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017000)
神經性耳聾又稱感音神經性聾,是內耳聽覺神經、大腦聽覺中樞發生病變,引起聽力減退,甚至聽力消失的一種病證。本病屬中醫“久聾”范疇,久聾之名出自《諸病源候論》,因臟腑失調,氣血陰陽虧虛,耳竅失養,或經脈閉阻,氣滯血瘀所致,以聽力減退、病程長為主要臨床表現。筆者在臨床中運用八珍湯合逍遙散加減治療神經性耳聾患者2例,現報道如下。
案例1.患者,女,65歲,于2016年8月20日初診。20多年前曾先后兩次行腦瘤切除術,現左眼基本失明,左耳聽力基本消失。近日來患者右耳持續性耳鳴,聽力下降明顯,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療,診斷為神經性耳聾,給予金納多及前列地爾改善循環治療半個月,效果不佳,患者及家屬欲嘗試中醫治療請我科會診。四診診查結果:患者面色蒼白,少氣懶言,肢體倦怠,情緒比較低落,舌淡無血色,苔薄白,脈細。治宜益氣養血,疏肝理氣,予以八珍湯合逍遙散加減。處方:當歸15 g,生地黃10 g,熟地黃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柴胡15 g,茯苓15 g,生白術15 g,甘草片6 g,薄荷10 g,生姜15 g,香附20 g,肉蓯蓉片20 g,淫羊藿10 g。每日1劑,水煎分服。6劑后患者自覺癥狀無明顯改善,舌象由無血色轉為淡紅,脈象無明顯變化,繼續給予上述方劑。6劑后患者自覺少氣懶言有改善,面有紅光,舌體更有血色,脈搏變有力。后患者出院,在門診仍繼續給予上述方劑6劑,患者服用5劑后,右耳耳鳴基本消失,面色紅潤,舌體紅潤。繼續給上方6劑鞏固治療。隨訪患者耳鳴消失,情緒積極向上,比較健談。
案例2.患者,男,60歲,于2016年8月20日初診。患者自述不知何時右耳出現耳聾,近日無意中堵住左耳,才發現右耳幾乎完全失聰,但無耳鳴,于北京某醫院檢查,診斷為神經性耳聾,并給予各種改善循環、營養神經治療,療效甚微。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面色潮紅,脾氣暴躁,舌紅,苔略白,脈沉細。治宜益氣養血,疏肝理氣,予以八珍湯合逍遙散加減。處方:當歸15 g,生地黃10 g,熟地黃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柴胡15 g,茯苓15 g,生白術30 g,甘草片6 g,薄荷10 g,生姜15 g,香附20 g,神曲10 g。每日1劑,水煎分服。服藥1周后患者面色潮紅緩解,又予以上方。1周后患者自覺右耳有些聽力,繼續給予上方治療。1周后患者確認右耳有聽力,持續給予上方治療。半個月后患者右耳聽力明顯改善,但較左耳仍然有差距。
八珍湯由四君子湯及四物湯而成,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功效為補氣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是補氣圣方,也是補氣的基礎方劑;四物湯由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組成,功效為養血調血,主治沖任虛損、血虛血滯證,是補血圣方,也是補血的基礎方劑。逍遙散由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炙甘草及生姜和薄荷組成,功效為疏肝解郁、養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虛證,是疏肝解郁、養血健脾的常用方劑。上述兩位患者皆為久病體虛之人,大病久病后氣血虧虛,從患者的舌脈可見一斑,給予八珍湯培元固本、補氣益血,使其氣血充足,聽物有聲;久病往往會肝郁氣滯,耗血傷脾,給予逍遙散疏肝解郁、養血健脾,心情條達則氣無所滯,血無所瘀,氣血通暢,聲音由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