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伊,通信作者:沈金鳳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北京 101300)
產后缺乳是產后常見病,表現為產后乳汁極少或全無,不足以喂養嬰兒,發病占產婦總數的20%~30%[1]。近年來,隨著高齡產婦的增加、生活及工作壓力增大、營養不均衡等諸多因素,導致產婦缺乳的現象日漸增多。筆者認為本病主要由產后氣血虛弱、肝郁氣滯所致,具有產后多虛、虛實夾雜的特點,并運用針藥結合治療產后缺乳,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氣血虛弱 傅青主認為,乳汁乃氣血化生而成,無氣血不能化生乳汁。而氣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若患者先天氣血虧虛或脾胃虛弱,后天因分娩氣血耗損過多,導致乳汁生化無源,故產后缺乳。
1.2 肝郁氣滯 此類患者大多屬于乳汁分泌旺盛,生性憂郁,或產后由于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以致肝氣失調,氣機不順,乳房脈絡不通,運行不暢,而致產后缺乳。
2.1 氣血虛弱型 治法以補氣血通乳為主。處方:通乳丹加減。方中黃芪補氣,黨參補中益氣,當歸補氣生血,麥冬養陰生津,佐木通以引經通乳。臨床中,筆者加大補益氣血藥物用量,因木通有腎毒性,故換為通草。頭暈心悸者,加炒酸棗仁;納呆腹脹者,加陳皮、廣木香。
2.2 肝郁氣滯型 治法以疏肝理氣解郁、通絡下乳為主。雖為實證,但發于產后,故為本虛標實。處方:下乳涌泉散加減。方中生地黃、芍藥養肝血,柴胡疏肝解郁,白術健脾益氣,甘草調和中氣,麥冬益陰滋胃,通草通絡下乳,遠志利竅而消乳腫。臨證應用時,大便偏溏者,去生地黃,加炒白術、煨木香;夜寐差者,加炙遠志、炒酸棗仁。
內服中藥同時加用針刺治療。取穴膻中、少澤、足三里、太沖。針刺能促進產后泌乳在古籍中早有記載?!躲~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膻中有治婦人乳汁少功效。”《針灸大成》云:“無乳,膻中、少澤此二穴神效?!彪袨闅鈺?,心包募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少澤是手太陽小腸經井穴,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可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化生為氣血,運行至乳房化生為乳汁。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穴位,具有補中益氣、調節脾胃運化的功效。多數孕婦生產后由于體內激素水平劇烈變化而出現產后抑郁癥狀,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太沖為足厥陰肝經原穴,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故針刺以上穴位可起到益氣養血、理氣通絡下乳的功效。
患者,女,24歲,2013年10月21日初診。產后乳汁少15 d?;颊哂诎朐虑耙蛱ツぴ缙菩衅蕦m產分娩一男嬰,體重2 260 g。因新生兒輕度窒息,轉外院新生兒科病房4 d,不許探望,以致產婦情志抑郁,待哺乳時無乳汁分泌。診見:胸脅脹悶,善嘆息,乳房脹痛,下腹脹痛,不思飲食,惡露量少,色暗,納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診斷:產后缺乳。治宜疏肝解郁,通絡下乳。處方:柴胡12 g,漏蘆12 g,通草12 g,王不留行12 g,白芍15 g,當歸15 g,茯苓15 g,白術15 g,干益母草30 g,陳皮10 g,3劑。水煎服,每日1劑。針刺取穴膻中、少澤、足三里、太沖,每次留針20 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3 d。
二診:服上藥后,乳汁較前稍多,質稀,乳房松軟,納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處方:生黃芪20 g,當歸15 g,黨參片15 g,茯苓15 g,白芍12 g,桔梗12 g,麥冬12 g,通草10 g,7劑。每日1劑。針刺取穴及治療方法同初診。囑其注意飲食、營養,調暢情志。1周后復診:乳汁超出嬰兒需求量,睡眠可,舌淡紅,脈平和。
按語:產后缺乳易發生于產后前3~7 d內,甚至整個哺乳期都可發生。本病是產后常見疾病,雖非重病,但影響了嬰兒的生長發育,同時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本例患者初為肝郁氣滯,以致經絡阻塞不通,阻礙乳汁運行,用疏肝通乳法治療后癥狀較前好轉。產后氣血虛,加之納差,脾虛運化無力,氣血化生乏源,導致乳少,故二診用補氣血通乳法治療。在治療上辨證用藥,內外結合,并注意食療,故療效較好。
西醫認為,先天性乳腺發育不良或手術創傷等均可損傷乳腺,導致產后乳汁分泌障礙[2]。產后開乳晚或新生兒吸吮力差,乳頭吸吮刺激較弱,使垂體的反射調節減少,導致垂體分泌催乳素明顯減少,最終引起乳汁分泌減少。如產婦有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也可導致催乳素減少,使乳腺腺泡、導管壁肌上皮細胞收縮力減弱,影響乳汁的排出,進一步導致乳汁減少或加重。
筆者認為產后缺乳主要與氣血虛弱、乳汁生化乏源和素性抑郁、產后不良情緒有關。在臨床辨證分型上,觀察患者癥狀,并結合乳房是否有脹痛,辨別虛實。如乳房軟,無脹痛,主要是氣血虛弱;如乳房硬痛,拒按,主要是肝郁氣滯所致。虛者補氣養血,實者疏肝解郁并輔以安神寧心及心理疏導,還可配合針刺治療及飲食療法。臨床上無論何種證型均佐以通乳之法,以增強療效,常用王不留行、通草、漏蘆等通乳藥。產后缺乳宜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尤其以產后半個月內療效最好。若氣血虛弱較重,或產后缺乳超過半個月后治療,往往療效不佳,治法以補氣養血、通絡下乳為主。肝郁氣滯者,如失治易轉變為乳癰,出現乳房結塊,有波動感,甚則紅腫熱痛,伴寒戰、高熱等癥狀。同時提倡早哺乳,按需哺乳,以促進乳汁分泌。哺乳期的作息狀況、飲食習慣及情緒都是影響乳汁分泌的重要原因,因此產婦要保證充足睡眠,飲食營養豐富及保持心情舒暢[3-4]。此外,醫院應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醫生盡快指導產婦母乳喂養,必要時采用針藥結合治療產后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