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辰
摘要: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災害,在我國也越來越常見,它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損害人類健康,并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本文基于實際學習認識與調查了解,分析了沙塵暴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沙塵暴 ? 產生原因 ? 防治措施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米的災害性天氣現象。伴隨著其發生頻率的增加和危害的增大,我們必須客觀認識沙塵暴產生的原因,并加強防治。
一、沙塵暴的產生原因
1.氣候原因
作為一種災害性的天氣現象,氣候是導致沙塵暴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風力、降水、氣溫和土壤表面情況等,都與沙塵暴的產生具有直接的關系。在我國的北方,由于很多地方土壤表面無植被,容易形成高溫低壓區,在西伯利亞冷氣團低溫高壓內的侵入影響下,空氣便會產生劇烈的擾動,從而形成大風,再加上地區降水偏少,土壤沙化明顯,極易被大風卷起,進而形成沙塵暴。另外,全球氣候變暖形勢越來越嚴峻,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也容易產生沙塵暴。
2.地貌條件與荒漠化原因
山地夾盆地、高平原與洼地相間、高原高聳、斷盆環套、山地圍繞等地貌結構都容易引起沙塵暴,我國北方地區的地貌結構是導致沙塵暴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綠化覆蓋率減小、沙漠化的擴大、土壤沙化增加也是沙塵暴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人為原因
從如今的情況來看,人為的活動和干預是導致沙塵暴產生的最直接原因,尤其是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對森林資源的開采和破壞、對草地的開墾等,都使得植被面積大大減少,擴大和加劇了土壤沙化,進而導致沙塵暴的產生。
二、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要想預防沙塵暴的產生,我們應擴大植被綠化面積,加強植樹造林力度,增加相關的研究和投入。通過植樹造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作用,改變疏松沙土的性質,對其起到穩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這樣一來,可以顯著、有效地控制沙塵暴的發生。同時,我們要加強對社會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減少違規伐木、破壞植被的行為。
2.強化技術措施的應用
對于沙塵暴的防治,我們必須采取相關的科學措施。如從短期的治理成效來考慮,我們應建設與完善沙塵暴動態監測體系,強化相關的科學研究,不斷完善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以便于我們提前預防、應對沙塵暴;從長期的治理成效來考慮,我們必須加強對環境的治理,如保護和發展林草植被,鞏固和擴大已有的沙漠綠洲,這也是防止沙塵暴的根本途徑和核心措施。
3.強化政府方面的管理工作
對于沙塵暴的防治和環境的治理,國家及地方政府都要具有主體性責任。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必須強化政府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想全面、有效地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僅靠某一部門或地區是難以完成的,我們必須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加大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力度。如在北方地區采取“退耕還林、封山綠化、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加強對相關違法、違規現象的執法與懲治力度,堅決制止違法、違規砍伐和開墾的情況出現。為了保障農民的正常生活,國家應向他們無償提供一定的糧食和苗木,并指導他們進行林業方面的建設生產,幫助他們規劃土地,做到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把握好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另外,地方政府要考慮到地方的實際利益,把握好長遠利益和近期利益之間的平衡,從而更好地推進沙塵暴防治工作。
4.進行全球性的合作治理
全球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沙塵暴的出現雖然是在局部地區,但是會受到全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應開展全球性的合作治理,共同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沙塵暴防治效果。
三、結語
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其可能帶來的破壞、損害與影響非常之大,我們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從而保障與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錦瑞,趙陽,張浩的等.沙塵暴·沙漠·貧窮同治的荒漠化防治戰略[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
[2]高美玲,楊桂芳.我國北方沙塵暴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4).
[3]潘霞,高永.沙塵暴防治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綠色科技,2017,(4).
(作者系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綠谷校區高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