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鈺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16-01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老師,除了必須具有聲樂、鋼琴等表演技能和音樂理論、教育理論方面的修養外,還應該具有掌握和運用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能力。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作核心,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乏味,失去藝術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兩者雖然都運用符號,但比較起來音樂需要借助想象,也正因為想象的存在,音樂的表現才會變化無窮。而語言是健康人具有的本能,在諸多因素上與音樂相通。為了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兩者必須有機地結合來完成教學。
教師在教學時要一往情深,教師的語言、神態要充滿對音樂的濃厚情趣。同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育對象,精心安排設置好語境,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轉移到學習上來,使學生高昂情緒和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教學中,達到以語激情,以語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情感激發、陶冶的氛圍中,和諧自然地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如授小學三年級《嘀哩嘀哩》一課時,教師在邊放“春光美景”的錄像(配有“嘀哩嘀哩”歌曲的伴奏音樂)邊動情地朗誦:“春天,冰雪消融,萬物蘇醒,到處充滿了生機,孕育著新生命…”。通過教室有沒得闡釋語,學生個個翹首凝視,贊美之情不約而同地油然而生。教師優美的語言加之音樂錄像的渲染,營造的課堂教學情景,把學生逮到一個美好春光的情境中。此時教師再為學生動情地范唱,使學生加深理解歌曲,激發其學唱歌曲的興趣。在掌握歌曲之后,再讓學生根據想象來創作一幅春天的圖畫,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愛,進一步得到美的啟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盎然,充滿了樂學的課堂氣氛,加大了想象和創造思維的空間,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了共鳴。
肢體語言更是音樂教學中特殊的一種語言。用身體動作配合音樂表達一定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音樂的殿堂。它更適合低年級中使用,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表現魅力。
達爾克羅茲認為:節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賴于運動,并且能夠在人體肌肉系統中找到對應的東西,身體是節奏體驗的第一載體,所以音樂的節奏都可以在人體的身體運動中得到體現。”因此,在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可以對音樂的節奏和力度有個比較準確的理解,而這其中的教學則離不開肢體語言的輔助。比如,《小青蛙找家》,歌曲比較輕快,其中的歌詞“跳跳、呱呱”節奏感都很強,老師可以根據該曲子進行跳動、拍手,并帶領學生一起做,學生會根據節奏的快慢而跳動時快時慢,這樣通過與節奏相符的肢體語言,使他們對音樂的節奏有了更好的理解,樂感也就隨之培養了。其他的歌曲也是一樣,經常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樂感。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肢體語言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再如教授《小雨沙沙》一課時,教師邊放歌曲音樂,邊通過優美的、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歌曲,以此來誘發激勵學生本身的音樂潛能。讓所有的學生對歌曲產生學習興趣,積極的參與表演。通過他們自身的參與獲得滿足,得到極大的情感體驗,讓肢體語言成為激活學生學旭的巨大動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因此對小學音樂教師來說,一定要根據音樂教學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過合理地、準確地運用肢體語言,并帶動學生運用肢體語言,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聲勢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能通過節奏模仿,增強音樂辨識能力。音樂教學中設計的專業知識較多,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音樂辨識能力培養至關重要。音樂辨識能力就是指學生能否通過聽覺第一時間判斷出音樂的基本要素,例如音階、音符、時值等。聲勢教學法通過節奏模仿,能夠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的特性,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節奏模仿,由慢到快的節奏感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辨識結果,作出對節奏的基本認知。節奏模仿是聲勢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步驟,通過節奏模仿學生能夠把音樂常識進行簡化,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感受。
聲勢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能提高音樂創作能力。聲勢教學的優勢是通過人體的動作進行音樂學習。這種方式尤其時候小學階段的音樂的教育。孩子們在動作中,能夠自主發揮音樂創造能力。例如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其多列》,這首歌曲節奏感強,短小精煉,容易學習,學生通過跟隨教師打出節奏,然后就會自主的進行節奏的更新和創作,形成更加嶄新的音樂創作。聲勢教學具有動作的變幻性,同時也具有了創作力的多變性。
聲勢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能強化特色音樂教學。奧爾夫音樂教育法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就是多聲部教學方法,而聲勢教學與多聲部教學具有統一性。聲勢教學能夠激發學生最原始的音樂感知,加上具有特色的音樂類型,聲勢教育就會呈現出多種音樂類型共同發展的局面。通過聲勢伴奏,學生們之間會形成一種默契,這種默契是一定音樂素養的積累。通過聲勢訓練學生能夠增強身體的協調性,通過多種參與,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增強合作能力,實現音樂教學從傳統轉為現代,從單一性轉為多樣性。
巧妙地運用三種語言會在音樂教學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時可以以一種語言為主或綜合來運用。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優美逼真的肢體語言,活潑的聲勢語言,使學生動情地投入到教學中來,使學生愛學、樂學、愿意帶著美好情感來演唱歌曲、欣賞歌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