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 650021
中醫藥作為我國特有的文化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國家“一帶一路”“大健康”戰略的實施,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中醫藥的發展帶來無限機遇。中醫藥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名老中醫是中醫醫院的寶貴財富,而名老中醫檔案不但記錄了名老中醫本人成長的歷程,也是醫院醫療水平沉淀的見證,是醫院醫療經驗積累的過程,對醫院的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名老中醫檔案價值的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對信息進行“數據化”而不是“數字化”。名老中醫檔案價值的發揮,不在于掌握龐雜多樣的資料,而在于對海量資料進行分析、整合,挖掘深層次、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對名老中醫檔案作系統梳理、分析名老中醫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大數據時代名老中醫檔案管理優化策略和價值挖掘途徑,對中醫文化傳播、中醫藥事業發展將有所裨益。
1.1 名老中醫檔案的定義 名老中醫,指多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具備深厚的中醫藥理論造詣,學術思想或技術經驗獨到,臨床療效突出、經驗豐富,得到中醫醫療機構認可,在群眾中享有較高聲譽的中醫藥人員。名老中醫檔案是指名老中醫在從事醫療、教學、科研等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記錄[2]。
1.2 名老中醫檔案的作用與功能
1.2.1 有利于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受西方醫學的沖擊,中醫教育逐步西化,現代中醫學生不能很好讀中醫經典、掌握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等原理方法,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逐步淡化。中醫藥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工作關系到中醫藥的命運。如何有效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建立名老中醫檔案,挖掘利用、推廣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可以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3]。
1.2.2 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名老中醫檔案是歷代名老中醫創造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中醫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凝聚了歷代名老中醫診療經驗和學術思想,蘊涵著中醫發展規律,名老中醫檔案作為民族記憶傳承的載體,它的保存和流傳實質是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延續。
1.2.3 是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可靠素材 在社會教育的諸多素材中,檔案以其獨特的歷史性、直觀性和原始性,成為宣傳教育的重要材料。名老中醫檔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它以第一手原始材料見長,詳實地記錄了名老中醫成才歷程、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其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真實性不容置疑,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可作為學習教育、臨床帶教的可靠素材。此外,通過分析整合名老中醫檔案資源,從中汲取精髓,為科學研究提供借鑒[4]。
1.2.4 有利于提升醫院社會影響力 當前,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中醫院之間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隨著國家衛生部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出臺,這一現象也更為突出。中醫院的發展需要名老中醫的支撐,通過展示名老中醫檔案信息,利用名人效應吸引患者,可提升醫院社會影響力。
1.2.5 有利于激發醫院發展活力 名老中醫檔案記錄了名老中醫成長歷程,及時收集名老中醫經方驗方、科研成果,將其編研成冊,供醫務人員及中醫學生學習參考,可形成示范效應,充分調動他們專研業務、研讀中醫經典的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提高醫德醫術,進一步為患者做好服務,步入比學趕超,人人爭做名醫的良性循環軌道,激發醫院發展活力[5]。
1.2.6 為編史修志提供豐富詳實的素材 名老中醫檔案反應了醫院發展的足跡,聚集了醫院各方面取得的成果, 是一所醫院甚至某一學派的歷史烙印,可為編史修志提供豐富翔實的素材。
1.3 名老中醫檔案的特點
1.3.1 數量龐雜,資料分散 名老中醫檔案資料種類多樣,數量龐雜,從內容上看,包括名老中醫的醫案、研究成果、醫事活動、講學講稿、本人從師帶徒情況、政治頭銜(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兼職、重要書信、高級領導人題詞、個人傳記、回憶錄、手稿、證書、獎狀、已故名醫的生平、悼詞等。從載體上看,有紙質、電子、聲像資料。此外,因檔案資料記述了名老中醫一生的事跡,時間跨度大,資料也較龐雜,且分散在各名老中醫本人及相關人員手中,收集整理難度大。
1.3.2 種類繁雜且可以相互轉化 名老中醫檔案資料中的病、證、方的同名異義、異名同義現象普遍存在,比較繁雜,而且名老中醫檔案資料涉及圖書、情報、檔案三個領域,三者互相滲透、互相交叉,并可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名老中醫的醫案、處方、專著等原始資料是檔案,通過加工整理匯編成冊可轉化為圖書,而專著與醫案的信息可轉化為情報[6]。
1.3.3 具有大數據特征 名老中醫檔案包含的中醫臨床數據數量巨大,類型復雜,部分信息如患者診療信息等變化迅速,具有典型的大數據特征。
2.1 存在的問題
2.1.1 管理不規范 主要表現在無統一場所用于存放名老中醫檔案且無專人對其進行規范管理。一方面,名老中醫檔案主要分散在名醫工作室、科教科、病案科及名老中醫個人手中等。據了解,名老中醫的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經典醫案等主要由名醫工作室保管,而名老中醫的診療記錄、查房記錄等又由病案室保管;另一方面,名老中醫檔案主要由工作室兼職秘書管理,兼職秘書多為醫務人員,不熟悉檔案管理相關要求,且承擔了大量的臨床業務工作,無暇系統整理名老中醫檔案。
