示醫療補貼“架不住通過上漲藥價來抵扣補貼部分,如此一來,藥還是那個藥,價還是那個價,并沒有達到降低就醫成本”。還有漁民反映,可以報銷的醫院大多數距離漁村很遠,并且一些常用藥不予補貼,反而不常用卻價格昂貴的藥品報銷力度很大,對漁民們的生活造成不便。
關于漁村的衛生情況,通過近距離接觸到許多以打漁為生的漁民,發現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方式存在差異,所以各地衛生情況也不盡相同。例如潭門鎮作為有名的南海漁村,旅游經濟較為發達。為了讓游客有一個較好的旅游體驗,村鎮里十分重視環境衛生的保持。每天都有專門的人打掃衛生,使環境整潔。而且潭門鎮城鎮化程度較高,漁民衛生意識較強,比如餐館里的桌椅很干凈。而長坡鎮青葛村作為處于轉型期的漁村,衛生意識還不夠,便不太注意衛生。如供人休息聊天或者請客吃飯的小店環境衛生就不太好,地上垃圾散亂,蚊蟲飛舞。
漁民的出海捕魚與海上安全
關于南海漁民出海捕魚的漁船,在我們走訪的幾個港口中,常見的漁船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小型的木質漁船,因為承載量和馬力有限,所以只能在近海捕撈,以家庭為單位的居多,船頭有手控方向的電動馬達,船艙內有備用的汽油等燃料,平時出海也不用帶太多的食糧,足夠一天的需求即可;第二種便是燈光漁船,由船身懸掛著一圈燈罩得名。用于夜晚吸引魚群,此類漁船大多在近海或者西沙進行捕撈,船內設施比較齊全,有冷藏室在甲板下方,用于冷藏在海上捕撈的海鮮,以免腐爛,船艙內有睡覺的隔間,衛生間和廚房,由于發電機的存在,還配備有空調,電視機等電器,大大提高了出海期間的生活質量;第三種就是大型的漁船了,這類漁船可以到遠海捕魚,捕撈量比較大。除了基本的設施外,還有國家免費安裝的衛星導航儀,所以可以隨時隨地看豐富多樣的電視節目。由于先進的技術保障,出海的風險降低。近年來,政府也加大了對漁民的補助力度,不過漁民最希望獲得的補助是石油補貼,然后是租用大船等。
關于漁民出海安全保障,據了解到,如今海警的海上安全工作比較到位,漁民們普遍表示滿意。據漁民介紹,在海上漁民們遇到什么危險只要呼救,海警會及時趕到為他們保駕護航,平時也會有海警的船只在捕撈區巡邏,為漁民們在海上撐起了堅固的防御網。此行,我們也特別關注漁民的海上安全問題,在訪談問卷中也多有涉及。從當面漁民出海捕魚的安全隱患來看,主要包括氣候、生病和南海沖突爭端等,77.08%的漁民們擔心遇到暴風雨等災害。
不過漁民們也表示,由于當前氣象預報可以預測十天內的氣象變化,所以漁民們可以及時了解到海上的情況,預測有惡劣的天氣,漁民們會及時返航或者未出海的就暫休幾天。并且預測有臺風期間,會有海警巡邏制止漁民們出海,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漁民們的安全。此外,有18.75%的漁民,對出海捕魚的安全擔心來自于南海問題爭端。
思考和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重視南海漁民群體特征
近年來,有關社會群體的研究比較熱門,較為重要的群體有“大學生”、“農民工”、“農民”等,應當說重視群體的研究更能增強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不過,在我們調研中發現,當前政策制定過程當中,還并沒有將“南海漁民”這一群體進行劃分和界定。應當說,在千百年演變過程當中,南海漁民逐漸成為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群體,而且他們同我國別的群體相比,更具有海洋文明特征。為此,只有重視南海漁民群體的特征,才能避免用傳統農耕文明的農民保護思維來制定南海漁民保護政策。
重視南海漁民教育水平提升
從調研來看,當前分布在海南南海有關漁村和漁港的基礎教育并不完善,南海漁民普遍存在低學歷、低技能、高年齡特征。從長遠發展來看,擁有一直高素質、高技能的南海漁民隊伍,更能提升我國南海開發和利用的水平和能力,也更能促進南海資源保護。政府應當強化教育公共服務職能,優化調整教育資源布局,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漁村、漁港地區延伸。
完善政府補貼制度的科學性
近年來,政府為提升和改善南海漁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對漁民加大財政補貼,這確實是一件好事。但這一補貼制度在執行上,應該還存在完善的空間。能夠在鼓勵漁民出海捕魚的過程當中,適當考慮照顧小型漁船和小戶漁民,尤其是年老病殘的漁民,畢竟這一群體更需要得到政府的社會保障。
在適當的條件下,探索建立多樣化的南海漁民補貼制度,統籌考慮并完善捕撈漁民轉產轉業補助與漁業油價補貼政策,研究提高轉產轉業補助標準,調整油價補貼方式,使之與漁業資源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
健全南海漁民社會保障體系
從客觀來講,當前南海漁民收入并不高,而且在不同漁村和漁港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從實際來看,南海漁民承受的風險和內陸農民相比,出海捕魚的危險系數較大。為此,政府應當健全全南海漁民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的功能作用,形成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化的保障體系。
(作者符億鴻單位:重慶大學法學院;鄭鵬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建友.漁民市民化與“三漁”問題探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1(03).
[3]程燁,姜啟軍,趙文武.2008-2013年中國漁民收入結構變化及拉動力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6(01).
[3]李民梁.我國南海護漁維權中漁民行為及其引導政策研究[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6(06).
[4]董成惠,楊柳.構建漁民社會保障體系的探討[J].漁業信息與戰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