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華 鄒淑春
【摘 要】目的:探討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影響。方法:將本社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隨機分為常規組(常規化護理)、研究組(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各35例。結果: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張壓、收縮壓、BMI指數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通過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血壓和血糖水平,而且還能有效控制患者體重。
【關鍵詞】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糖尿病;影響
【中圖分類號】R73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糖尿病屬于臨床多發病,嚴重困擾著患者日常工作、生活,此病會紊亂患者內分泌,減弱各項機能,誘發諸多并發癥。在醫學領域中,糖尿病備受關注,多數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因為身患糖尿病而下降[1]。基于此,本文以70例社區糖尿病患者為例,特此分析了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70例社區糖尿病患者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根據電腦隨機的方式將之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兩組各35例。研究組中男性研究對象18例,女性研究對象17例,年齡35-77歲,平均(37.9±6.5)歲;病程1-16年,平均(7.9±1.8)年。常規組中男性研究對象19例,女性研究對象16例,年齡37-79歲,平均(37.7±6.9)歲;病程1-15年,平均(7.5±1.9)年。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值>0.05,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即降糖治療、檢測血糖、控制飲食等,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開展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即(1)個體化健康宣教:分析患者健康檔案,用表格的形式表現出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高危因素,積極與患者交流,使患者明確了解自身情況。同時為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識、防治策略,囑咐其遵醫囑嚴格檢測血糖,一旦發現血糖異常,需立刻就診。另外,告知患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科學飲食,適當運動,禁煙戒酒,保持愉悅心理,加強身體免疫力。(2)個體化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密切留意患者的行為和心態變化,以患者具體情況予以個體化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減輕其負性情緒。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家屬交流,為患者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同時在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充分發揮家屬監督作用。(3)個體化飲食護理:以患者年齡、體重、身高、飲食喜好、勞動情況,制定個體化膳食方案,為患者講解食物熱量換算方法,囑咐患者定期測量體重,并以此調整膳食方案,均衡飲食結構,禁止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3)個體化運動護理:以患者居住環境、喜好,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以患者耐受、不疲勞為宜,告知患者運動期間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張壓、收縮壓、BMI指數。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2.0軟件統計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據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張壓、收縮壓、BMI指數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近兩年來逐步呈攀升態勢,該病若是單純用藥治療難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需要患者明確了解自身情況,掌握疾病有關知識,通過自身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2]。社區常規化護理模式下,主要利用健康宣傳手冊、健康知識講座向居民普及糖尿病知識,使其了解自身病況,但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再加上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存在視力模糊、乏力等表現,難以幫助患者鞏固糖尿病相關知識。而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以常規化護理作為基礎,遵循個體化差異,對患者實施面對面、一對一的系統化、個體化 護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且適用范圍廣,醫患交流也更加緊密,這樣一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明確的了解和更高程度的掌握,通過科學膳食、合理運動、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等社區個體化護理措施,再結合患者自身努力,達到控制血糖、血壓、減重的目的[3]。
本文中,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張壓、收縮壓、BMI指數均低于常規組(p<0.05)。由此說明社區糖尿病患者行個體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余燕南.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0):184-185+192.
趙繼清.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3):195-196.
鄧穎.社區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8):4364-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