2.1.2 數字化工作滯后 多數中醫院未建立名老中醫工作室專用數據庫,而是依托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上傳資料,但上傳的資料不完整,且未對外公開,具有較強的私密性;名醫工作室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網站上的信息多為簡訊、活動報道等,形式內容單一,且沒有連續性,信息參考價值不是很大,影響了名老中醫檔案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
2.1.3 價值挖掘利用深度有待延展 結合筆者調研情況和工作經歷,目前名老中醫檔案價值挖掘較多的領域是院內制劑的研發,例如吳佩衡扶陽學術流派工作室研發的蠲痹顆粒、痛風消顆粒、痛風清洗劑,吳榮祖名醫工作室研發的附杞固本膏、姜辛固本臍貼等,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為名老中醫檔案價值挖掘提供了新的機遇,可深層次挖掘名老中醫檔案隱性價值,服務于大健康產業。
2.2 原因分析
2.2.1 檔案意識淡薄,收集難度大 一方面,醫療機構的性質,決定了其重業務、輕檔案管理的色彩,兼職檔案管理人員信息素養不高,大部分名老中醫檔案一旦完成某項任務就認為沒有用處了,成為“塵封的記憶”;另一方面,受傳統管理的影響,中醫藥具有私有性、隱秘性等特點,名老中醫不愿意將經方、秘方、醫案等資料交給檔案室統一管理,更遑論數據公開、共享,加大了資料收集難度[7]。
2.2.2 制度不健全,缺乏參考依據 因目前還未出臺國家層面的名人檔案管理辦法,對名老中醫文獻資料歸檔范圍未作出明確規定,加之醫院歸檔制度不健全,名老中醫檔案管理缺乏統一標準。
2.2.3 資金匱乏 管理名老中醫檔案、挖掘其價值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處于市場經濟競爭中的醫療機構,只有把大量資源用在引進高端人才、購買先進設備、打造核心技術及擴大規模等方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相應的,投入名老中醫檔案管理的資源較為有限。
2.2.4 數據標準不統一,開發利用難度大 由于名老名醫檔案資料中專業用語標準不統一,要素繁多,增加了開發利用難度,需要用先進的手段進行整理、分析與挖掘,才能發現其中真正有科學利用價值的內容,從而利用于現實工作中,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3.1 加強硬軟件建設,夯實基礎
3.1.1 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中醫藥文化是推進中醫醫院發展的軟實力,要加強文化建設,從醫院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入手,搞好內部環境規劃和美化,彰顯中醫藥文化外部形象,體現“中醫文化大愛”精神,強化人們對中醫藥傳承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形成重視名老中醫檔案管理、振興中醫藥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3.1.2 加大投入,規范管理 醫院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需高度重視名老中醫檔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名老中醫、專家資源優勢,設立專項資金,加強軟硬件建設,用大數據思維重塑檔案工作的制度和流程, 建立健全名老中醫檔案管理制度,規范管理。
3.1.3 統一標準,加強數字化建設 加強中醫病證診斷標準化建設,規范病歷書寫格式,加強名老中醫檔案數字化建設,建立中醫醫案數據庫,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元數據方案,將其應用于中醫醫案的分析、歸類、整理中,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互換及整合。同時,要為名老中醫配備專職秘書和團隊,做好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收集、整理、挖掘、總結及推廣,做好名醫經典驗方的產品開發。
3.2 基于大數據技術挖掘名老中醫檔案價值的著力點 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輔助決策、產生效益是檔案的生命力所在,收集、整理和利用名老中醫檔案,其最終目的是繁榮和發展我國的中醫藥事業。我們要搶抓機遇,積極擁抱大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名老中醫檔案價值,有效釋放中醫價值,不斷增強中醫文化自信。結合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發力,深入挖掘名老中醫檔案價值:
3.2.1 以檔案室為主導,名醫工作室配合,加強名老中醫檔案資源建設 檔案室應在名老中醫專職秘書和學術團隊的配合幫助下,搜集齊全與名老中醫生平和學術生涯有關的各種載體資料,做好名老中醫個人醫案、教案、筆記、讀書心得、臨證體會等原始文字材料的分類整理,建立名老中醫檔案全宗。在此基礎上,重點總結名老中醫成才規律、獨到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做好名老中醫檔案資料的編研,實現中醫隱性知識的有效“外化”,為臨床、教學等服務。
3.2.2 分析整合醫院信息系統信息,形成醫學知識庫,為臨床教學一線提供高質量的診療方案和教學資料 通過對電子病歷信息、檢驗信息系統信息、遠程醫療平臺、示教影音資料等信息庫資料進行提取、分析、整合,形成醫學知識庫,總結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高度概括出他們最具個性特色的學術體系、診療思想,探討其在前人基礎上的創新發展及其價值,為臨床教學一線提供高質量的診療方案和教學資料,利用文本挖掘、文本搜索等技術提高知識庫信息的利用率,促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
3.3.3 分析歷年病患及名老中醫診療方案數據信息,摸索規律,制定適合大眾的健康管理方案,大力發展中醫“治未病” 中醫學歷來重視疾病的預防,通過分析、挖掘名老中醫檔案資料相關數據,制定“大健康”方案,發揮中醫“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止傳變”的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集預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診療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健康云南”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