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紅麗 辛艷民
【摘 要】目的:對心肺復蘇后患者采用急診護理干預對其康復效果的影響進行闡述。方法:以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共計90例心肺復蘇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分層法的方法分成兩組后,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另外干預組患者采用急診護理干預方法,對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差異進行統計。結果: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較之于對照組有明顯縮短(P<0.05),且干預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P<0.05),差異檢驗統計學意義巨大。結論:對心肺復蘇后患者采取急診護理干預舉措,可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關鍵詞】急診護理干預;心肺復蘇;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55.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1
心肺復蘇一般應用于對心跳驟停患者的搶救,由于心跳驟停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因此心肺復蘇的實施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患者致殘率、致死率[1]。近些年來,隨著急診護理愈漸趨于程序化、規范化,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也有了顯著提高,但心肺復蘇后怎樣促進患者康復,也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2]。本次實驗便對急診護理干預促進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的積極影響進行探析。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自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共計90例心肺復蘇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分層法的方法分成兩組后,每組患者各45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范圍自19歲到68歲,均值年齡44.2±3.1歲;干預組中男34例、女12例,年齡范圍自21歲到69歲,均值年齡45.3±3.4歲。對兩組患者的資料做客觀比對,提示可于下文開展比較分析(P>0.05)。研究有較強的可行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心肺復蘇搶救成功后施以常規護理,包括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等。另外干預組患者展開急診護理干預:
1.2.1 強化心電監護 由于復蘇早期,患者心電還不是很穩定,還是會有隨時出現停跳的幾率,因此,應于對照組常規心電監護的基礎上,增多巡視的頻率和次數,由常規的上午、下午各巡視一次增多到每2個小時巡視1次,強化心電監護,盡早發現并識別室性早搏、傳導阻滯等,及時作出針對性處理。
1.2.2 強化腦部復蘇 因健康大腦是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在心肺復蘇的同時,要注意強化對大腦的復蘇。在常規指導患者家屬用毛巾濕敷患者額頭、頸部等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還可對患者做亞低溫治療,將室內溫度控制在18~20攝氏度,從而對患者腦部氧代謝率進行干預,控制腦部再次灌注損傷發生率。
1.2.3 強化氣道管理 在常規無菌氣管插管的基礎上,強化對患者的氣道管理,具體方法有:使用膠帶固定插管近端、避免患者咬扁導管;定期對膠帶予以更換;注意保持患者氣管始終處于濕化狀態下;應用低氣壓囊避免患者誤吸;吸純氧2~3分鐘后再吸痰;吸痰過程當中對患者是否有面色發紺等情況進行觀察。
1.2.4 心理護理 在心肺復蘇成功以后責任護士應每隔2h進行1次巡視,同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把握其心理表現,及時予以心理干預,例如向患者介紹我院醫療水平、技術保障等內容,增強其安全感;向患者做疾病介紹、飲食和運動宣教等,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另外還可以采用播放輕松音樂等方法來幫助患者轉移掉部分心理不適感。
1.3 指標統計 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自急診入院到出院的時間)、心肺復蘇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憶減退、反應遲鈍、煩躁、胸痛等)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計數數據皆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并采用卡方()檢驗方法,計量數據皆以()的模式闡述,并采用t檢驗方法,錄入到SPSS21.0版本統計學軟件當中進行數據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差異 統計數據結果見表1: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較之于對照組有明顯縮短(P<0.05),差異檢驗統計學意義巨大。
2.2 對比兩組患者心肺復蘇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見表2統計數據結果:干預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P<0.05),差異檢驗統計學意義巨大。
3 討論
心肺復蘇雖是一項已經成熟的、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急救技術,但在心肺復蘇成功之后,如何預防患者再次發生心跳驟停猝死、減少其不良反應、促進快速康復上,仍需予以持續性的關注[3、4]。在本次實驗研究當中,我們就從加強復蘇成功后對患者的心電監護、腦部復蘇、氣道管理及心理護理等方面著手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實驗結果發現,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較之于對照組有明顯縮短(P<0.05),且干預組患者在心肺復蘇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P<0.05)。可見,對心肺復蘇后患者采取急診護理干預舉措,可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黃燕紅.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11(23):17-18.
張艷梅.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173-174.
黃麗.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9):1232-1234.
張兵,蘇燕,何蕓芳等.前瞻性護理模式在心肺復蘇后患者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8,1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