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麗 張漫漫 李慧
【摘 要】目的:探討將優質護理模式應用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近1年來在心血管內科治療的1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研究所需資料,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80例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研究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為94%,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為50%,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優質護理模式,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及護理對策,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優質護理;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內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全身性血管病變或者系統性血管病變在心臟及腦部的表現,臨床主要癥狀:心悸、氣短、呼吸困難、偏癱、失語、眩暈、肢體無力等,此病患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都相對較高,常發病于50歲以上的患者,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療心血管疾病過程中,患者能夠得到有效的護理是很關鍵的,本研究選取我院160例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模式,分析后期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先報道如下:
1 資料
選取我院近1年來在心血管內科治療的1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研究所需資料,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80例患者。研究組男性5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58.35±6.72)歲;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齡(57.28±6.34)歲,病程均在6個月以上。其中入院病因中高血壓96例、冠心病32例、腦出血10例、心力衰竭9例、風濕性心臟病1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均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包括:保持環境整潔安靜、入院宣教、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研究組則給予優質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2.1 心理護理 中老年患者患病后極易產生焦慮、情緒激動、抑郁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深處,適當給予患者安慰、疏導,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多指導患者家屬給予陪伴及鼓勵,多多給予家庭支持;因為病情焦慮的患者,多給講述些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滿足患者。
2.2 健康教育 每位患者對自己的疾病多少是了解一點的,但具體的原因及平時的注意事項了解甚少。護理人員在調查了解后,可以通過晨護時間,利用呼叫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病情及平時注意事項。例如①飲食指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低鹽低脂飲食,平時多食用富含精氨酸食物,可以有助于調節血管擴張力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程度,這類食物一般包括:豆腐皮、山藥、銀杏、鱔魚及芝麻等;②用藥安全:不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所服用藥物及劑量均不同,護士指導患者一定要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不可隨意加減劑量或停藥,告知患者所服藥物的作用及禁忌癥;③排便情況:指導患者早起空腹喝溫白開水,定時排便,切記不敢用力排便,如大便不暢,可順時針按摩肚子,來回走動,促進腸蠕動,也可根據醫囑服用些通腸潤便藥物;④活動強度:指導患者每天適當鍛煉,避免勞累過度,晨起鍛煉時,動作一定要緩慢,鍛煉活動可從最簡單的運動開始,循序漸進的運動,最終來達到生活自理。
2.3 預防并發癥 血管冬季寒冷時極易引起收縮、痙攣,引起供血不足,并導致栓塞,所以冬季一定要告知患者注意保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平時需要控制食欲,堅持鍛煉,戒煙戒酒,勞逸結合等;控制血壓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只有長期堅持控制血壓,才能有效的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血脂過多,容易引起血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各類心血管疾病,所以患者平時也需要服用調脂藥物,如:他汀類、貝特類等。
3 指標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分別給予的護理模式后,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調查,滿意度包括: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
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處理,以例數(n)、百分比(%)表示,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5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分別給予的護理模式,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為94%,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為50%,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6 結果
通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組患者十分滿意有59例(74%),滿意16例(20%),不滿意5例(6%),對照組患者十分滿意7例(9%),滿意33例(41%),不滿意40例(50%);明顯的可以看出,采取優質護理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效率高于對照組。
隨著經濟不斷的提升,人們對各行服務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臨床護理服務也在最基礎的常規護理模式上增加了優質護理模式,以確保患者得到做好的服務。護理人員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患者及家屬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一切需求,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及護理對策,才能更快的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在最需要幫助的同時得到最好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郭晶晶.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2).
程麗萍,徐麗輝.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172-173.
夏紅娟,郭麗艷.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