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枝│文
山東泰安市岱岳區徂徠鎮許家莊村,271029
2016年10月中旬,張蜂友給我打電話,聲音急切:“劉師傅,你現在有空嗎?我的蜂場爬蜂太嚴重了,麻煩你來我家。”張蜂友是位退休教師,養蜂多年,有60多群蜂,蜂群一直養得挺好,我也很敬重他。放下電話,我立刻驅車前往。走進張蜂友家大門,我不禁吃了一驚,只見蜂箱前后、過道及庭院的各個角落,數不清的蜜蜂在地上緩慢爬行。我蹲下細看,大多為青年蜂,翅膀完整,死蜂有部分吻伸出,但雙翅不平伸,軀體也有部分勾成彎型的。個別蜂身上發現大蜂螨。拉出活蜂中腸查看,大多環紋清楚,顏色淺紅,個別也有白色。一一打開箱體,除兩群相對較強,其余弱不成群。脾上蜜足,但蜂稀,箱底有死蜂。有5~6個空蜂箱,張蜂友說只剩下一只王,蜂已爬光。
看完整個蜂場,我們進屋落坐詳談。張蜂友告訴我:20多天前,他發現蜂群異常,有許多大肚蜂從西南方向飛回,落地爬進巢門,而外界此時無大蜜源,他就尋蜂而去。在距其蜂場百余米處,另一農戶的院子里,發現有人擺了幾個蜂箱,開著箱,內放數張蜜脾在收盜蜂。收蜂人他也認識,剛學養蜂,只有幾群蜂,前段時間被張蜂友的蜂盜垮了,張蜂友制止了他。這件事發現之后10多天,他的蜂就開始爬,一天比一天嚴重。他怕是有農藥中毒,把蜜蜂樣品送去化驗,正在等待結果。聽完張蜂友陳述,我再次仔細觀察,爬蜂中毒癥狀并不明顯,我對張蜂友講不像是中毒,如果是有毒飼料,不應只是工蜂受害,而他的蜂王極少損失,而且蜂群一直不兇暴。雖然個別蜂體上有大蜂螨,也不像螨害。我推斷可能是病害,懷疑是幼蟲期營養不良,幼蜂不健康所致。聽我這樣說,張蜂友說不可能。現由是:他養的基本是雙王群,荊條花期紗蓋黑密,每群蜂搖了40kg蜜,在本地屬于高產的。在8月底,晚上巢門口蜂群像掛胡子伸到繼箱,整個連成一排,看不見箱壁。到9月中旬挖漿,還脫了近100kg花粉。這么強的蜂群,幼蟲怎么會營養不良呢?聽到這里,我對他說:可能是脫粉過量所致。他不同意我的說法,他認為脫粉過量,幼蟲會花子,封蓋子會不整齊,而他的子脾無花子現象,封蓋子一直很平整。可能是因秋季干旱,上粉量一般。筆者早晨起來查蜂,雙王群一區有很少存粉,另一區看不見存粉,所以未敢脫粉。當然,場地不同,群勢不同,管理應不同。探討了一番后我告辭。20多天之后,我打電話給張蜂友,他說化驗結果出來了,從他的蜂身上檢測出病毒,未查出農藥痕跡。他的蜂場只剩下幾群蜂。
2017年魯中地區整個雨季一直未下透雨,高溫干旱導致缺粉,大部分蜂場在8月底繁越冬蜂時,群勢都不理想。拉拉秧上粉時,大部分蜂場沒有脫花粉。我一位親戚的蜂場在10月中旬出現大量爬蜂,嚴重時群里也只剩下蜂王。他的80多群蜂在半山區脫了100多斤花粉,本想自己脫一點,第二年春天不用花錢買粉。結果是得了爬蜂病,弱不成群,在11月初買蜂花了不少錢,得不償失。
現在我地的蜂場多已產漿,在蜂強蜜粉充足時產漿每批150g不是問題。漿型蜂對花粉的需求量比蜜型蜂大得多。花粉質量不好、數量不足是造成爬蜂大量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幼蟲期營養不全面,量不足,雖然也能封蓋且羽化成蜂,翅足健全,但體內蛋白質、脂肪含量少,體重輕,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中醫講“百病由虛而入”,蜂亦然。自然界中細菌、真菌、病毒無處不在,健壯蜂群也潛伏不少病原,但不表現癥狀。蜂不壯者則百病叢生,表現如染上幼蟲病、麻痹病、爬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