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春風
【摘 要】目的:分析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5例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進行分組研究,隨機抽簽分為常規(guī)組(n=43)和康復組(n=42),分別施加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jié)果: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康復組腦血栓患者術(shù)后3個月、術(shù)后6個月生活自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88.46±7.04)、(94.18±5.27)分、(95.27±3.18)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腦血栓患者(P<0.05);康復組腦血栓患者焦慮評分(35.24±3.57)分,常規(guī)組腦血栓患者焦慮評分為(42.35±2.88)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結(jié)論: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施加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自主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關(guān)鍵詞】康復護理干預;腦血栓;肢體偏癱;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腦血栓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形成,血液中有形成分進入腦血管,導致腦血管堵塞,血栓形成。該疾病會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腦組織缺血、引起局灶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出現(xiàn)肢體偏癱,生活能力下降[1]。本次研究選取了85例我院收治的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探究康復護理干預其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85例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符合腦血栓肢體偏癱臨床診斷標準,初次腦血栓,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腦出血、嚴重心肝腎等主要器官嚴重病變、認知功能障礙。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43)和康復組(n=42),常規(guī)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15±5.34)歲;康復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0.04±5.21)歲;兩組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常規(guī)組患者施加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溶栓治療護理、病情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監(jiān)測、飲食干預等。
對康復組患者施加康復護理干預,包括:(1)臥床期護理:在臥床恢復期,護理人員應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采取良肢體位擺放,定時更換體位,防止壓瘡及皮膚感染;(2)語言功能恢復護理:患者存在語言溝通障礙時,護理人員創(chuàng)建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加強對其進行其他感官刺激,對其進行一對一語言指導及訓練,促進其語言功能恢復;(3)運動功能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肢體運動訓練,再進行小范圍、小幅度坐姿訓練,平衡訓練,之后逐漸過渡到站立訓練、行走訓練,促進其運動功能恢復;(4)日常訓練: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每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復訓練,如穿衣、床椅轉(zhuǎn)移、如廁、洗澡等,指導和鼓勵患者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循序漸進地改善患者肢體運動障礙、日常生活障礙。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shù)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生活自主能力評分、干預后焦慮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腦血栓患者生活自主能力評分比較
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康復組腦血栓患者術(shù)后3個月、術(shù)后6個月生活自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88.46±7.04)、(94.18±5.27)分、(95.27±3.18)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腦血栓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腦血栓患者干預后焦慮評分比較
經(jīng)過干預后,康復組腦血栓患者焦慮評分(35.24±3.57)分,常規(guī)組腦血栓患者焦慮評分為(42.35±2.88)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10.1175 P=0.0000)。
3 討論
腦血栓患者大多由肢體偏癱的表現(xiàn),機體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運動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嚴重。近年來腦血栓搶救成功率不斷提升,但患者預后依然是個重大問題,患者生活能力驟降,嚴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2-3]。
因此,要重視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的預后護理,提升其生活能力。在以往的護理干預中,以健康指導和飲食控制為重點,并要求患者自行主動康復鍛煉,受疼痛、恢復效果不佳等影響,患者難以主動鍛煉,且鍛煉效果不佳。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以早期言語訓練、運動訓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為主,并對患者進行患側(cè)肢體護理,防止壓瘡和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4]。本次研究,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康復組腦血栓患者術(shù)后3個月、術(shù)后6個月生活自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88.46±7.04)、(94.18±5.27)分、(95.27±3.18)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焦慮評分(35.24±3.57)分,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P<0.05)。這與陳秀仁[5]研究相符,說明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能力,促進其康復。
綜上所述,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施加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自主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唐文巧.早期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作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03):148-150.
喬瑞云,龔河云.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53):246.
譚麗明.康復護理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4):203-204.
許穎銳.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30).
陳秀仁.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栓肢體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及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24):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