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菜是中華文化走出國門的有力推手,中華文化是海外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也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所在。中國美食不但具有征服味蕾的色香味,還往往具有深邃豐富的哲學思想。這其中既有“天人合一”又有“中和為美”,還有“烹飪喻治國”。比如,中國菜品講求調和搭配,寓意是眾生之間優劣互補;中國火鍋講求圍桌而坐,寓意是團團圓圓、紅紅火火;中國烹飪講究火候,寓意是進退有節、張弛有度。所以,縱然語言不通,在品嘗中華美味時,也可以一點點去參悟美食背后的中國文化。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舉辦的“促進和發展地方菜系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學榮、福建省餐飲文化促進會餐飲研究分會秘書長仲建蘭博士、陜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曉鐘在發言中分享受了順應“一帶一路”政策,引導中華美食走向國際的成功經驗。
陜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陜菜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曉鐘以《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之機實施陜菜品牌創新工程》為主題進行發言。劉曉鐘指出,基于陜西小吃的名氣大于陜菜的現狀,著重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陜菜的宣傳推廣力度。從2013年開始,支持中國陜菜網和大唐博相府文化酒店聯合舉辦大型公益活動——“陜西美食探秘之旅”,至今已走遍關中各個區縣和陜南的安康和漢中。二是開展陜菜理論研究。召開“陜菜品牌創新工程”理論研討會。會后編印了“陜菜品牌創新工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組織編印、出版發行了《傳說陜菜》一書,還組織印制了《陜西餐飲品牌企業服務指南》。特別是從2012年起,支持陜菜網出版“陜菜品牌創新工程——中國陜菜文化系列叢書”。這一系列陜菜文化系列叢書的出版,完善了陜菜理論體系,更加強有力地推動陜菜的發展,同時也為熱愛陜菜和烹飪的人士提供一份翔實完整的操作指南。三是樹立陜菜行業品牌。首先在全國各地建立陜菜協會,并開展陜菜“品牌店”“示范店”的創建和認定活動;陜西眾多小吃被列入國家、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展“陜菜之鄉”的命名活動。未來的設想是“請進來人才”和“走出去交流”,把陜菜作為文化的載體,將行之久遠,再創輝煌。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學榮做了《淮揚美食品質提升全球共享》的主題發言。在發言中指出面對經濟新常態下,餐飲業進入發展新時代,江蘇要在打造淮揚美食特色、質量安全、品質提升、助推區域餐飲經濟發展等方面做不懈努力。
江蘇省凝聚全省行業共識,打出“水韻江蘇、美食天堂”新概念,旗幟鮮明地唱響“淮揚美食、全球共享”的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分別是:一是堅持消費引導,強化市場主導;二是堅持突出重點,帶動全面發展;三是堅持質量為本,提升品質水平;四是堅持綠色發展,轉變消費方式。
江蘇省整合全省各地方政府、行業組織、餐飲企業資源,形成合力,推動餐飲產業、淮揚美食發展。主要措施有十個方面:①標準化工作;②信用體系建設;③加快人才培養;④加快文化建設;⑤淮揚美食國際拓展;⑥淮揚品牌提升;⑦菜點質量提升;⑧創新服務模式;⑨打造智慧餐飲;⑩質量安全提升。
福建省餐飲文化促進會餐飲研究分會秘書長仲建蘭博士做了《促進閩菜繁榮發展助推閩菜“走出去”》的主題發言。在發言中,仲建蘭博士首先對閩菜及閩菜發展現狀做了簡要介紹,隨后講解了福建省發展閩菜的政策措施。同時分享了“積極開展閩菜研究和宣傳,不斷拓展閩菜品牌在省外境外的影響力”“加快閩菜人才培養,助推福建閩菜‘走出去”的寶貴經驗。在不懈的努力下,福建餐飲結出碩果。據初步統計,目前有華萊士、橋亭、淳百味、令狐沖、國榮、東方紅、周麻婆、瑪格利塔、姑奶奶、佳客來等100多家福建品牌餐飲企業走出省外拓展,有樂美隆、橋亭、國榮等10多家福建品牌餐飲企業走出境外拓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