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莉
【摘 要】目的:分析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使用孕激素對血清孕激素誘導阻斷因子(PIBF)與安胎結局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81例先兆流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使用常規保胎治療聯合孕激素治療的有43例,記為A組,僅使用常規保胎治療的有38例,記為B組。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PIBF水平、安胎結局。結果:治療前兩組血清PIBF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升高(P<0.05),A組顯著高于B組(P<0.05);A組保胎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P<0.05)。結論: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使用孕激素可提升血清PIBF水平,改善安胎結局。
【關鍵詞】孕激素;先兆流產;孕激素誘導阻斷因子;安胎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2
先兆流產即為在妊娠早期孕婦存在輕微酸痛、下腹脹痛問題,且陰道少量出血,具有流產的可能性。其病因與孕婦體質、過度勞累以及妊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不足等相關。但若延誤治療將顯著提升流產風險,無法繼續妊娠。本次研究將分析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使用孕激素對血清孕激素誘導阻斷因子(PIBF)與安胎結局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接診的81例先兆流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使用常規保胎治療聯合孕激素治療的有43例,記為A組,僅使用常規保胎治療的有38例,記為B組。入選患者均為初產婦,單胎妊娠,排除葡萄胎、胚胎先天性畸形、合并妊娠期并發癥患者。A組年齡20至37歲,平均(28.1±4.0)歲,孕周6至8w,平均(7.1±0.5)w;B組年齡21至37歲,平均(28.2±4.0)歲,孕周6至8w,平均(7.2±0.5)w。兩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A組使用常規保胎治療聯合孕激素治療,叮囑患者多休息,服用維生素E膠丸口服,100mg/次,1次/d,注射用絨促性素肌注,首次用量為1000U,根據HCG水平適當增加加量,每次不超過5000U,隔天1次;孕激素使用黃體酮注射液(生產單位: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562)肌注,20mg/次,隔天1次,與注射用絨促性素交替進行。
B組僅使用常規保胎治療方式,操作同A組。
治療時間為2w。
1.3 研究指標 (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PIBF水平。經酶聯免疫吸附檢測。(2)安胎結局。安胎成功:在孕周≥10w時無先兆流產癥狀。
1.4 統計學分析 兩組數據資料用SPSS23.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PIBF水平 治療前兩組血清PIBF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升高(P<0.05),A組顯著高于B組(P<0.05)。見表1。
2.2 安胎結局 A組與B組保胎成功例數分別42例、32例,保胎成功率分別為97.67%、84.21%,A組顯著高于B組(=4.632,P=0.031)。
3 討論
當前臨床上先兆流產的發病機制并不明確,通常認為與多種致病因素相關,例如胚胎原因與母體原因等[1]。從胚胎方面而言,原因可能為父體與母體生殖細胞不健全,形成異常胚胎,早期凋亡危險性很高。從母體方面而言,包括婦科疾病、胎盤感染、羊水不足、營養不良等。有研究認為[2],母體垂體與卵巢功能障礙導致激素分泌不足也是先兆流產的重要原因。早期診斷并對應治療對維持繼續妊娠、減少流產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血清PIBF水平均升高(P<0.05),A組顯著高于B組(P<0.05),提示基礎治療與聯用孕激素治療、僅使用基礎治療均可促進血清PIBF水平的提升,但前者作用更明顯;A組保胎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P<0.05),提示孕激素可改善安胎結局。血清PIBF具有免疫微環境調節作用,在母胎界面上可促進子宮敏感性的降低,幫助胚胎實現免疫逃避。另外,其可增加封閉抗體的合成量,抑制子宮收縮,發揮保胎作用。黃體酮為常見孕激素,外源性補充可誘導T淋巴細胞免疫應答作用,激活孕激素受體,分泌PIBF,促進Th1/Th2細胞因子網絡偏移向Th2型免疫,維持正常妊娠[3]。相較于僅使用常規治療,增用孕激素可增強血清PIBF促分泌作用,改善保胎結局。
綜上,先兆流產患者治療中使用孕激素可提升血清PIBF水平,改善安胎結局。
參考文獻
何曉夢,趙小衛,呂娜.黃體酮治療先兆流產患者前后血清中孕酮(P)和孕激素誘導阻斷因子(PIBF)表達比較[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3):395-397.
劉曉華,岳潔,盧鉞,等.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孕婦孕早期激素水平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4):361-363.
楊小芳,彭君醒,葉國娟.孕激素對先兆流產患者血清PIBF水平變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9):19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