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之上,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造提問的環境,引導學生善于提問;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會提問;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提問的快樂。總之,要讓學生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行使他們問的權利,讓學生做課堂上提問的小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 精彩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天和地就像是個悶葫蘆,里面有很多妙理。如果你不問它,說明你怕它,但如果你一問它,它就會怕你。所以,如果你想要知道怎么回事,就要問問看。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提問的權利,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做提問的主人,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一旦學生的小腦袋里充滿了疑問,而且能夠勇敢地表達出來時,學生也就學會了提問,大大的促進了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實現。究竟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真正的成為語文課堂上的會提問的小主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教師要善于創造學生提問的環境
創造學生善于提問的環境,首先,教師要做一個傾聽者。只有教師做到了認真傾聽,才能夠發現小學生內心的獨到想法,從而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激發他們提出問的興趣,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自己的提問空間,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的探究和交流,從中得到啟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是學生的一個忠實聽眾,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提問。
其次,創造學生善于提問的環境,教師要成為一個主持人。這個主持人要以談話的形式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時候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談話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創造學生善于提問的環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很重要。在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很好的伙伴。教師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想法,與學生友好相處,成為相互合作的好伙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加的輕松,由于他們的年齡心理等因素的相近,使他們在交往和爭論中相互鼓勵與創新。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
顧明遠曾經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就不是個好學生。所以,教師要在給學生創造善于提問的環境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問,教會他們提問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師要創設一個學生質疑的良好環境。
我們要讓學生在情境之中提出問題。比如在學習《有趣的發現》時,為了引入課題,創設情境,我就問學生在你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啊?小學生們發言踴躍積極。接著我寫下板書問學生,你們看到這個提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嗎?由于剛才和學生之間的提問已經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舉手的同學很多,有這個有趣的發現是什么?是誰發現的?怎么發現的等。這樣在為學生創設的提問環境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其次,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能夠提問的時機。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善于在課堂初期提問之外,還要在課堂中期和課堂結束都可以有提問的時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只有抓住了提問的時機,才能將學生的思維更好的激活。比如,在學習木蘭替父從軍的時候,學生在明白了木蘭從軍的原因之后,我又引導學生提出疑問,當初木蘭如何說服了家人?木蘭替父從軍后都會遭遇什么樣的困難等,學生在提出問題并加以討論之后會更加深入的了解木蘭的為國為家的精神。
有很多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方法,主要需要教師的更新觀念,對學生多加引導和訓練,使學生真正學會提問。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提問的快樂
小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問題,就要允許他們問出來。一般說來,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答案非常明顯的,這樣的問題教師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另一個方面是需要進行重點解答的,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分組討論,使同學之間在合作探討中解決疑問,獲得知識。
比如,在學習誰的本領大的時候,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其中太陽和風一共進行了幾次比本領?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目了然的,學生能夠快速的做出回答。其中每次比的都是什么本領和比本領的結果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學生繼續閱讀課文或者同桌交流等方法來進行解決。
在教學之中,想讓學生成為提問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應該是穿針引線,并且要適時的對學生的解答進行指導。這樣小學生在提出了問題又將問題進行了解決之后,會從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促進小學生輕松學,愉快學,自主學。
總而言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任務不只在于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然而能夠打開學科學習的鑰匙就是學生腦中的問號。所以,教師要教出會提問題的小學生來,讓他們學會質疑和解疑。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在學生的提問中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