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娟 劉中勇
【摘要】疏肝健脾調脂顆粒是通過加工提煉制成標準化的院內制劑,廣泛運用于臨床,得到院內其他專家的大力支持與好評,在病患中亦有良好口碑,現將其臨床應用舉隅說明。
【關鍵詞】疏肝健脾調脂顆粒;心血管疾?。徊“?/p>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疏肝健脾調脂顆粒為導師中勇教授所創,主要功效為疏肝健脾,化濁祛瘀。本方運用于臨床18年余,頗收良效,現將擷取臨床應用典型病案3則整理于此,以饗讀者。
1 血脂異常案
患者,男,1945年6月,已婚,2016年10月初診,形體肥胖,既往高脂血癥8年,因服用他汀類藥物出現肌酸激酶明顯升高故而停用調脂藥物,訴頻發腹脹,偶伴腹痛。診見:腹脹、腹痛,脅肋脹滿,情緒易波動明顯,口干、口苦,食后則脹甚,噯氣,食欲差,上4 樓氣喘,易汗出,惡寒,寐安,小便平,大便4~5天/次,色淡黃,呈糊狀,量少質黏。舌質暗,舌體胖大,苔薄白、中后部略白膩。脈沉緩,欠流利。檢查:生化:總膽固醇6.46 mmmol/L,甘油三酯:4.17 mmmol/L,低密度脂蛋白:5.00 m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2 mmol/L。診為脂濁,證屬于氣滯血瘀,脾胃氣虛,氣機不暢。處方:疏肝健脾調脂顆粒10 g口服,每日2次。2周后復診:腹脹明顯緩解,無腹痛,納食可,無乏力,大便軟,2~3次/天。藥已效,續服2周,再診時無腹脹,復查血脂:總膽固醇5.6 mmmol/L、甘油三脂3.41 mmmol/L、低密度脂蛋3.16 mmmol/L、高密度脂白1.02 mmol/L。血脂檢查較前好轉,續服上方2周。按:脾失健運,痰濁內停,不得輸布運化,而蓄積成濁。肝郁氣滯而見腹脹痛,氣行血行,氣滯血停,久而成瘀故見舌質淡暗,脈沉緩細弱為肝郁脾虛之侯。病機以肝郁氣滯為本,脾虛濕阻為標。治療當以疏肝健脾調脂顆粒疏肝行氣、健運脾胃、祛濕化濁,調理氣機。
2 動脈粥樣硬化案
患者,男,1964年6月,已婚,2016年12月初診,患者緣于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當時未引起重視,近1周來,癥狀加重持續性出現壓榨性胸悶胸痛,無放射痛。刻見:形體中等,反復胸悶、胸痛,情緒波動時加重,無放射痛。晨起口苦,口干不欲飲,四肢麻木,夜寐欠安,夢多,納可,食后易胸腹脹滿,便質先硬后軟,1次/天,晨起小便略濁。舌質暗,苔白,中后部稍膩,舌底脈絡瘀,脈弦沉軟。檢查:心電圖、心功能彩超正常。動脈硬化監測顯示:動脈中度硬化,診為脈痹,辨證為肝氣郁滯,脾失健運。處方:疏肝健脾調脂顆粒一次10 g,每日2次。2周后復診:胸悶及口苦明顯緩解,精神平,二便已調。續服4周后胸悶、口苦感消失,舌苔薄白,脈弦減,沉取應指。按: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多種危險因素導致動脈內膜損傷、脂質浸潤和粥樣斑塊形成。[1]。該病歸屬中醫脈痹范疇,年老體衰,素體陽虛,或有情志內傷,傷及肝、脾等臟,致使氣滯血瘀,痰濕內生,相兼為病,堆積日久致血脈痰濁瘀阻成痹。宗氣積于胸中,肝郁氣滯,血行瘀阻,心脈不暢,水谷之精氣不能充盈于胸中,胸陽不振而滿悶不舒。選用疏肝健脾調脂顆粒,標本兼顧,疏肝理氣,健脾化濁。
3 心臟神經官能癥案
付某,女,1954年8月,已婚,職員,2017年12月初診,患者心悸1月。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心臟神經官能癥,曾用倍他樂克治療,未改善??滔乱姡盒误w瘦小,心悸陣發,休息緩解,情緒波動易發,精神不振,善太息,口干而不飲,脘腹滿悶,納平,偶有自汗,寐安,二便平,舌質暗,舌體胖大,苔滑膩薄黃,舌下絡脈淡紫,脈細略數。診為心悸,證屬肝郁化火,脾虛水停。處方:疏肝健脾調脂顆粒10 g,每日2次。10天后二診:心悸減少,無脘腹滿悶,情緒較前平穩。續服2周后復診,諸癥不顯。在續服1周,清淡飲食。按:心臟神經官能癥屬于中醫郁證、心悸的范疇,常以肝郁化火論治[2]。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其經脈布脅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調達,則致肝氣郁結,故見脅肋疼痛,甚則胸脘腹部脹悶,心主血,肝藏血,肝氣疏泄失度,氣滯血停,而致心悸,脾主運化水液,水液不行則苔滑。治病求本,故以疏肝理氣,健脾化濕,施予疏肝健脾調脂顆粒。
4 討 論
疏肝健脾調脂顆粒由六君子湯理氣健脾,化痰濁,制木郁所傷;再配伍合歡皮、郁金類養心安神以解郁。疏肝健脾調脂顆粒組方用藥絲絲入扣,突出疏、健兩字,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黨參益氣健脾為君藥;以香附、川芎輔助柴胡之疏,半夏、白術、茯苓輔助黨參之健,共為臣藥;佐以陳皮、枳殼理氣行滯,合歡皮、郁金養心安神,枇杷葉降逆之性配柴胡之升,寓在有升有降,氣機升降有常。炙甘草柔肝、和諸藥,為佐亦為使。君臣佐使配伍嚴謹,藥簡力專,共襄疏肝解郁,理氣健脾,活血化瘀之功。吾師強調,疏肝健脾調脂顆粒不僅可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還可用于動脈粥樣硬化等、高脂血脂等肝郁脾虛證型的治療,取“異病同治”之意。大量實踐證實疏肝健脾調酯顆粒具有一定的中西醫理論基礎及其臨床療效,在疏肝健脾理氣的同時兼以活血通脈止痛,達到“雙心同調”之效,凡辨證無誤,異病同治,均能效如桴鼓。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20.
[2] 矯增金,從肝論治心臟神經官能癥探微[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5):211.
本文編輯:趙小龍