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瀟逸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克隆技術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本文探討了克隆人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和道德風險問題,客觀、全面地認識了克隆及克隆人的技術,得出人要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克隆人技術,同時本著對人類與社會負責的態度,提出了當發展治療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等建議。
關鍵詞:克隆人技術 ? 社會風險 ? 倫理風險 ? 道德風險
一、克隆技術的背景
1.克隆技術的發展歷史及應用前景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哺乳動物綿羊多莉在英國誕生,這是克隆技術在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成果之一,也是生物技術工程發展中的里程碑。那么,什么是克隆技術?克隆由音譯英語單詞clone或cloning得來,是人類在生物科學領域非常重大的一項技術成果,它是指遺傳上同一的機體或細胞系的無性繁殖。而我國的學術界通常將克隆稱為無性繁殖或無性生殖,即指一個細胞或個體以無性生殖的方式重復分裂所生的一群細胞或個體,在沒有發生突變的情況下,其遺傳結構完全相同。
到目前為止,克隆技術已經歷了三個時期,分別是微生物克隆、基因克隆和動物克隆。在醫藥生產、畜牧業生產、疾病治療、野生珍貴瀕危動物的保護、轉基因工程及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等眾多領域,克隆技術已經表現出巨大的研究潛力。在將來,克隆技術可能從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生產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的人胚胎干細胞、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生產轉基因動物和復制瀕危動物物種等方面得到迅猛發展。
2.克隆人技術分類
通常我們所講的人類克隆技術主要包括兩類,分別是以治療為目的的治療性克隆和以克隆人為目的的生殖性克隆。兩者原理相同,即將體細胞的細胞核與卵細胞置換,發展成為新的胚胎干細胞,新的干細胞中所帶的就是體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然而,兩者在應用目的和進行過程上有所區別,治療性克隆以治病救人為目的,且在體外進行,而生殖性克隆以產生克隆人為目的,克隆胚胎需植入人體。繼克隆羊多莉誕生之后,用克隆技術獲得成功克隆的胚胎動物有兔、牛等。到今天,克隆人已經不是科幻小說里描述的夢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現實。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克隆技術確實可能和原子技術一樣,既造福人類,又禍害無窮。但是,筆者認為“技術恐懼”的實質是對錯誤運用技術的恐懼,而不應該是對技術本身的恐懼。
3.克隆人技術倫理問題研究的意義
人們反對“克隆人”的一大理由是:通過克隆技術復制出來的人,他們與細胞核的供體既不是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系,又不是兄弟姐妹的同胞關系,他們類似于一卵多胎同胞。這種復雜的關系,在倫理道德上無法準備定位,在法律的繼承關系上也無法定位,這著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難題,給形成已久的傳統家庭觀帶來沖擊。
我們必須對克隆人采取措施,不能完全反對,原因有多種,如克隆對于不育夫婦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醫學手段。因此,我們必須區別對待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我們支持治療性克隆(即從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細胞,然后將之培養成為人們所需要的各種人體器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克隆人。
二、克隆人技術應用的社會風險
盡管克隆技術在瀕危物種保護及遺傳育種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應用價值,而且在醫學領域顯露出其特有的應用前景,但是對于克隆人而言,一旦克隆成功,帶來的社會和道德風險是人們無法忽視的。
1.克隆人技術可能使人的尊嚴和價值蕩然無存
在克隆人過程中,涉及人的尊嚴與價值問題。對于人和克隆人而言,“被制造”和“被克隆”本身就是對“人”的一種不尊重,對其尊嚴的一種褻瀆,而且存在“我是誰”和“誰才是真正的我”的身份辯證問題,這會讓克隆人在雙重生活中產生自我缺失。另外,克隆人技術到底被用作什么,克隆人是被視為可操作的工具,還是應該同樣得到尊重,應該如何定位克隆人的社會地位,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妄下結論的,萬一被有心之人利用,造成的威脅將無法想象。因此,世界醫學協會對克隆人計劃也持反對態度。
2.人口生態風險
大自然的繁衍生息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人類的繁衍依靠有性生殖的方式,從宏觀上看,這種繁衍方式能基本保持相對平衡的男女比例,對于人類這一個大的種群來說,這是人口處于生態平衡的狀態。但是,無性生殖方式——克隆的出現,必然會徹底打破這存在已久的自然平衡,人們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克隆人的性別,必然導致男女比例的失調,人類生態風險將無可避免。
