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云
摘要:隨著國家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機構智庫,它是由多學科的專家組成,各行各業的需求者提供相應的參考意見。而當前國家的智庫建設,仍舊處于一個發展階段,需要各個行業、部門大力的支持。本文從智庫的發展入手,簡述圖書情報機構在國家智庫建設方面的作用與創新成效。
關鍵詞:圖書情報機構;智庫建設;資源整合
引言:我國的新型智庫建設工作,是促進我國改革時期能夠科學決策的重要環節,而對于智庫建設來講,圖書情報機構是科學有效搜集、存儲以及傳播知識的途徑,在智庫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圖書情報機構針對智庫發展的剖析,我們可以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以便智庫建設在社會主義環境下更好地發展。
一、智庫的內涵
智庫常被人們稱為智囊團、思想庫,被人稱視為領袖的另一個大腦。智庫的起源一般被認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為進行軍事情報討論而專門設立的保密室,經過逐步地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已成為西方國家較為普遍的戰略研究和政策咨詢部門。對于中國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我國的智庫主要就是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設立的,是當前黨和國家治理與決策體系里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實現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智力保障。對于智庫來說,知識資源是其研究報告質量和影響力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圖書情報機構一直以來都承擔著信息、情報、知識的搜集、整理、傳播等任務,科學有效的為智庫建設提供新型知識服務,為我國智庫建設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1]。
二、我國智庫的發展現狀
(一)智庫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均衡
我國當前,由于智庫建設仍舊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發展時間還較短,主要是以政府內部的政策型附屬智庫為主。雖然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智庫在國家建設治理體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是由于我國的智庫多以政府型和高校建設型智庫為主,民間智庫建設緩慢,數量較少,智庫結構發展不合理,存在明顯的缺陷。
(二)智庫建設投入不足,缺乏經濟支持
智庫發展需要不斷地搜集資料,充實數據庫,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確保智庫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在我國,智庫建設投入的主要來源是政府的資助和社會的支持,但是由于部分領導對于智庫的建設工作缺乏重視,且社會上的捐贈支持極不穩定,導致我國的智庫建設工作無法順利進行。而在接受了部分企業財團的投資之后,智庫發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受限于人,導致缺乏工作獨立性。
(三)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不足,分工不明
目前,國家、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智庫的人才隊伍水平對于智庫的發展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講,智庫就是人才庫,但是隨著我國智庫不斷擴張性發展,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并沒有隨之發展,缺乏大量的各科高級人才。在某些高端學科,缺乏領軍和杰出人才,這樣一來極大地限制了我國智庫的發展。同時由于人才的嚴重缺乏,現有人才經常身兼多職,專業研究和實踐探索工作分工不明,甚至出現了在一些專業崗位有外行人進行指導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圖書情報機構對于國家智庫建設的服務和支持能力。
三、圖書情報機構對我國智庫建設的作用
(一)彌補結構缺陷,促進智庫的合理化發展
在當前我國的政府型智庫、高校智庫及各類的民辦智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發展不平衡,模式僵化等結構缺陷,這成為制約我國現代化新型智庫的建設發展工作的一大因素。這時,圖書情報機構的設立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別進行改良和彌補,以支持智庫的合理化建設。例如,建設不同類型的圖書機構就可以彌補建設的不足。建設城市公共圖書館可以為市民提供民間智庫服務;在高校建立校園圖書館可以校園的師生提供智庫服務;在政府內部設立各大科學研究院,為政府決策和科學管理保駕護航。對于各類的圖書機構,它本身就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就已經具備了成為智庫的條件。據研究表明,圖書館可以為智庫提供服務,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且近幾年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圖書館已經實現了數字化和網絡化。這些資源豐富、技術先進的圖書館必定會為國家、社會提供合理的智庫服務。
(二)整合社會資源,促進智庫的數據庫積累
對于智庫來講,自身的知識資源儲備是保證其研究報告質量和影響力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當前我國智庫建設較為分散,利用效率低下,對于一些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較為緩慢,無法提供高效快捷地提供服務。所以圖書情報機構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一些比較分散的信息進行資源整理,以促進智庫數據庫的資料積累。智庫還可以通過信息的資源開發來實現私人定制服務,構建私人數據庫,整合社會資源,將其建設成為知識創新和資源共享的平臺,最大限度地提高智庫的服務能力。例如,上海信息研究所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五大特色學科為主的發展格局,即信息資源管理、國外社會主義、應用信息學、城市化研究以及現代傳媒研究。這些特色學科的發展,經歷了長期的資源整合與積累的過程。在新形勢下,通過新思維、新技術、新平臺來加以整合,充分體現了與時代共進步的信息智庫發展特征[2]。
(三)促進培養國際化人才,建設智庫人才團隊
當前社會,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在智庫中更是如此。專業領軍人才和學科骨干不僅是智庫研究的核心所在,也是學科資源交流的關鍵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國際問題的研究與決策都需要有全球化視野和獲取全球信息的能力,能夠對全球的事件進行觀察和思考。這樣一來,圖書情報機構就是一個對外學習和交流的最佳窗口,研究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研究室等對于國外的書籍、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挖掘值得吸收和借鑒的指導意見。所以在人才建設中要培養國際人才團隊,在人才建設過程中中形成人才優化組合,不僅在人員的學科知識結構方面加以改良,也要在新進人員的來源渠道采取多樣化錄取,既要讓中青年人才走出去,也要吸引國內外頂尖人物的加盟,堅持以人才促進人才的新型發展理念。
結語:在我國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中,我國政府部門也在不斷追求科學治國和科學決策。這一過程中,政策背后的智庫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圖書情報結構要抓住機會,科學合理地為智庫建設以及政府的決策獻出一份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丹丹.從布魯金斯學會的發展談圖書情報機構——在地方社科院智庫建設中的變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7,(07):119-121.
[2]左亮亮.高校圖書情報機構在國家智庫建設中的應對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16,(14):95-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