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90-01
“新課標”提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非常明顯地,這里強調的是學生的個體、自主與有效參與。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有300名學生就會有300種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學生作為具有生命意識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諸多共性的背后,還存在更多的差異和個性。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學生個體差異性不容忽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多層次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要貫徹和落實這一指導思想,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是“新課標”要求改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要邁好這一步,首先就應該承認學生的差異。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少數尖子撐場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被動局面,采用“區別對待,分層施教”的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提高他們的有效參與度,從而逐漸縮短學生之間在認知領域方面的過大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自己的水平線上得到較好的發展。
1.學生分層
首先教師必須要通過查閱學生檔案、檢測、平時觀察、家訪等各種途徑,充分認識每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綜合考慮每位學生原有的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掌握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學生分為A、B、C、D的四個不同層次。我是把全班學生中的1/4學習、思想較好的編為A組,1/4表現良好的學生編為B組,1/4表現一般的學生分為C組,1/4較差的學生編為D組。然后按照每組ABCD四人建立學習小組,座位按照AD||BC安排。學生的層次是動態的,對有些同學還可采用隱性分層或自主分層,目標是求得學生主動的發展。
2.課堂教學目標分層,讓學生“舉手摘桃”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沒有興趣的強制性教學,勢必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自然不會樂學。只有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客觀的差異,采取目標分層遞進的辦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循序漸進的可接受目標,可以增強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
例如,《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在對典型事例進行分析、感受時,就可以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制訂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為:學習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出的分目標:(1)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內心活動;(2)身臨其境,通過人物所處的環境、動作、語言、神態體會內心活動;(3)將心比心,通過第三者的內心揣摩和人物所處的環境,動作、語言、神態體會內心活動,進而體會他們的高尚情操。
這些目標層層遞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基礎按分目標選擇。這樣做,分解了學生悟“內心”的難點,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學效果及學生參與達到最佳,尤其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覺得我能悟出,讓中等生感到我能行,滿足優等生試一試就會成功的愿望。
3.教學模式分層,讓學生“互幫互助”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究與革新,通過不斷地嘗試,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得到了認可和推廣。有些教師在分組的方式上,喜歡將同一層面的學生編排在同一學習小組,如此“優劣不均”的分組方式,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礙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應以均衡為原則進行科學的分組,在編排小組成員的時候,可以安排2名學習優秀生作為“領頭羊”,同時將中等生和后進生平均安排在各個小組內,讓小組間的學習實力相等。在開展學習活動時,組內的優秀生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在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上呵以給其他學生做個好榜樣,通過這樣優化的組合方式,在小組內開展幫扶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4.進行分層教學考核,讓學生“人盡其才”
在語文教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考核環節,陳舊的教學考核標準都是相同的,雖然統一了教學標準,但是卻很容易打擊到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超出了這個層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負荷。在教學考核環節,教師可以專門設計一些難度系數較低的題目,對后進生展開學習考核,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較為理想的成績,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另外,教師可以用一些難度系數較高的題目考核語文優秀生,防止這一層面的學生產生自傲自滿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上進心。
5.開展分層教學評價,讓學生“快樂學習”
在語文教學評價環節中,教師也應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評價,在評價優秀生時,教師除了肯定其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及時地指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驕傲自滿的情緒,并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面對語文后進生時,教師應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應及時地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渙散或是學習方法不正確時,應心平氣和地提出來,不能直接的以粗暴態度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此科學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知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全體學生更加積極深入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目標分層、訓練分層、評價分層,完全符合“新課標”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建議,又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時的某些心理障礙,激發學習欲望,逐步形成學習活動時的最佳心理發展過程,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參與度,大面積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