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
【摘 要】目的:針對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探究選擇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觀察。方法:隨機選擇該疾病患者共計84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觀察組共54例選擇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另選30例為對照組以術中胃鏡展開治療。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究。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53/54),對照組77%(23/30),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結腸鏡聯合腸鏡展開探查,能夠縮短檢查時間,減少污染的概率,患者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術中胃鏡治療;結腸鏡治療;臨床治療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gastr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admit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5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astroscope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and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8% (53 / 5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7% (23 / 3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 5) Conclusion: colon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can shorten the examin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ontamination.
Key words: 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traoperative gastroscopy; colonoscopy; clinical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上,以小腸和結腸疾病進而出現的腸道出血疾病,臨床具體表現為便血,患者病情危急,隨時可能出現出血性休克,對生命安全有較大的威脅[1]。下消化道出血因為不能選擇藥物進行控制,常規的檢查不能明確出血原因,想要徹底止血只能選擇剖腹探查[2]。實際情況是盲目破腹探查成功治愈的概率很低。就此我院選擇腸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取得一定研究進展,詳細資料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疾病患者共計84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觀察組共54例選擇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另選30例為對照組以術中胃鏡展開治療。研究資料中男42例,女42例,年齡在23~76歲之間,中間值(42.6±6.9)歲。臨床表現:均出現暗紅色的血便,大約有50~500g,血便反復多次。排除有嘔血病史的患者和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腫瘤出血或是食管胃底部靜脈出血等病癥,所有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對病情展開觀察,以臥床休息、心電監護、胃管尿管以及輸血、輸液等對患者行補充血容量、抗炎以及止血、糾正電解質等的治療。患者身體滿足手術要求后立即展開手術。選擇胃鏡對患者下消化道行探查,開腹,肉眼初步探查,發現瘀斑或積血后做切口流出。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選擇胃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電子腸鏡為日本奧林巴斯生產的,型號CLY-260SL,設備選擇戊二醛中浸泡30分鐘以上徹底消毒,術前行休克糾正,血壓在正常值中,備血,胃鏡聯合腸鏡首先在下消化道中進行探查,開腹后肉眼探查,在積血或瘀斑則在小腸積血段的近端或是遠端做切口,長度1cm,若沒有發現積血或瘀斑則選結腸鏡在肛門附近進行結腸檢查,確定出血病灶后,行手術,若仍無出血病灶則對小腸行二次探查。
1.3 指標觀察[3] 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判定,治愈:術后各項證明體征恢復,止血成功,血常規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止血成功,血常規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止血不成功,各項指標部分達標或完全不達標,患者出現休克。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指標均以芝加哥SPSS 22.0專業醫學數據軟件展開計算,計數數據從%中分析,以檢測,若P<0.05則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愈:觀察組占比65%(35/54),對照組占比44%(13/30);有效:觀察組占比33%(18/54),對照組占比33%(10/30);無效:觀察組占比2%(1/54),對照組占比23%(7/30)。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53/54),明顯高于對照組77%(23/30),差異顯著(=7.352,P=0.011)。
3 討論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在屈氏韌帶以下的,包括小腸和直腸、結腸在內的器官,一般而言出血均是疾病造成,腸道出血可能是小腸憩室、息肉、痔瘡(內痔)或是腫瘤、炎性腸病等病癥,出血的速度不同、出血量的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急性出血病癥患者一般出血較為嚴重,且有反復出血的表現,對預后有較大的影響。
對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最關鍵的是明確患者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但下消化道本身較長,患者出血的原因較多,急性出血后檢查的難度較高。開腹探查或的血管造影是一種治療手段,但前者危險性較高,后者很容易出現造影劑外溢,進而存在較大局限性[4]。
本次研究選擇胃鏡聯合結腸鏡展開治療,胃鏡作為纖維細長軟管,進入體內后機械損傷較小,長度滿足探查需求;但腸鏡對內徑的檢查有較大局限性,此時選擇結腸鏡聯合腸鏡展開探查,能夠縮短檢查時間,減少污染的概率,患者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魏冰冰.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5):12.
李春明,徐曉霞,師恩惠.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6(11):161-161.
張獻文.術中胃鏡聯合結腸鏡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7,7(12):12.
呂黎新,郜海燕.急診結腸鏡檢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6,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