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樂女
[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 400038]
原發性手汗癥是指不受外界溫度影響的手部汗腺過度分泌引起的出汗,可伴有足、腋窩和腹股溝部出汗為主的一組疾病。手汗癥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在20~30歲時癥狀趨于明顯[1]。由于手掌皮膚分泌汗液顯著增多,嚴重時汗出如滲水,需常擦手或握紙巾于手中,給患者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常采用胸腔鏡下交感神經切斷術治療手汗癥,但術后易出現代償性多汗[2],且此方法對技術、設備及醫療費用要求較高,不便在基層醫院開展。近年來,筆者采用四妙丸,或合用知柏地黃丸治療濕熱型原發性青少年手汗癥,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24例患者均為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就診患者,年齡13~20歲;男13例,女11例;病程6~36個月。均以手掌多汗為主要癥狀就診,其中8例伴有足掌多汗,部分患者在氣溫較高或精神緊張時手足多汗明顯。多汗程度根據LAI分級法[3]分為輕度12例,中度6例,重度6例。患者手掌濕潤或可見汗珠,甚至可見雙手掌汗如雨滴,時需紙巾擦拭,手掌濕冷。納眠可,小便色黃,大便正常或不成形或燥結。舌紅,苔黃或黃膩或白厚膩,脈滑或數。部分女性患者可見白帶色微黃。已行相關輔助檢查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多汗癥。
①手足汗出情況較輕者(12例),僅予四妙丸治療。處方:蒼術9 g,黃柏12 g,懷牛膝9 g,生薏苡仁30 g。②手足汗出癥狀較重(12例),伴有煩熱,夜間汗出亦明顯者,在四妙丸治療的基礎上合用知柏地黃丸治療。處方:蒼術9 g,黃柏12 g,懷牛膝9 g,生薏苡仁30 g,牡丹皮12 g,山藥30 g,山茱萸12 g,熟地黃15 g,澤瀉9 g,知母12 g,茯苓15 g。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7劑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3.1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手掌停止出汗,其他癥狀消失,恢復如常人;好轉:出汗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有改善;未愈:出汗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3.2結果24例患者治愈3例,好轉18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為87.5%。21例患者(治愈+好轉)在服用上述方藥1個療程后手汗癥狀得到改善,部分患者復診時守上方加減續服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緩解,手掌干燥。3例未愈患者中,1例因癥狀緩解不明顯未堅持治療,另外2例患者由于氣溫炎熱、情緒緊張及激動時手汗癥狀復發,但再次服用上方后手汗癥狀仍可減輕。
手汗癥是對健康及壽命無明顯影響的疾病,具體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但與交感神經興奮性異常升高密切相關[5]。中重度患者因手汗明顯增多而嚴重影響其生活、工作及社交,特別是青少年患者,容易造成自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嚴重者甚至拒絕與外界接觸及交往,影響其身心健康。
中醫對汗癥的認識頗多,《素問·陰陽別論篇》“陽加于陰謂之汗”,《溫病條辨》“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可見汗乃津液通過陽氣蒸騰氣化后,從玄府排出的液體,為生理產物。汗液正常分泌有賴于陰精、陽氣的調和及充盛。汗液作為人體津液的一部分,需多個臟腑綜合調節,如《素問·宣明五氣論篇》“五臟化液,心為汗”。五臟的病變亦可導致汗出異常,如《素問·經脈別論篇》“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汗液的排出亦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靈樞·五癃津液別》“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青少年時期機體氣血漸盛,腎氣旺盛,機體發育漸趨成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鼎盛時期。本時期臟腑功能較強,感病易從熱化。重慶地處祖國西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熱冬暖,濕潤多陰,受地理氣候因素影響,患病易從濕化,易傷脾土。同時因川渝地區飲食偏辛辣厚味,可致濕熱內盛,邪熱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因此,本地青少年手汗癥多因濕熱之邪郁遏脾胃、迫津外泄而致,如《傷寒明理論》所言“手足汗出者,為熱聚于胃,是津液之旁達也”。筆者所診治的24名患者均以濕熱為主癥,部分患者因發病時間長,汗出傷津而出現濕熱陰虛錯雜的表現。四妙丸為清熱燥濕之方藥,方中以黃柏為君,取其寒以勝熱,苦以燥濕,善祛下焦濕熱;蒼術苦溫、生薏苡仁味淡,可健脾燥濕利水,共為臣藥;牛膝活血通經絡,補肝腎,引藥直達下焦,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之功。知柏地黃丸以知母、黃柏清熱瀉火堅陰;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分別補肝、腎、脾,斂精氣,有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之功效;澤瀉、牡丹皮、茯苓清瀉肝腎之火,淡滲脾濕,以防滋膩并助健脾。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之功。因此,濕熱型青少年手汗癥患者予以四妙丸并酌情合用知柏地黃丸,可獲得良好效果。中藥治療短期療效較好,但部分患者在天氣炎熱或情緒激動時仍有復發,因此需要反復治療或定期隨訪調理。但對于其他證型的手汗癥患者,不可千篇一律,盲目用藥,而應辨證施治,方可達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