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榮
【摘 要】目的:研究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及恢復時間。方法:選取我院腹瀉患兒100例,選取時間為2017.7.20至2018.7.20,按照“簡單隨機”方式分組,每組50例。一組為對照組(常規治療),另一組為觀察組(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療效、恢復時間指標。結果:觀察組患兒實施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后,療效和恢復時間指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對照組相比,P小于0.05。結論:對腹瀉患兒實施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患兒療效指標改善效果佳,且恢復時間指標效果理想。
【關鍵詞】葛根止瀉湯;小兒推拿;腹瀉;恢復時間;效果
【中圖分類號】R5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2
在兒科常見的疾病當中,腹瀉即為其中一種。腹瀉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主要特點為患兒大便性狀改變、大便次數增多[1]。該疾病發病率高,嗜睡、惡心、驚厥以及嘔吐脫水等為主要的臨床癥狀,會引起腹瀉患兒生長發育出現障礙,伴營養不良等情況[2]。目前,臨床上治療主要以西醫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文中選取了我院100例腹瀉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進行治療方式的研究,旨在分析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用于腹瀉患兒的效果和恢復時間,具體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100例腹瀉患兒,時間為2017.7.20-2018.7.20。按照“簡單隨機”方式對腹瀉患兒進行分組,每組50例患兒。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觀察組。對照組在性別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為,男:女=31例:19例;年齡區分,最高年齡為7歲,最低年齡為6個月,平均年齡(1.76±0.74)歲。觀察組在性別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為,男:女=26例:24例;年齡區分,最高年齡為5歲,最低年齡為4個月,平均年齡(1.43±0.23)歲。
兩組腹瀉患兒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3]為: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小兒腹瀉。
排除標準:排除重度脫水、藥物過敏、高熱等患兒。
對比兩組腹瀉患兒上述性別比例、年齡區分等資料,P大于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腹瀉患兒治療方案:常規治療。給予對照組患兒思密達治療,均給予調整飲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病毒、抗炎以及糾正酸堿失衡等對癥治療。兩組患者均以七天為一個療程,持續一個療程。
1.2.2 觀察組腹瀉患兒治療方案: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葛根止泄湯:十五克蒲黃,二十克葛根,槐花、黃柏、地榆及白及各十克。水煎至三十毫升,一天一劑,分兩次進行,口服,并進行推三關、揉天樞等推拿。
1.3 觀測指標 測量兩組腹瀉患兒療效指標、恢復時間指標。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核算軟件為:SPSS 22.0版本,其中以“均數±(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平均差”的形式來表示兩組腹瀉患兒恢復時間指標,并用t值來檢驗。兩組腹瀉患兒療效指標采用“%”形式來表示,用卡方來檢驗。若P小于0.05,則說明兩組腹瀉患兒的指標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療效指標 觀察組腹瀉患兒顯效28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94.00%,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圖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兒恢復時間指標
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為(3.45±0.90)d,大便常規正常時間為(2.52±0.92)d,排便次數正常時間為(2.15±1.24)d,結果與對照組相比,P<0.05。如圖表2所示:
3 討論
小兒腹瀉具有傳染性、流行性,且發病快[4],主要原因為小兒在胃腸功能方面尚未完全發育,調節功能較差,患兒在受到細菌感染后,腸道粘膜會出現損傷,導致出現嘔吐及腹瀉等情況,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5]。在本文中選取了我院100例腹瀉患兒按照分組對照方式進行研究,目的在于觀察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及恢復時間,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為(3.45±0.90)d,大便常規正常時間為(2.52±0.92)d,排便次數正常時間為(2.15±1.24)d,顯效28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94.00%。觀察組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應用于小兒腹瀉中,治療效果良好,且減少了患兒的恢復時間。
總而言之,對腹瀉患兒實施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治療,患兒療效指標改善效果佳,且恢復時間指標效果理想,葛根止瀉湯聯合小兒推拿方法值得醫院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趙巧紅,賈琪.加味葛根芩連湯直腸滴注聯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2):113-115.
謝睿.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味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4,(3):186-186.
胡紅.小兒推拿法結合神闕灸對兒童腹瀉的臨床觀察及作用[J].母嬰世界,2015,(15):52-52,53.
Young,L.,Kemper,K.J..Integrative care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pain[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research on paradigm,practice,and policy,2013,19(7):627-632.
方芳.推拿治療小兒濕熱型腹瀉2例[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2):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