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生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小學數學教育被賦予了新的要求,數學的學習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數學這門重要課程的掌握程度,對于教師來講,則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來保證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課前預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對于知識有初步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的上課效率。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習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138-01
預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手段,在小學生的學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學生在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之后總是能夠對數學知識有快人一步的了解,這對于小學生的課堂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合理有效的預習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深入的探索,并能夠產生自身主觀上的見解,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幫助。預習的重要性逐漸被更多的教師所認識,所以,本文將對如何提升小學生的預習能力提出建議。
1.加強小學數學預習內容布置
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預習時,要告誡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預習與否,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不足以保證其對每個知識點都能完成正確的預習工作,所以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之前應當對數學課本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要在布置任務之前判斷哪類知識點較容易,適合學生自己預習,哪類知識點較為復雜,不適合學生預習。因為學生的預習是為了保證學生有更高的課堂效率,正確的預習方式能夠促進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對于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但是如果小學生預習較為困難的知識點,不僅不會使小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還會導致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小學生的預習能力有限,教師應當合理的把握,錯誤的預習方式會導致小學生在面臨較多的難題后失去學習的動力,對抽象的數學產生厭倦感。
例如,教師在教學“長方體體積推導公式”之前,應當認識到這個知識點對小學生來講是存在一定難度的,所以教師不能夠讓小學生自己對本課程的內容進行預習,這會使得學生在預習之后對于學習產生畏懼感,認為自己無法掌握困難的數學知識,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布置這部分內容的預習工作時,應當先從鞏固學生對于長方形面積的公式的理解開始,指導學生在復習時要結合長方形面積的推導來對體積公式進行推導。
2.加強小學數學預習方法指導
由于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以及擅長的領域不同,所以對不同的學生應當給予不同的預習策略。教師在設計預習任務時,應當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由發展程度和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對每部分學生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這種方式不僅不會使得態度不積極的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更會使得態度積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對于提升學生整體的數學能力以及數學的預習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知識布置不同的預習形式,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或者邏輯思考,來對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
例如,教師在布置任務之前對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和基礎能力進行分組,對于學習積極的同學,布置預習任務時要保證其對于知識有足夠多的探索。而對于態度不夠積極的學生,要盡量在使其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知識的預習。或者,可以布置成兩種不同的預習形式供學生們挑選,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對某部分知識的喜好程度自行選擇,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并且能夠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多樣化。
3.加強小學數學預習效果發揮
小學生對于數學的提前預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積極的將實際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預習任務相結合,才能保證學生的預習產生實質上的效果。學生在對知識進行預習之后會對知識產生初步的了解,教師應當合理的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通過更加深入的講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同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當對學生在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的分析講解,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惑,使學生的預習更加具有實質意義。
例如,教師在講述“長方體體積面積推導”時,應當首先詢問學生預習時遇到了哪些問題,在之后的課堂講解中要著重強調學生所不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在布置任務時,讓學生對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進行分析,觀察各面的面積與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關系,發現其中隱藏著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也使用這一方法,通過對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進行分析,來發現體積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系,進一步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預習,并布置相關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初步的了解,這對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會過于陌生。教師應當將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所學課程的難易程度向結合,來布置不同形式的預習任務。并且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發揮預習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