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慶妮 武星君 饒艷華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學歷層次實習護生的自我指導學習能力,以給出相應的指導,促進護生實習生自我指導學習,進而提高實習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7月進入曲靖市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60位護生,按照學歷進行分組,分為專科組(78人),本科組(82人),運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調查問卷研究。結果:臨床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常模,為(25.19±4.31)分,常模為(29.46±5.34)分。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實習生的得分有顯著差異,其中,專科實習護生得分(24.95±4.51)分,本科實習護生得分(25.71±4.22)分,經比較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受環境、個人等因素的影響。結論: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實習生的自我指導學習能力不同,臨床老師應當給予相應的指導,促進護生實習生自我指導學習,進而提高實習效果。
【關鍵詞】學歷;實習護生;自我指導;能力調查
【中圖分類號】R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自我指導學習( self- directed learning,SDL)是終身教育理念中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Knowles下了這樣的定義:“個人在或不在他人的幫助下,主動地認識自己的學習需要,制定學習目標,識別可供利用的人際和物質資源,選擇和應用適當的學習方式學習,并對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的過程”。[1]其核心在于對自己能力的掌握與自我評價,是自我人格在情感上的一種表現。自我指導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參與者一般充滿動機、目標明確、自我約束力強。學習者的自我指導學習能力受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響著個人的生活滿意度、學習能力等,作為將要成為護士的群體,臨床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其各方面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探究其影響因素,有利于研究不同學歷層次實習護生的自我指導學習能力,以給出相應的指導,促進臨床實習護生自我指導學習,進而提高實習效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7月進入曲靖市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60位護生,按照學歷進行分組,分為專科組(78人),本科組(82人),女生131人,男生29人。所有護生均自愿參與調查,中途以任何理由退出者或不配合者予以排除。
1.2 研究方法 一般情況調查表:自制量表,且設計完成后,先進行小范圍的預調查,并邀請專家對項目內容進行修改,進一步完善調查量表。調查內容包括學歷、年齡、性別、專業課成績、操作技能成績等多方面內容。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取4點量表的形式,各項目評分為1~4分,內容為都不正確、少數正確、多數正確、全部正確,為正向題,得分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高。
實施調查:由帶教的老師發放和收回調查問卷,每個學歷的實習護生的問卷由兩位老師負責。以不記名形式發放,用統一指導語句對護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解答,要求問卷填寫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準確回答問卷內的各項內容,交代問卷的任何答案都不會對實習護生本人造成任何影響。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根據學歷,分別放置統一處理。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收回問卷160份,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4.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使用()表示,t檢驗。計量數據使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常模,為(25.19±4.31)分,常模為(29.46±5.34)分。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實習生的得分有顯著差異,其中,專科實習護生得分(24.95±4.51)分,本科實習護生得分(25.71±4.22)分,經比較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受環境、個人等因素的影響。
3 討論
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自我效能感情況不同。調查顯示,學歷為本科的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專科的實習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點表明,學歷稍低的臨床實習護生在實際臨床中,接觸的多為基本的護理常識與技能操作,很少接觸更高層次的護理知識和科研成果,因此不能看見護理職業魅力,對自身的職業表示懷疑,因此自我指導學習能力缺乏,工作積極性不高;本科實習護生在校時間長,知識學習和掌握的相對全面,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深入的護理研究成果和新發現,能夠對自我給予較高的評價,自我效能感高,對護理職業的熱愛程度較高,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了解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學習,其自我指導學習能力較強。通過調查發現,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實習護生,其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較好,能夠自身控制、調節學習行為,到達理想的臨床護理學習效果。醫院在帶教的過程中也發現,臨床實習護生的知識水平長短不齊,學歷層次也不同,因此在帶教時臨床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有差異,學歷低的臨床實習護生接受能力差,而高學歷的護生能夠快速進入狀態。
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個人行為,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的臨床實習護生能夠快速的進入實習狀態,在應對臨床上的困難能夠主動的進行研究與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好,而自我效能感得分低的臨床實習護生,對臨床知識的接受能力差,不能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在醫院帶教的過程中,帶教老師應當明確不同學歷層次的臨床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找到原因,并給予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護生的各方面能力,為未來的臨床護理培養適應現代護理的高質量人才。本次調查的研究的人員和樣本數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研究結果真實,對不同學歷層次實習護生的自我指導學習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展現,希望能夠為今后的研究和護理人員的培養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Knowles,M.S.(1975).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文國英,黃麗,蔣明珠.不同學歷層次實習護生的職業價值觀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 (20):2510-2511
王夢,陳瑜.臨近就業實習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調查[J].護理學報.2016 (2):39-42
[34陳飄霞,隋晶,余靜茹.不同學歷層次護生技能操作和學識的差異性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 (56):11158-11159
黃一華,陳二玲,鄭建敏.基于不同性別、學歷層次婦科護生的臨床帶教管理[J].蛇志.2016,28 (3):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