3.人口進化風險
在生物自然界,生命的繁衍從開始的無性繁殖到后來的有性繁殖,是由于有性繁殖可以增加變異的可能性,而無性繁殖則會導致個體趨同,破壞遺傳基因的多樣性,最終增加物種被滅絕的風險,而在自然選擇的結果下,有性生殖有效保證了生物多樣性。不僅如此,基因庫的多樣性是保證生物多樣性的一大重要因素,無性繁殖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利用體細胞產生的克隆體數量雖然龐大,但是無法保證其質量。同樣的,克隆人技術導致的基因庫單一,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將產生巨大的威脅,使得生物的遺傳物質趨于單一,對自然界的適應性減弱,不利于生存,從而降低了生物的多樣性。人類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需要多樣性來維持其穩定性。
據報道,克隆羊多莉于2003年因患嚴重的肺病而接受“安樂死”,結束了自己僅僅6歲的生命。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主觀能動性,人類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改造大自然。因此,克隆人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風險,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三、克隆人技術應用存在的道德風險
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在哲學及社會層面上總會引起一些爭議,從克隆羊多莉到克隆人的激烈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到很多學者謹慎的科學態度,這也體現出社會大眾對技術改變命運的一種擔心和關心。了解克隆人可能帶來的社會風險后,從道德層面上,我們應該深入思考這項技術是否與社會現行的道德風尚產生沖突。事實上,對克隆人的研究一直都是反對聲處于比較強勢的地位,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少數支持者的微弱呼喚。到底克隆人技術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道德風險呢?在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簡單討論。
1.人倫關系混亂
倫理中的亂倫是人類道德中的一大禁忌,社會倫理規定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社會道德體系的維護需要穩定的社會倫理道德關系,克隆人技術的應用,對人類道德機制必將產生一定的沖擊,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對家庭親緣關系的沖擊。從古至今,親緣關系是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親緣關系對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種復雜化的親緣關系導致了人倫關系中權利及義務的不確定性,對人類既有的人倫關系產生了動搖,威脅人類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穩定。
首先,克隆人無法準確確認的身份,將是人類面對的一大難題;其次,隨著克隆人技術的發展,人本身無法準確定位自己的人倫位置,自身產生迷失感,將可能導致整個世界人倫關系的混亂;最后,人倫關系的瓦解,親緣關系的不穩定,將造成人類社會關系的崩潰。“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去到哪里去”“我的存在意義是什么”等問題的產生,都會沖擊社會的穩定性。
2.家庭倫理結構動搖
克隆人遭到人們反對的最大理由就是:通過這項技術復制出來的人,他們與細胞核的供體之間既不是親子關系,又不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同胞關系,類似于一卵多胎同胞。假若說是親子關系,但是又具有完全的同一性,這種關系上的難以解釋,使得克隆人的身份認定存在很大問題。克隆人技術的應用,也會徹底地弄混世代的概念,對傳統家庭的繁衍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使自然生殖過程在夫妻關系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破壞了父母因為愛而給予后代的情感,讓家庭固有的倫理關系發生了巨大改變。
克隆技術用于人類繁殖后代,沖擊到傳統的生育方式,讓自然生育過程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造成模糊、混亂,甚至顛倒的人倫關系致使家庭觀及個人權利義務受到沖擊。家庭作為社會中最基本的生存單位,因為克隆人技術的應用而導致家庭關系的崩潰,威脅到社會的長治久安,可能觸動和動搖人類社會歷經千年來形成的文明根基。在家庭繁衍過程中,一旦從有性繁殖跨越到無性繁殖,并且擴大到每個家庭,這樣的影響必是無法忽視的,而且最基本的社會人倫關系也會隨之消失。在哲學角度上來說,這是對人性的否定。
3.公民隱私存在危機
公民的個人隱私權是公民個人享有的平等自由權利的基本內容之一,對于保障個人的自由平等、確保個人的人格尊嚴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克隆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克隆人與其親本之間的遺傳基因表現為高度相同性,這就預示著存在一定的風險產生,只要知道其中一者的遺傳信息,就相當于同時掌握了另一個人的遺傳信息,讓另一個人完全暴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對其身體、人性及社會處境都存在許多無形的威脅。
