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雨
摘 要: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伴隨著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嶗山茶的銷量日益增長,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之下,嶗山茶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茶葉種植水平不斷提高,茶葉產出質量不斷改良,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嶗山茶產業,在市場和政策的新形勢下,嶗山茶產業正不斷走向產業化、規模化、世界化。
關鍵詞:嶗山茶;品牌效應;規模集約化
嶗山茶產業結構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需求影響產業結構
面對不同等級市場的不同需求,嶗山茶逐步建立起完備的產業結構,從最初的普通茶葉發展到現如今的無公害茶、有機茶、烏龍茶等幾個大類,分別針對中高低檔消費市場。嶗山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不斷研發出新的茶類,面對國外消費者不斷擴大的需求,嶗山茶產業逐步向國際市場靠近,在保證自身茶文化不變的基礎上,與國際名茶不斷學習,碰撞出新的花火。
品牌效應吸引著龐大的市場選擇
嶗山茶不論是從種植水平、加工工藝、標準化生產的程度來說,都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完整的茶產業鏈和逐步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都吸引著龐大的消費市場。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關注度擴大,其品牌效應也日益擴大,不斷影響著國內外的茶產業消費市場。
扶持政策需要適應市場需求
嶗山茶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幫助。根據市場的需求,把嶗山茶產業園區建設成靜謐、安逸、恬靜的旅游文化基地,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帶動旅游業發展,促進當地就業,擴大資金來源,更好地推動茶產業鏈建設。同時,面對市場新形勢的需求,嶗山茶產業不斷擴大生產,在加工工藝、標準化生產流程上下苦功夫,扎根于消費市場,不斷深入消費者心中。
流通主體、流通渠道多種多樣
就目前來看,嶗山茶產業以茶農、茶廠、茶莊為主要流通對象,茶葉直接流通到普通消費者手上的渠道還沒有完全開通,流通主體仍是通過茶農、茶葉經銷商等中介組織,進而才能進入到消費者家中。為此,嶗山茶產業目前可以通過如下多樣性的流通渠道來促進銷售量:
1.茶葉產區建立直銷點、采摘點,豐富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同時也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帶動經濟、人員就業。
2.在包括縣以上的等級城市,創辦嶗山茶品牌專賣店;在茶文化廣為發展,廣為傳承的地方,重點開店,一來省去中間經銷商環節,價格實惠,二來消費者能直觀了解茶文化、嶗山茶產業,增強嶗山茶品牌形象。
3.開設同城茶葉上門服務、配送等,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內品嘗到新鮮可口的茶葉。
具有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優勢
嶗山地處北緯35.5度,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多水汽,是我國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區,晝夜的溫差之大,使得茶樹生長緩慢,有利于糖分、精華的積累;加上嶗山地區有久遠的茶葉種植歷史, 茶文化深入嶗山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嶗山人采茶、制茶、品茶的經驗和方式更是獨到。
嶗山茶產業存在的問題
生產過程不具規模性
嶗山茶產業的主要問題之一在于,生產環節達不到規模效應,因此成本不能較好地控制在一致的范圍內,造成培育成本、收購成本投入大,利潤不高。開展嶗山茶生產合作社能較好地利用產業資源,把零散的農戶聚集起來,把分散的茶園統一化管理,規模種植吸引規模市場,總體上降低投資成本,最終增加農戶利潤。
對生產經營的管理不到位
嶗山茶產業的經營者以家庭農戶、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老齡人口為主,對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生產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于茶園管理、茶產業管理也缺乏專業知識,管理不科學、管理水平低,難以發揮規模化的集約化經營的優勢。
生產過程中科技投入不足
茶葉的采摘、加工均需要大量勞動力,但伴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機械的高效和節約成本的優點就凸現了出來,機器不但效率高而且嚴謹,不會偷工減料,對茶葉的嫩度和葉數的把握能做到和人不相上下,因此加大生產過程中的機械科技投入,能更節約成本。
嶗山茶產業發展的對策
建立起行業標準
要打響嶗山茶的品牌,就必須嚴格管理種植、采茶制茶、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每一個環節,并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對自身品牌的要求標準,制定出適用于嶗山茶產業的衛生、加工、安全、運輸、管理標準。這有利于規范嶗山茶產業的市場,形成很好的市場競爭力,并最終打響嶗山茶品牌,能樹立良好的品牌效應。
加強生產管理
加強對生產過程中的監管力度,提高工人對茶文化的認知,對茶樹茶葉的保護意識;加大科研攻關,改進茶樹品質,引進適應性更強、市場需求更廣泛的茶樹品種;擴大種植面積,規模化集約化管理,建立起大棚、溫室等育種試種基地。
加強監管,整合嶗山茶品牌
建立起嶗山茶產業的生產標準、審查標準、質檢標準,以及商標的使用和防偽工作,成立專門的市場調查和監管部門,對市場上的盜用本品牌商標的茶葉嚴格按照程序處理,與工商部門協商溝通,協助其更好地完成打假工作,以維護嶗山茶品牌形象。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
【參考文獻】
[1]湯一, 倪雪華. 我國茶葉出口貿易條件之實證分析[J].茶葉科學,2013(02).
[2]朱福堂,張曉東. 匯率與我國對外出口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4(09).
[3]陶虹. 論我國茶葉出口及提高競爭力的對策思考 [D].湖南農業大學,2013.
[4]許詠梅,蘇祝成. 中國茶葉生產成本——出口價格的國際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