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
【摘 要】目的:探討艾滋病護理職業暴露安全防護方案。方法:將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產生艾滋病職業暴露的人員作為觀察對象,產生職業暴露后對護理人員患處處理,通過心理疏導方式使護理人員情緒得以緩解,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對職業暴露護理人員行1年的血液檢測,探討艾滋病毒感染率。結果:護理人員經血液檢測后,并未發生艾滋病毒感染,2人離職。討論: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需提升安全意識,遵循職業規范開展工作,對護理人員佩戴工具做好保護,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控制疾病感染率,使護理人員自身安全得以保障。
【關鍵詞】艾滋??;護理;職業暴露;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R2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艾滋病為重大傳染疾病,現階段臨床醫學無法將其治愈。該疾病為感染艾滋病毒引發疾病,病毒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破壞,致使人體免疫功能喪失,逐漸感染多種疾病,甚至患有惡性腫瘤。艾滋病傳播速度較快,病程較慢,具有一定的隱藏期,死亡率較高。我國艾滋病患者人數呈現增長趨勢,護理人員成為職業暴露高危群體,一旦被病毒感染,便對護理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針對艾滋病護理,需采取職業防護措施,使護理人員人身安全得以保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產生艾滋病職業暴露的人員作為觀察對象,人數總計18,年齡在22-39歲,平均年齡為(28±3.12)歲,暴露類型為針刺、皮膚及黏膜暴露,人數分別為15例、3例,暴露位置為足背、眼結膜、手指,人數分別為5例、3例、10例。
1.2 方法
1.2.1 基本處理 產生職業暴露的護理人員應用肥皂液清洗患處,若皮膚表面存在傷口,應當對傷口反復擠壓,將患處血液排出,并再次利用肥皂水進行清潔,規避局部患處擠壓方式,傷后沖洗后,利用75%乙醇消毒,將傷口敷貼[1]。傷口處理后,抽取護理人員血液,送至檢驗科檢測,上報于上級部門。上級部門對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情況及危險程度進行評價,為護理人員服用抗病毒藥劑,最佳服用時間為產生職業暴露4h內,最遲不能超過24d,若超出時間界限,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觀察實際情況[2]。
1.2.2 心理疏導 護理人員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后,會產生恐懼、焦慮、煩躁心理,需對護理人員采取心理疏導干預,使護理人員保持穩定情緒。本次實踐中,對18例護理人員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為護理人員講解艾滋病職業暴露相關知識,使護理人員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明確職業暴露艾滋病毒后,所產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指導護理人員控制病毒感染的方式。告知護理人員不同感染方式能夠產生病毒感染的幾率。其中粘膜暴露感染病毒的幾率為0.09%,銳器刺傷感染艾滋病毒的幾率為0.4%,使護理人員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艾滋病職業暴露[3]。
1.3 觀察指標 對18例艾滋病毒職業暴露護理人員行1年的血液檢測,觀察護理人員病毒感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利用spss21.0行數據處理,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8例艾滋病職業暴露護理人員經1年檢測后,并未發現感染艾滋病毒,但其中的2名護理人員選擇離職。
3 討論
職業暴露指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與有病毒器物接觸,甚至接觸病原體,致使自身產生感染疾病的風險。護理人員開展工作中,多因素會致使職業暴露,比如針刺、接觸患者血液、痰液、體液等。護理人員據職業要求,使得自身肌膚、黏膜接觸到艾滋病毒,這種情況在臨床被稱為職業暴露。艾滋病疫苗并未研制成功,護理人員一旦發生職業暴露,便具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感染病毒幾率與護理人員自身體質存在聯系,與感染艾滋病毒時間及計量息息相關。常規情況下,切口越大,接觸病毒時間越長,感染幾率則越高,中后期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威脅高于早期病毒感染者。采取針對性安全防護措施,是控制護理人員艾滋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針對本院護理人員艾滋病毒職業暴露方式,選擇針對性防護方案。首先,對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相關知識進行培訓。護理人員產生職業暴露原因在于自身對職業安全知識了解不足,自身防范意識較差,缺少相關臨床操作經驗。醫院應當對新入職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帶教,由帶教教師指導新人掌握熟練的消毒及隔離防護技巧,使新人能夠在短時間自行處理工作。專科護理人員接受相關培訓后,醫院需定期展開職業講壇,使護理人員安全防護知識水平提升,不斷增加其知識儲備,提升艾滋病護理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警覺性。護理人員應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動手能力,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穿戴防護用具,以平常心完成日常工作,防止出現歧視患者的現象。其次,規范護理人員操作,護理人員對患者施以入侵操作時,應當根據相關原則進行操作,規范自身每個動作,防止出現刺傷等問題。針頭經使用后不得再次套針帽,應當對其進行銷毀處理。若患者在治療時不配合工作,兩名護理人員可配合,或者利用約束帶對患者進行約束。靜脈輸液過程中,采取安全型留置針,處理污染物品、血液及體液,佩戴防護手套,完成所有工作,護理應當集中進行,靜脈輸液結束后,應當按壓針眼4min,防止出現滲血感染問題。若操作中過程,防護手套破裂,應當及時更換,并認真清洗手部。再次,采取消毒隔離措施。艾滋病患者用品皆為一次性,針頭等侵入工具不得在使用后,傳遞于他人手中,需要將針頭放置于利器盒,在盒子外部做好標識,相關人員做好統一焚毀。患者病房應當保持充足的光線,病房中設施布置簡單,使護理人員工作開展更加方便,對于患者嘔吐物應當排入特殊衛生間,對下水道做好消毒。最后,規范洗手、消毒。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結束后,手部會帶有病毒微生物,此類微生物也是病毒傳播的源頭,因此,護理人員工作結束后,應當采取規范洗手方式,直接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護理人員,需利用清水或者肥皂水對手部進行仔細清洗,若發現存在傷口,應當對傷口進行包扎,并在日后工作中,佩戴雙層手套,在條件允許下,調換崗位,直至傷口恢復。
參考文獻
周眉.艾滋病護理職業暴露的安全防護對策分析[J].當代醫學,2018,24(04):155-156.
余海燕,向江琳,蔣紅,楊小華.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艾滋病病區護理人員銳器操作職業暴露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7,32(17):10-12.
劉瑞華,王蕾,馬丹丹.醫院護理人員開展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的措施[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04):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