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農業大數據以及農業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基礎上,提出農經發展平臺建設思路,如何建立一個優質的、服務性高的農經信息化平臺是磐石市農經部門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農經;信息化;平臺;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1.020
1農業大數據以及農業物聯網
農業大數據是耕地、播種、施肥、殺蟲、收割、存儲、育種等各環節,跨行業、跨專業、跨業務的數據分析與挖掘,以及數據可視化。農業大數據不僅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領域的數據,還逐步拓展到相關飼料生產、化肥生產、農機生產、屠宰業、肉類加工業等上下游產業,并整合宏觀經濟背景的數據,包括統計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生產數據,乃至氣象數據等。
農業物聯網一般應用是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這樣農業將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
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如今,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實行按需供給?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農民只需按個開關,做個選擇,或是完全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農業大數據發展和物聯網發展有利于刺激農村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 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出,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的各個方面相融合,以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運動養生等特色產業為發展載體,是將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等功能融為一體的創業創新平臺。建設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內生動力,有利于開發特色農業資源,促進產業集聚、創新和轉型升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資源配置合理化,推動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利于推動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民族特色、傳統工藝與農業產業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豐富特色產業內涵,助推脫貧攻堅。
農經工作發展也要順勢而為,充分搭乘互聯網的順風車,努力致力于農經平臺建設,切實提高農經工作效率,不斷提高農經工作質量。
3農經發展平臺建設
平臺建設必須以服務為主,而且不能是以低檔的報紙式服務,建設有生命力、有吸引力的平臺。手機版、電腦版同步。一個平臺的好壞,關鍵在于其靈魂。每一個平臺或網站都在推送,90%的平臺沒有靈魂,欄目設置盲目,內容摘抄,平臺開發不舍得投入,平臺運營沒有資金。好的平臺推送內容精準,注重相應配套工作的完整度、及時度、嚴謹度。
3.1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提供全免費優質的財務管理平臺
優質合格的財務軟件技術市場上已基本成熟,財務數據一年度一賬套為一個access庫,財務數據已文件夾方式管理,財務數據文件夾根據法人或自然人的行政區域進行編碼,財務管理功能集成到平臺上。法人或自然人可建立001~999個賬套,由法人負責人或自然人指定或授權其財務管理人員和審計人員,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時雙賬號同一界面同時登錄。
3.2利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和土地流轉
隨著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結束,農田數字化工作有了開展的基石,再整合進來國土的地力等級數據、地形數據、農業總站的土壤肥力檢測數據、氣象部門的歷年及動態氣相信息、種子經銷商的種子銷售信息。然后,利用平臺的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實現:
農作物分布服務,由于每一小地塊都與農戶的身份信息相連,農戶購買種子的時候只要留下身份證號,系統就會將相應的品種分布到具體的地塊中,進而可以追蹤品種分布,遇到特殊情況可以預測農戶的增收、減收情況。
農作物保險、定損服務。投保時根據農戶的身份證信息,確定其種植品種與位置,自動計算其保費,根據自然災害的地理分布信息,直接確定投保的農戶的損失。
農戶通過自己的手機及時得到私人的測土施肥配方,病蟲害預防、治理措施。
根據土地流轉企業需求,結合土壤結構、小氣候數據、地力等級、面積等信息自動選擇優質合理地理位置。
3.3為土地流轉提供保障
通過流轉合同鑒證、收取保證金等形式維護轉出農戶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馬曉偉.連云港市農產品電子信息化平臺推廣與創新研究——基于“政校合作”模式[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2).
[2]陳琳,章娟娟,舒大鑫,曹雅琴,張慶.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精準扶貧信息化平臺的研究與應用[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9).
[3]許春艷.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 信息通信, 2014,(03).
作者簡介:潘洪君,大專學歷,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土地確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