我們可以想象,由于克隆人技術的應用帶來的種種道德風險,將會以怎樣的途徑影響我們正常的社會生活。當一個人對自我認同感產生懷疑時,還如何存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又怎會在乎國家或者社會的安全與長治久安,我們無法回避這種風險本身的危害性,所以我們要正面對待克隆人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四、克隆人技術安全應用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克隆技術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快速發展,這就意味著克隆人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會取得成功。相對于克隆技術起步較早的國外,我國克隆人技術研究的起步比較晚,所以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管理制度、法律監管及政策法規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以后的研究應用中,我們要主動吸取國內外的研究經驗教訓,在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及管理體系等方面不斷完善自我,以適應克隆人技術的長遠發展,真正使克隆人技術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人類在改造和創造世界的同時,也有讓人類向著更好方向發展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在科學技術與社會倫理沖擊如此強烈的今天,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的研究宗旨,趨利避害,為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發展謀求生路,實現科學與道德的協調發展,切不可急功近利,唯利是圖。
五、結語
對于克隆人的反對,許多倫理學家和科學家之所以持反對態度,主要出于兩個原因:其一,克隆還存在較多的技術問題,盲目地應用后,人們如何解決克隆對社會帶來的各種不良后果;其二,它有悖于倫理道德。
談及克隆人問題時,我們應當以辯證的態度來對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克隆人的研究與應用對于人類生存自由及預防某些難以治愈的疾病方面具有積極地意義,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帶來福音。當然,我們也要居安思危,不能忽視克隆人技術帶來的各種消極影響,這也就要求當今社會及研究人員在對待克隆人問題時,應保持一種謹慎的科學態度。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盲目地全盤否定克隆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當面對來自社會的各種爭議時,我們應該理性思考,辯證地對待克隆人的技術研究與日常運用,準確地把握其運用范圍和利用目的,使克隆人技術朝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為也正是我們研究克隆人技術的初衷與最終目的。
由此看來,發展治療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是目前合理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劉陽.“克隆人”技術風險評價與倫理問題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2]甘紹平.克隆人:不可逾越的倫理禁區[J].中國社會科學,2003,(4).
[3]楊雪,安新民.克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前景[J].吉林林業科技,2006,(3).
[4]黃雅瓊,楊素芳,譚世儉等.克隆技術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及應用前景[J].中國牛業科學,2008,(2).
[5]陳甜甜.淺析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J].子世界,2012,(23).
[6]王德彥.克隆技術的人學反思[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5).
[7]金東英.克隆概念的演變[J].中華醫史雜志,2005,(2).
[8]陳海明.“克隆人”技術面臨的倫理和社會問題[J].黨政干部論壇,2001,(7).
[9]王微.身份的焦慮:論《我是克隆人》中人物自我身份的缺失與尋找[J].牡丹,2015,(18).
[10]陳慧.論克隆人技術與人性尊嚴的關系[D].濟南:山東大學,2011.
[11]劉娟.人格尊嚴及其實現[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12]楊榮.克隆技術對生命倫理的沖擊[J].甘肅理論學刊,2004,(2).
[13]王秀卿.克隆人技術的倫理道德思考[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08.
[14]王小蕾.克隆人技術的倫理思考[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5]湯卓.克隆人技術的倫理問題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3.
(作者單位:合肥一六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