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倩
摘要:在國家財政收入的構成中,個人所得稅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矯正收入和調節財富分配差距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已經得到了社會大眾的高度重視與關注。通過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可以將財富分配的差距調整到最佳的狀態,將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的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將稅收的征管工作落實到位,確保稅務機關征管能力的穩步提升。本文主要以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的征管問題為論點,重點闡述幾點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建議
現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運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新個稅政策中,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至5000元,這一調整象征著我國個稅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然而在實際上,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的征管制度仍存在一定問題,個人所得稅收入流失非常嚴重,也對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的發揮產生了極大的阻礙性作用。基于此,在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過程中,要及時彌補稅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點和空白點,構建完善的稅收信息管理體系,加大對稅收的征管力度,從而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
一、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相關概述分析
首先,在特點方面。第一,實施分類所得課稅制,個人所得稅的課征對象有11類;第二,將比例稅率和累進稅率等稅率方式結合在一起;最后,定額和定率等費用扣除方式共同存在[1]。
其次,在作用方面。在累進稅率中,高收入者適用于的稅率也比較高,相對應,低收入者所適用的稅率也比較低,有利于將貧富差距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在稅式支出中,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和稅收優惠,稅式支出可以有效調節收入分配。在課稅范圍中,個人所得稅稅基的廣泛性特征比較顯著,可以解決重復征稅這一問題。此外,還要對個人的隱性收入或灰色收入進行合理統計,將其納入到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從而將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最后,在新政策中,新個人所得稅稅率發生了改變,共分為五個檔次,其中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情況,稅率為3%;在36000-144000元范圍內的情況,稅率為10%,在144000到300000元范圍內的情況,稅率為20%,在300000-420000元范圍內的情況,稅率為25%。在420000-660000元范圍內的情況,稅率為30%。
根據這一稅率新變化可以看到新個稅稅率表是全年綜合計算,去除現行速算扣除數項。其中,最新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應該修改為:對于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等后的余額,以此為應納稅所得額。
所以,通過分析,居民一年可以抵扣6萬,分攤到每個月就是5000的起征點,新增加了5個專項附加扣除,其支出重點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等。此外,對于非居民就是指來華就業外國人的起征也是每個月5000元,進而可以多多享受相關抵扣政策。
二、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的征管問題
(一)個人所得稅制度較不完善
主要體現在分類所得稅制的課稅模式的公平性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在開征個人所得稅依賴,大都實施分類所得稅制,不同來源的收入來采用相應的征收標準和征納方法。然而也存在著一些薄弱點:首先,很難對納稅人的納稅能力進行衡量,不同納稅人要根據相應的扣除和稅率計征,年末不匯算清繳,難以將對高收入者收入的調節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其次,分項稅制采用月或按次計征,年終不匯算清繳,極容易引發偷稅漏稅行為。
(二)征收管理力度不足
1.尚未明確稅收征管權和收益權
對于稅收征管權來說,主要是指稅務機關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而收益權,主要是指稅務機關要遵循各項法律規定,在征收稅款以后,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要合理支配和適用稅收收入。首先,個人所得稅的收入調節分配功能比較顯著,中央政府要落實其公平分配的職能,征管權和收益權要歸地方管理,一定程度上對收入分配職能造成了不利影響。其次,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和征稅對象之間有著較強的流動性,稅收來源存在于不同地區之間,如果將其劃分給地方,地方征管的難度性將會越來越高,而且還會引發稅源嚴重的流失現象,不利于地區之間征管權的劃分,稅負的公平性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
2.征管手段比較單一
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工作中,各級地方稅務機關是負責人。然而其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稅務機關尚未構建完善的內部機關的管理方式。征管機構的權責較為混淆,職能也沒有明確[2],其征管環節更是比較復雜、繁瑣,激勵機制的作用也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而且稅務干部的綜合素養參差不齊,人員的計算機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三)代扣代繳機制尚未落實到位
第一,工資外的各種津貼沒有根據規定及時納入到工資薪金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納稅人適用的繳稅檔次比較低,納稅金額也有所減小,無法充分發揮出個人所得稅的功能。第二,一些單位借助走假賬等不法手段來減小計稅項目,使用較低的稅率來對個人所得稅制進行計算,造成代扣代繳機制尚未落實到位。第三,我國征管水平比較低,在實際在征管工作中,過于注重監管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對于本地區次要行業,并沒有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造成一些企業沒有在代扣代繳中履行好自己的責任。
三、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征管的具體建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首先,要將綜合征收與分項征收結合在一起,構建全新的稅制模式。目前,結合我國國情實施分類綜合所得稅制,也就是在所得分類的基礎上,要對納稅人獲得的各類應收收入分別按照比例稅率實施執行申報。在納稅年度結束以后,納稅人合并申報全年綜合的各項所得,稅務部門要對其應稅凈所得額、調整后所得額等進行核定,并對納稅人已經繳納的稅額進行調整和結算,以“多退少補”形式來進行。現階段,對于年所得12萬個稅申報來講,可以起到良好匯算清繳的作用,在個稅征管方面取得出突出進步,但是數據的準確性及匯算清繳的全面性仍然有待提升。
(二)采用正確的個人所得稅征管方式
1.加大執法剛性力度
在《征管法》中,要詳細闡述稅收征管中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懲處出現了偷稅漏稅行為,引導納稅人要樹立高度的自覺守法觀念,避免偷稅漏稅行為的出現。其中,對于出現了偷稅、逃稅行為,要遵循《征管法》中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違法者要自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創新征管手段
要加強稅務機關內部管理建設,稅務機關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機關內部建設,將內部征管機構的職能進行明確,充分了解征管的方方面面。同時,在明確征管各個崗位職責以后,要構建崗責體系和考評獎懲體系,配備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措施,保證人員較高的工作熱情與潛能。
此外,還要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通過計算機要做好稅務登記、納稅申報以及資料保管等工作,以便于全面監督和控制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整個過程,更好地分析個人所得稅稅源的變化情況。要積極構建稅務代碼機制,納稅人要具備相應的稅務號碼。通過稅務代碼,可以更好地辦理銀行開戶、納稅申報以及五險一金繳納等活動。而且稅務機關通過稅務代碼,可以及時對納稅人的納稅信息進行了解,充分掌握納稅人的財產情況、收入途徑等。
(三)改革個人所得稅源泉扣繳獎勵方式
現階段,我國扣繳義務人沒有樹立良好的扣繳義務觀念,所以要給予扣繳義務人員一定的手續費,促進代扣代繳的順利開展。然而在實際上,對于支付手續費的激勵方式來說,其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想將扣繳義務人的代扣代繳稅款義務落實到位,要積極構建扣繳義務人信用評級機制,在制定信用評估等級中,要充分考慮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義務中的履行情況,根據不同等級的扣繳義務人采取適宜的征管方法。首先,在扣繳義務人履行義務過程中,要對由于信用損失給單位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深入分析,也就是稅務機關要重點稽查單位,將扣繳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其次,要嚴厲懲處信用等級不高的單位,引導其要將扣繳義務予以落實。總而言之,源泉扣繳的激勵機制,屬于長效機制之一,稅務機關要對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義務履行情況進行準確評估,還要充分考慮扣繳義務人在稅務檢查中的配合情況,其結果也要向外界公開,這對于源泉扣繳稅收征管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嚴格的征管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發揮出稅收收入的調節功能,不斷提高稅務機關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清清.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中的征管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 (17):19.
[2]李會卿.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納稅,2017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