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晨 潘永奇 鄧志偉
摘 要:融入地方元素的民宿能夠滿足民宿旅游者地方情感需求,有利于提高民宿旅游者的住宿意愿、滿意度和忠誠度,進而促進民宿旅游的快速發展?;诖?,借鑒地方感在旅游研究中的成果,結合民宿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民宿旅游開發模式和民宿產品設計模式,為民宿旅游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地方感;民宿;開發模式;產品設計
引言
根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的統計顯示:2016年初,我國民宿已超4萬多家,民宿從業人員達到近100萬人,預計我國民宿行業營業收入到2020年將達到362.8億元人民幣。然而各地民宿的經營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早期民宿發展區,依托成熟的區域市場及強大的品牌效應,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大批新晉民宿經營者卻面臨著定位失準、客源不穩的發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舉步維艱。
地方感內涵與應用述評
地方感的概念內涵
自1970年,人本主義地理學者將地方感視為人文地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簡言之,地方感展現了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的普遍情感聯系,是人的情感與地方在經過文化和社會洗禮之后的人地關系。以產生來看,地方感是人的一種特殊感情,是人與地方互動的結果,是不能獨立于人的自我的一部分。從人本主義來看,地方感是家的一種暗示,承載著讓人快樂的回憶給人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地方。其他諸如地方認同、地方依賴、地方依戀等概念也與地方感有一定關聯,限于篇幅文章對這些概念不多作論述。
地方感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述評
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動機之一是為了擺脫原有的生活方式,享受不同的生活體驗,他們希望融入旅游目的地生活當中,獲得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學者在地方感影響旅游者旅游行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研究地方感對旅游行為的影響。旅游者的地方感能夠通過對旅游者的滿意度所產生的正面影響,進而提高旅游者的忠誠度。地方感也能正確引導旅游者的旅游行為,如地方感的形成能夠引導世界遺產地旅游者對遺產的保護等;2.影響旅游者的地方感的因素。空間形態要素、公園景觀要素、服務配套要素等能夠彰顯旅游地環境地方性,進而影響旅游者的地方感。3.旅游者的地方感特征研究。主要是通過構建模型,測量旅游者的地方感特征。如測量旅游者在自然風景維度、社會人文維度、旅游功能維度和情感依戀維度四個維度上的感知差異;歸納旅游地地方感的構成要素,發掘旅游者地方感的認知規律等。
地方感對民宿發展的支持度分析
首先,地方感能夠提高旅游者住宿意愿;地方情感需求正是民宿發展的巨大競爭優勢,民宿打造出“一棟老房子,一個小院,一園春光,與一人相守”這種地方感情境,能夠滿足旅游者的鄉愁需求,使旅游者愿意留下來。其次,地方感能夠提高旅游者住宿滿意度;旅游者滿意度是真實感知效果和預期對比的結果,而民宿旅游者的一個重要期望,是希望民宿中的生活體驗能夠區別于原有的生活方式。
基于地方感的民宿發展模式構建
民宿旅游開發模式
在民宿開發之前,需要深刻地了解當地的文化,這包括他們的方言、他們的服飾、他們的習俗等等,并采取文化創意的方式,將當地的自然元素與文化元素等融入于民宿設計和民宿服務中,讓民宿建筑風格、內部設置充滿地方色彩。并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服務,地方的人,穿著地方的服飾,操著地方的口音,提供地方的飲食,讓游客獲得一種地方體驗。以這種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IP(intellectual property),從而提高民宿旅游者對該地方的情感,通過這種情感去獲得游客的住宿意愿、滿意度和忠誠度(圖1)。
民宿產品設計模式
設計民宿產品與服務時,可以先將其拆分為不同的部分,即假定Ai為產品A的某一部分。并對地方元素進行歸納分類,本文暫將地方元素分為4類:色彩元素,即ai;材質元素,即bi;造型元素,即ci;人文元素,即di。然后讓產品的某一部分與一類或多類元素進行融合,即Ai+ai,或Ai+ai+bi等方式,而這種融合使產品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地方元素,形成Bi,再將其創新組合,最終設計出能夠滿足民宿旅游者地方感的產品和服務。
結語
地方感對于提高民宿旅游者的住宿意愿、滿意度和忠誠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民宿經營者需要在了解民宿旅游者的地方感認知的基礎上,發掘地方元素,將地方元素與民宿產品與服務進行組合,開發出滿足民宿旅游者地方感的民宿產品與服務,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民宿IP,從而實現民宿的差異化和品牌化發展,增強民宿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王慧晨、潘永奇單位:海南大學旅游學院 ;鄧志偉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