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艷霞 張春華
【摘要】目的 探析對骨科患者采用護理安全管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骨科就診的8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根據予以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2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而觀察組42例在此基礎上施以護理安全管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如靜脈輸液、服務態度、標本采集、康復指導情況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骨科患者采用護理安全管理,不僅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還可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值得臨床推
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骨科護理;護理質量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接受治療的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不同的護理模式分成兩組,分別是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兩組患者經影像學等檢查均符合骨科疾病的診斷標準,且同意參與本次研究,還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2例,年齡12~82歲,平均(45.62±12.35)歲,體重37~72 kg,平均(57.25±3.25)kg;而對照組中有男21例,女21例,年齡13~81歲,平均(47.31±10.97)歲,體重36~75 kg,平均(55.67±3.64)kg,兩組患者的基本數據差異較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入院后,予以對照患者常規的護理干預;而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施以護理安全管,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安全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骨科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長、護師組成,小組定期開展專科知識學習、護理技能考核,并對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溝通能力進行培訓,還共同學習、討論骨科臨床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查閱醫學數據庫搜索文獻尋找相關的護理措施;并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制度內容包括病房環境、藥物或物品使用管理、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等,對各項制度要求進行規范化、細節化管理,以保障護理工作有序進行;還執行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合理的護理需求,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2)具體安全管理干預:定期對病房、床單元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并將病房內物品有序擺放如輸液架、痰盂等,且床單元之間留有足夠空間,便于患者下床活動;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目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心率、血壓等,尤其注重對患者皮膚的安全管理,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更換體位休息,并根據不同疾病患者的病情,予以不同部位減壓護理,以避免患者受壓皮膚出現壓瘡等并發癥;對進行骨科手術患者,術前應醫囑患者注意事項,術后加強對患者查房巡視,觀察患者手術傷口愈合情況,且詢問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情況;爭取患者家庭支持,多陪伴患者,予以患者更多關愛、鼓勵;還為患者加固安全防護欄,并教導患者、陪同家屬使用病房內簡單的物品;對患者傷口顏色、有無滲出物等愈合情況進行安全監護,若患者傷口出現紅腫感染癥狀,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遵醫囑予以抗菌藥物治療;后期康復訓練期間,應遵循環漸進的原則,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及自身受力程度,予以不同難度、力度及時間進行干預,并在護理人員監護下進行。
(3)心理干預: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應耐心傾聽患者的疑惑,并及時、簡單明了地解答,若遇到不懂的問題,應向上級護理人員求助或自我尋找答案;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鼓勵患者多參與集體活動,或與病友進行交流。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出院后采用自制的護理服務調查問卷以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質量情況。該問卷評價內容包括靜脈輸液、標本采集、康復指導及服務態度等,四個維度評分均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護理質量、滿意度較高,反之越差。若總分大于35分則為非常滿意;若總分在26~34分則為滿意;若低于26分則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另外,還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的機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護理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而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經護理安全管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中表示非常滿意有18例,滿意22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為95.24%(40/42);而對照組患者中表示非常滿意有15例,滿意17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度為76.19%(32/42),將兩組數據通過卡方值檢驗得:x2=6.22,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2.38%(1/42),而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6/42),通過卡方值檢驗得:x2=3.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2.2 護理質量比較
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如靜脈輸液、服務態度、康復指標及標本采集均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護理安全管理是通過對病人安全、護理風險及護理職業安全的管理,以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及整體護理服務水平。本文觀察組先建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并建設安全管理制度,從而將護理工作中各項內容的安全事項落實到細節上,不僅可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效率,還可減少護理工作的失誤,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可提高患者對診護工作的信任度、依從性,以利于診護工作開展。另一方面,針對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對患者治療環境進行監護,如定期消毒、加固防護欄及房內物品有序擺放;還對患者皮膚進行管理,更時翻身、加強對術后患者查房巡視,或予以減壓護理;并對患者傷口情況、后期康復訓練等干預;以不同角度、時間段對患者進行安全管理,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壓瘡、傷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并為患者病情穩定、康復奠定良好的護理模式,以促使患者早日出院。另外,為患者提供優質化、細節化的安全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緊張的護患關系。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在骨科護理中施以護理安全管理,可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 燕.護理安全管理在高原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3):283-284.
[2] 韓方護理安全管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9):567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